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eabox (盒盒)》之铭言:
: 那研究郑捷到底可以干嘛?
这世界上每个人都可以研究。
做问卷、投票的统计结果都是一种研究,只是研究的深浅不同而已。
: 郑捷不就是一个独立个体吗? 研究出来就可以解决类似郑捷的人?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个体,但是每个独立个体都会影响别人。
如果今天郑捷是住在深山里自已一个,那问题搞不好比较单纯,可惜并不是如此。
: 何谓类似郑捷的人
: 1.跟郑捷类似家庭背景 又有想杀人倾向的人
: 2.随机杀人的疯子
我认为这个结论下得早。
比郑捷家庭差的人并不少,
很多人家庭烂、大不了不回家跟朋友厮混就是了。
其次,我认为郑捷并不是疯子,就算是疯子,也是脑袋清楚的疯子。
郑捷可以说是完全按照他的计画走:
1. 杀人 ←他办到了
2. 出名、报复父母 ←他办到了
3. 死得痛快 ←他办到了
郑捷能够出名、得到社会关注,其实也要感谢台湾的新闻媒体。
对某些人而言,郑捷可能是个很有勇气的英雄、也确实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所以感谢台湾的新闻媒体。
: 第一种 用研究郑捷的结果 也无法阻止不是吗
: 第二种 就更别提了 用研究结果去对付这种人完全没用
这跟你所想的研究结果不同,郑捷这类的人历史案例并不少。
但是研究"怎么样会变成郑捷"才是防范未然的方法。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如果说培养出随机杀人犯的温床是这个社会,
那你要解决的是随机杀人犯还是改善温床?
当然,两者都要。
只是从成本来看,
就算我们透过理论、统计与分析能够找出所有随机杀人犯的可能名单,
也不可能花时间监控、这也违反人权(他们还未犯罪)。
所以乍看之下成本最高的改善社会,其实才是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