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 我从不反对核能 "理论" 的优点,但我找不到目前台湾 "工程" 的安全。
(国外的资讯不足不予完全评论)
※ 引述《hamasakiayu (ayumi)》之铭言:
: ※ 引述《playerscott (playerscott)》之铭言:
: 除非学习德国弄远超需求的装置容量,以应付风弱光暗的时间点
: 而照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先生的说法
: 太阳能将在五年之内成本低于燃煤
: 如果李先生说的是对的
: 那我现在花一堆钱盖离岸风机、贵死的人老旧技术太阳能板
: 是头去撞到吗?
: 为何不等五年之后用那个非常便宜又稳定,且没有环境危害的太阳能板呢?
: 是怕财团在这五年被饿死吗?
: 不会嘛,台湾太阳能板市占率世界第二不是?
上述是单点在看,而且对德国未来的电系统发展讯息不完整
对于工程问题的理解也不够透彻
1.李先生若说 "太阳能将在五年之内成本低于燃煤",我是不知道依据如何而来
但我想李这句逻辑并没有说 "五年之非常便宜又稳定,且没有环境危害"
低价是一件事,稳定是一件事,环安又是一件事
工程上也不是没有存在用低价的高汰换率加上冗件换取稳定,但环保就是另外的问题
然后如果你对环境的考虑是全面,就会发现各发电方式都有相对的优劣
工程会拿两个做优劣比较,但不会只提各自单面就说谁比较好
2.德国的目前对再生能源的储存,是建立于氢燃料电池之上的,并不是什么"超容量需求"
德国目前的白天再生发电可以全用,但晚上是放掉的状态
概念上这是取之于大自然的,多的没有用的就放回给大自然
但因为德国的未来规画也包含燃料电池车,于是就用氢做为统一的储能载具
所以未来多生的电会议储存 "足够" 的氢能为目标,多的还是会放掉
如你所见,氢燃料电池是个 "化学能"
而这不仅仅是化学问题,也是工程问题
从环境能源的电网设计(电力传输通常是产生能源后很大的耗损)
到电能电解成氢储存的相关制造厂和技术
然后到后端加氢、氢加压储存缩小化、氢燃料电池缩小低价化
这之间牵扯到几个产业我就不多说了,而且这些东西是必须通盘考虑的
通常总是要有其中一个或多个领域的人跳出来整合
这和你原本是属 "什么领域" 一点关系也没有,
而且你还要祈祷有神一样的对友跟你组队,不然某些领域还要自己跨过去做...
至于李先生本身的整合能力和技术能力,我想又是另外一个单独的议题
但是那个用 "化学奖" 来判断人真的很狭隘...
: 是怎么样不能处理我至今还是不能理解
: 重金属与一堆恐怖的危害物人类处理的方法都只有一种
: 永远隔离于人类生活圈之外
: 甚至包含垃圾,死刑犯(微妙)其实都是一样的概念
: 那我们对核废料预计如何处理?
: 隔绝于人类生活圈之外
: 阿干,这不是一样吗?
: 且你说绿能会进步
: 事实上核电也在进步
: 现在再推的第四代核反应炉
: 可以使用旧的废燃料棒(高放核废料)当作燃料
: 且生产出来的核废料,仅有三百年的半衰期
: 跟过去动辄数万年起跳根本天差地别
: 又核融合发电目前技术上已经完成
: 只是尚无法达到输出大于输入的商业运转价值而已
: 绿能都可以寄托于未来的科技,然后持续发展
: 我们对核能为何不可呢?
: 韩国过去到台湾参访核电厂兴建
: 而今,韩国第三大出口工业就是核电工业
: 不是要产业转型吗?
: 去东南亚盖核电厂不是产业转型?
看到这边我笑了,垃圾和死行犯这种张飞打岳飞的比喻还真是是神理解
要不是有看过垃圾处理工程和身边有人是读犯罪防治的不然还还真会信(笑翻)
永远隔离于人类生活圈之外 <- 从工程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来看,你想/能放那? (笑)
首先是第四代核废料相对于前代只是 "相对" 安全
以下节录 Wiki 上的资料
" 一种无法预测的问题是当操作员对新式反应炉运作不熟悉时,可能会有较高风险。核工程
师大卫·洛克博姆认为大部份的核事故都是这样造成的,他说:“我们无法模拟操作员会
犯怎样的错误”。美国某研究实验室主任说:“生产、建造、维护新式核电厂会面临
新的学习问题,也许技术证明可行,但人类却会犯错”。
另一种特殊风险可能会发生在钠冷式快反应炉上,因为钠与水接触会产生爆炸,修缮输水
管线会变得非常危险。为了改善这个问题,可在修缮时使用氩气避免钠被氧化,但却可能
造成工人缺氧窒息。日本的文殊增殖反应炉有测试过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以上节录完毕)
就工程设计的风险上第四代相对于第三代是更不安全的
也就是说 "人为" 的检测和维修训练更为重要
但可以查察美日的核电挂掉,有多少原因是因为 "人为" 风险造成的
美国可以用土地空间换取失败空间,台湾真的有这个本钱?
再说过往核一到三台电有自己专业生产核厂零件,现在外包
核四的工程包也可以外包到第四包,边做还边改一堆零碎的设计变更...
这工程和管理品质令人担忧
有关乾式储存,美国有 WIPP,从台电网站看,有几个重点
http://wapp4.taipower.com.tw/nsis/6/6_5query.php......
1. 盐层较容易施工;
2. 盐层远离地下水,废弃物受地下水浸蚀的机率最低;
3. 盐层具有可塑性,从实验证实,
目前所挖掘的盐坑在百年之后会因周围压力挤压而逐渐缩合,
最后将与废弃物密合成一体;
4. WIPP所在地的盐层在2亿2千5百万年前形成,地层古老而且稳定,没有地震之虞。
5. 各桶间隙安置氧化镁的目的,是当盐层挤压缩减空间的过程中可吸收盐晶内的水份,
或日后万一地下水进入处置区,则氧化镁吸水后形成碱性化学物质,
可达到防止放射性核种迁移的效果。
台湾多地震断层,地层形状破碎,要找到稳定的地区面积我想会比 WIPP 小非常多
如果要用多区来做成和 WIPP 一样的容量,请问包含安全警戒范围
你要吃掉多少社经发展的"可用"土地面积?
老美选盐层是因为除了 4 外,也有 1 2 3 5 的综合考量
请问台湾有办法找到一样的工程条件?
环境湿度、温度、地层特性,然后还要那他们一样周围鸟无人烟也没有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