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oveMakeLove (爱制造爱)》之铭言:
: 大家了解纳粹党大概是二战那时后
: 但是美国有影集拍二战之前的希特勒影集
: 发现也只是巴伐利亚慕尼黑的地区超小党 而且偏激程度比台湾的政党基进侧翼还偏激
: 还组织冲锋队在1923/11/09想要在啤酒馆武装政变夺取慕尼黑和整个巴伐利亚洲
: 才几百人就像跟上万军队对干基本上已经不是脑残可以形容了
: 当然他负伤还被关 在监狱著作了名著<我的奋斗>
: 所以有人问希特勒为什么在二战开一堆战场就代表他不懂纳粹崛起的过程
: 有没有这方面的八卦?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i248lRdI4Q
当然一战以后,德国面对到的经济严重停滞、凡尔赛苛刻的割地、裁军、赔款
等诸条件加起来,当时的社会氛围本就有利于极端主义的萌芽。但在1933希特
勒上台以前,威玛德国还是有至少十年以上的时间,是由中左或中右派执掌政
权的。威玛德国并不是一打完仗就陷入了极端主义的坑里面。
这边我还要讲的一点是,纳粹党并不是纯然靠着民主制度上台的。纳粹从最初
慕尼黑啤酒馆开的第一枪起,就一直是走着暴力夺权与民主宪政并行的路线,
非常有计划地在控制整个社会的气氛。
例如说,纳粹从一开始(甚至早于啤酒馆事变)就已经有半武装的暴力组织,
也就是冲锋队(SA)。冲锋队其实就有点类似更激进的黑道,到处在制造事端
,搞得比较大的我们称之为政变,搞得比较小的就像是有针对性的街头寻仇。
这种看似散弹枪但实际很有计划的渐进式暴力,会搞得反对者不敢吭声,然后
营造出一种“非希特勒治不了社会问题”的氛围。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威玛政府会放任纳粹的武装组织恣意横行?首先,德国
是联邦制,威玛政府的威信往往不及于各邦,尤其纳粹的龙兴之地巴伐利亚,
基本上根本是半独立的状态。当时的巴伐利亚邦虽然不能说完全支持纳粹,但
是很多时候是在掩护纳粹的。
第二,是当时非常特殊的时空背景,那就是一战后的大裁军。凡尔赛苛刻的条
款,羞辱性地把德国军力裁到名存实亡的程度。所以当时整个德国社会都有一
个共识,就是“明着你不让我重建军队,那我们就暗着来”。不但原先的容克
军官阶级没有随着裁军而四散,反而透过各种掩饰暗中在筹划德军的重建。而
与之相呼应的,地方上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很多半武装的民兵组织,往好处
讲是在砥砺国民精神,往坏处想,就是突然出现了很多有政治意识型态的黑道
组织。当时可以说是不分左右,全德国的男人都有在参与民兵组织,更何况纳
粹的死对头,极左翼的德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在走武装斗争的路线。纳粹搞冲
锋队,在威玛德国根本不是特例,各级政府没有理由只针对冲锋队做取缔。
民兵到处有,只是纳粹出类拔萃的一点,就是其武装斗争路线始终与民主政治
手段相呼应。暴力制造出来的社会气氛让纳粹从1928到1933的几次国会大选里
持续坐大,而中央与地方选举的胜利,又让纳粹的武装斗争进行得更顺利。事
实上,在1933希特勒上台以前,纳粹党已经透过地方选举掌握了好几个邦的政
权(包括最大的普鲁士与巴伐利亚两邦),而他们掌握地方政权后所做的第一
件事,就是掌握该邦的警察权,放水给纳粹冲锋队并严打其它派系的民兵组织
。最后就是成功营造出一种“非希特勒治不了社会暴力问题”的氛围。
所以总结来说,陈德铭拿“威玛民主的失灵”来跟台湾当下的社会氛围比较,
根本就是不伦不类,唬烂不懂历史的人而已。蔡英文底下可没有冲锋队,民进
党又何德何能可以用暴力手段影响台湾的社会气氛?而国民党的贪腐结构,比
起当年的威玛政府,可又不知要油腻、肮脏几百倍?2016的台湾跟1933的威玛
德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时空条件,请不要扭曲历史做这种不伦不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