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17影人联合声明挺李烈 批倪重华专断粗暴
李烈去年7月接替张艾嘉,担任台北电影节主席,但昨她突然发出声明“已无法再为电影
节捍卫不受干涉的独立空间,我选择重回观众的位置”,宣布辞掉职务,主席位置交给李
屏宾。
经过一夜沉淀,李烈在脸书抒发心声,“北影做的,是文化~可是当文化局要弃文化而选
择商业,当17年来从来没有人干涉或下指导棋的形态要被改变,‘主席’这个头衔,便成
为一个绑手绑脚的紧箍咒,因此,我决定选择放弃这个让人施展不开的身分。”对于接下
来如何打算?她也写道“接下来的我,只是个台湾电影工作者、台北市市民、纳税人,我
有我的权利去监督在位者如何使用他的权利。”虽然辞去主席位置,但她也喊话,“北影
的孩子们,你们不孤单,台湾电影人会是你们的后盾”。
但倪重华刚开记者会,对于政治干涉,觉得台北电影节票房不好,还说北影不需选片人,
直接购买以前的卖座片来播就好,这些事他全盘否认。
北影节咨询委员暨电影工作者对李烈辞职事件的集体声明 “台北电影节”主席李烈导演
请辞主席一职的新闻,令许多电影文化界的同行遗憾,但我们并不特别意外。李烈在辞职
声明中陈述,过去十七年来北影节所坚持鼓励多元、独立的电影艺术创作或策展精神,在
现任台北市文化局长倪重华执意往商业方向寻求“独特性”的政策下,将荡然无存。 倪
局长的这个电影“文化”政策,我们作为北影节咨询委员,已经可以感受得到。然而,当
媒体报导,北市文化局竟以“桃园电影节”为人诟病的商业操作为典范、希望北影看齐(
中国时报),或者,倪局长直白的认为“电影节选片人策展不重要,放映以前卖座片即可
,电影节应为后年的世大运或市府政策服务”时,我们还是错愕不已。 对倪局长的电影
政策与施政风格,我们有以下几个看法:
一、 延续了“中时晚报电影奖”鼓励新锐和独立创作精神的北影节及台北电影奖,十七
年来早已建立其有目共睹的独特性,且为台湾电影创作者与台北地区电影观众,提供了丰
盛、多元的艺术养分,与可以相濡以沫、竞争求进、据以走入国际影展与市场的重要平台
。舍此珍贵的累积成果,一意将北影节降格为毫无特色的电影“商展”放映与叫卖平台,
这种电影文化“独特性”的眼光从何而来我们百思不解,但坚决反对。
二、 我们并不反对电影的商业性或其具有的通俗文化意义,也乐见北影节要培育电影技
术人才。然而,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价值,并非必然互斥的两个概念。因此,没有必要为
了拉抬电影的商业市场或培育技术人才,而非得消灭具有独立创作精神或艺术企图的电影
。此外,倪局长不断主张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好像“技术”的概念只有一种;但历年在
北影节发光的作品中,多的是技术面的投资能力有限、但其相对简单的技术条件,仍因其
创意、艺术性或思想性,而在国内外电影世界广受赞誉的作品。今年得到金马奖最佳新导
演奖、26岁毕赣导演的《路边野餐》,是好电影不必然非要拥有电影工业之技术概念的最
新例证。主流方向的金马奖尚且如此鼓励具有艺术创作的电影,倪局长却执意要北影节自
废武功,尤其荒唐。
三、 倪局长上任以来引发外界的诸多争议之一,在其作为文化局长,却对文化意义的漠
视,以及他不与人沟通、一意孤行的作风。一位刚愎自用的文化局长,如何能让文化多元
性的理念与实践继续发生?十七年来,台北市政府从未有过一位文化局长,会以如此专断
、几近粗暴的方式,干预北影节的文化方向和自主性。倪局长也许是一位成功的企业主,
但文化事务绝非能以这样的方式对待。我们也提醒柯文哲市长,对于这位在聘任之初即充
满争议的文化局长,应该认真评估其文化理念与施政方式,是否合适继续担任此职位,以
免引来更多的政治风暴。
这项集体声明,由两组相关人士共同连署。其一是“台北电影节”咨询委员会的其中五位
现任委员,另一组是希望加入此声明的一线电影工作者。五位北影节咨委也于此声明表示
,集体退出北影节的咨询委员会职务。我们将站在场外,继续以更严格的方式,监督这个
不容被破坏的电影文化机制和优良传统。包括北影节咨委:廖庆松、叶如芬、曾文珍、陈
儒修、郭力昕,以及电影工作者:王小棣(导演)、朱延平(导演)、易智言(导演)陈
玉勋(导演)、鸿鸿(导演)、张凤美(制片人)、李耀华(制片人)、陈宝旭(制片人
)、涂翔文(影评人)、黄江丰(制片人)、姚宏易(导演兼摄影师)、黄清美(美术指
导)。(张哲鸣/台北报导)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entertainment/20151126/740752/
当初对倪桑还有过期待现在看来似乎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