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eoplenews.tw/news/921c8a8f-0f58-4aa5-8933-4c17c29013b8
1893年云林嘉义大雪:台湾史上最冷的冬天
2016-01-24 22:46
http://0rz.tw/63b6T
号称“霸王级”的寒流侵袭台湾,全台高山普遍降雪,北部地区甚至海拔相当低丘陵也飘
起雪来。许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在自家附近看到雪,或第一次经验5℃以下的低温。气象局
在1月24日清晨5点19分,测得台北市只有4℃,新竹更只有2.8℃,堪称平地最低温。不过
在台湾史上,这种低温纪录还算“温暖”的,真正“巨无霸”的低温直接冲到冰点以下,
真正的雪灾是连北回归线边边的嘉义县新港乡,都“雪下数寸,六畜冻死”。
根据台湾省气象所(中央气象局前身)统计,台北市自有气象数值以来,平地最低温发生
在1900年(明治33年)2月13日,测得零下0.2℃。1963年1月28日测得零下0.1℃,是战后
迄今台北市平地的最低温,也是史上第二低温。其他低温纪录,还有1922年11月27日的
1.1℃,和1962年1月27日的1.2℃。
1962年1月是一个奇冷月分。地球暖化之后,台北市即使在最冷月分,10℃以下的低温都
不常有;但该年1月,低温在10℃以下者多达20天。1月27日,阿里山零下8℃,玉山更降
到零下12℃。与之相比,至本文截稿为止,气象局在这次寒流所测得的玉山最低温,是1
月24日19: 48的零下6.3℃(明日应会再低一点),只能算“还好啦”。
极端低温好像喜欢选择1月27日左右。巧的是,1963年1月27日,台中也测得台湾中部平地
50年来的最低温,零下0.7℃,比台北还冷,这是指普通温度。草上温度更低达零下8℃。
气象所解释,“普通温度”是距离地面一公尺高的温度,“草上温度”则是地面上草地部
分的温度。当天凌晨台中普遍降霜,屋面、地面一片白茫茫。
这种极端低温的效应,有些是现代台湾人难以想像的。例如1961年1月20日,阿里山也低
到零下8℃,创50年来新低纪录,结果阿里山全区闹水荒。原来温度太低,自来水管的水
为之冻结,其水源也结冰厚达三寸。
如果把时间往前拨转,来到清治时代,以上纪录全部变成小儿科。从17到19世纪,台湾各
地史书都有“雨雪”(下雪如雨,程度较“飘雪”更重)的纪录。这些下雪现象不会是指
山区,因为出现在平地,有记录价值,才会载诸史册。
例如康熙22年11月(1683.12.18~1684.01.16),台湾西部平地雨雪或结冰。《台阳闻见
录》记载:“是冬,北路降大雪,寒甚。”《诸罗县志》则提到“冰坚厚寸余”。这段纪
录的价值,必须从全球视野来看。原来它和世界各地许多类似的史料记载一样,证明当时
地球正处于“小冰河期”(16世纪至19世纪)。这段气候变迁对世界史有相当深远的影响
,史学界早有研究。美国NASA地球观测站(NASA Earth Observatory)研究发现,这段时
期有三个特别冷的时间区块,分别是1650、1770、1850年前后。康熙22年的大雪,或许可
看成是第一极冷时期的见证。
第二极冷时期的见证,可见于乾隆53年2月(1788.03.08~04.05)。《淡水厅志》描述:
“大雨雪,饥,斗米千钱。”说明雪灾或寒灾严重影响作物收成,引发饥馑之灾。第三极
冷时期的见证,可见于咸丰7年1月(1857.01.26~02.23),《淡水厅志》和《苗栗县志
》都有“大雪”的记载。其他如1815、1816、1875、1881、1892、1893年等,都有下雪记
录。1892和1893年之交的隆冬,树杞林(今竹东)“大雪连下三日,平地高丈余”,连澎
湖也称“奇寒”。
但最“大爆冷门”的,是云林和嘉义的大雪。《云林采访册》记载:“光绪六年六月初三
日,大雨雪。”该日为1881年7月9日,正值盛夏,怎么会发生“大雨雪”?委实不可思议
,笔者宁愿相信是作者误写或手民误植。
不过1893年1月18日的大雪纪录就不一样了,从淡水、云林到嘉义都有发生。地方志记载
,布屿西堡(云林仑背)当时是“大雪,五谷、猪羊多冻死”;打猫西堡(嘉义新港)是
“雪下数寸,六畜冻死”。仑背和新港位于浊水溪以南,而且属于平原。这些地方都能大
雪的话,那么浊水溪以北的台湾,理论上应该是一片银白世界,而且这天可能就是台湾史
上最冷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