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TAV72 (刁民党党务主委)
2016-04-29 11:03:55※ 引述《tessie0725 (卍煞气a肥宅边缘人卍)》之铭言:
: 中医的观念中有火气的存在
: 火气大需喝点凉茶降火
: 是个蛮虚构的概念
: 请问真的有火气这种东西吗?
: 有没有八卦?
基本上有一水不胜五火的说法存在,因为肾水无法平衡其他脏腑的阳气而失调:
http://www.sngo.com.tw/cmed/oldbook/book105/b105_08.html
河间深察《内经》之意,言之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混浊,腹胀大鼓,痈
疽疡疹,瘤气结核颊下,霍乱瞀闷,郁肿鼻塞,鼽衄血溢,血泄淋闭,身热恶寒,战栗惊
惑,悲笑谵妄,衄篾血污,此皆少阴君火之热,乃真心小肠之气所为也。若肾瘈疭暴喑,
冒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 肿疼酸,气逆上冲,禁栗如丧神守,疮疡喉痺,耳鸣及聋,
呕涌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 瘈疭,暴病暴死,此皆少阳相火之热,乃心胞络三焦之
气所为也。君火之气,经以暑与热言之,相火之气,经以言之,其暴悍酷烈,有甚于君火
者也。相火易起五 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
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热则死,东垣谓相火为元气之贼也。又曰相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
则一负,曰然则如之何,可使无胜无负乎?曰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万事出,五者之性,
为物所感,不能不动,动者即《内经》五火也,古人以中正仁义而主静,朱子以道心常为
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
此善处乎火者,人心听命于道心,而又能主之,以静比五火,寂然不动,而相火者,惟有
裨造化而为生生不息之运用,何贼之有?曰谓相火之外,又脏腑厥阳之火,此经所谓一水
不胜二火之大,出于天造厥阳,此经所谓一水不胜五火之大,出于人焉,所谓五脏各有火
,夫五志激之,其火随起。盖大怒则火动,此皆少阴君火之热,乃真心小肠之气所为也。
若大怒则火起于肝,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悲哀动中则火起于肺,心火自焚
则死矣。且火出于脏腑,为病之状曰诸风掉眩,属于肝火之动也。诸气 郁病痿,属于肺
火之升也。诸湿肿满,属于脾火之胜,此皆相火。少阳相火之热,乃心胞络三焦之气所为
也,故为诸病,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之用。若少阳病,内为瘈疭,太阳病时眩仆,少阴
病瞀暴喑郁,冒不知人,诸热瞀瘈疭以属火,少阳恶寒鼓栗,胆病振寒,少阴病洒淅寒振
栗,厥阴病洒淅振寒。
若诸振鼓栗,如丧神守,皆属火也。《原病式》曰︰五脏之志,过度则劳伤本脏,凡五志
所伤皆热也。所谓阳动阴静,则清平也。是故上善若水,下愚若火。若卒暴僵仆,多因五
志七情过度而卒病也,故喜为心火之志,病笑者火之甚也,五志过极,皆为火也。王太仆
云︰君相二火,为治之法。夫病微少者,犹人火也,遇草而焰,得木而燔,可以湿伏,可
以水灭,逆其性气,折之攻之。病之太甚,犹龙火也,故经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
从多,观其事也。
像这种病可以用真武汤或单用去皮熟附子来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