如果去问老一辈的,尤其是70以上的长辈,
他们会告诉你,在他们小的时候,没有端午节,那时过的叫做五月节。
而且端午和屈原、屈原等...扯上关系,也是近代才发生的事情。
http://goo.gl/zbj4uc
节录:
事实上,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根本是一套“官方民族主义”的诠释系统,
用以强调官方立场的民族价值观。过去也曾有人讲述端午纪念伍子胥、
纪念曹娥的君父主义故事,但效果当然都没有写在课本于课堂讨论的屈原好。
端午起源其实与夏至有关,台湾环境此时经常处于“豪雨”阶段,
且台湾民俗观里,常对“五月”有特别的“恶”感,“五”经常被认为是“误”,
所以五月不结婚,台湾拳里也不使用五,避免误事。传统端午节不仅被视为气候
转折过渡的时节,同时也是冀求驱疫去恶的节日。
竞渡本身是一种逐疫、安境的仪式,台湾传统竞渡大多用以祈求丰收,
早期竞渡从未采用“龙舟”,而是更贴近生活用具的“竹筏”、“舢舨舟”、
“鸭母船”等。“竞斗”与“夺胜”是过渡这个时节的核心仪式主题,在水上竞赛曰:
“抢水标”、“竞渡夺标”,在陆地上竞赛,则是“走标”(赛跑)。日本时代,
是台湾竞渡意义变化的第一阶段,由于端午节经常处于“始政纪念日”前后,
因此殖民者不乏透过始政纪念活动,结合此时的竞渡民俗,制造官民同欢场面,
渡过这个政权交替的重要纪念日。
战后,竞渡变化发展更加剧烈,尤其是过去未曾出现“龙”造型的“龙舟”
开始大量出现。目前台湾第一艘有“龙”造型的竞渡船,在现有文献资料可发现
是诞生在1953年6月15日的端午节,由基隆海军司令部举行龙舟竞渡活动,由于当时
台湾尚未有龙舟出现,也无人制造龙舟,所以采布置军艇的方式进行,划船者皆
坐姿逆划,船体用布包裹制作龙身,也自制龙头安装在船体上。
所以纪念屈原的意义,划龙舟的意义,
都是在于官方民族主义:为了达成“我们都是中国人”,所塑造出来的东西。
当然台湾人可以自己给屈原改写他的意义,毕竟他是反统一的爱楚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