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百年相对论:一个等式为宇宙立法

楼主: Greatgiant   2015-11-26 10:39:13
纽约时报
百年相对论:一个等式为宇宙立法
新泽西普林斯顿——1915年秋天,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心情不太好。
当然好不了。德国发动了一场毁灭性的战争,他的柏林同事大多在欢呼雀跃,这让他感到
厌恶。他的妻子与他离异,而后带着他的儿子逃到了瑞士。
他现在是孤家寡人了。他的朋友雅诺什‧普雷施(Janos Plesch)曾说:“他会睡到没有人
叫就不醒;醒着时,没有人叫就不去睡;没有人给他吃的他就一直饿着;没有人拦着,他
就不停地吃。”
更糟的是,他在自己几年前大张旗鼓发表的引力新理论中,发现了一个致命缺陷。而如今
他在这个领域已无法独领风骚,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正对他穷追
不舍。
于是,爱因斯坦回到了黑板前。1915年11月25日,他写下了那个支配寰宇的方程式。它彷
彿古维京文字一般的简洁与神秘,把时空描述成一张松垮的床垫,物质与能量好似沉睡的
人,扭曲了宇宙的几何形态,进而创造出我们称为引力的效应,迫使光线像弹珠或掉落的
苹果那样,沿着弯曲的路径穿越空间。
这就是广义相对论。科学文章所用的标准修辞会说,有些理论或实验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空
间与时间的理解。广义相对论真的是这样。
自科学革命的发端和艾萨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以来,科学家与哲学家无不以为时空就像
一座舞台,物质与能量如同演员,在上面高视阔步。
有了广义相对论之后,舞台本身一跃而起,参与了表演。时空可以弯曲、折叠、在死去的
恒星周围把自己包覆起来,消失成一个黑洞。它可以像圣诞老人的肚皮一样抖动,放射出
一波波的引力压缩,或是像食物搅拌器里的面团一样旋转。它甚至可以四分五裂。可以延
伸扩大,或是在时间的起点或尽头,坍缩成一个有无限密度的小点。
科学家已为广义相对论点了一整年的生日蜡烛,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这里也不例外。爱因斯坦就在这座研究院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22载光
阴。11月,科学家聚在这里回顾了引力理论百年来的发展,还观赏了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
家、世界科学节主持人布赖恩·格林(Brian Greene)和小提琴家约书亚‧贝尔(Joshua
Bell)的表演。就连自然界都好像出了一份力。今年春天,天文学家称他们发现了一个“
爱因斯坦十字”,也就是某个遥远星簇的引力将一个超新星发出的光分成了几束,透过望
远镜看来,那颗星星就像在不断反复地爆炸,仿若在上演一部宇宙版的《偷天情缘》
(Groundhog Day)。
对于这一切,几乎没人会比爱因斯坦本人更惊讶。他所描述的时空,远比他自己1907
时所预料的更调皮。
就是在那年,他领悟到,下落的物体或许会感到失重——可能他当时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
的椅子上,向后仰得太多了。这个发现促使他尝试把新提出的相对论,发生侧偏的火
车,推广到整个宇宙。
根据现在被称作狭义相对论的基础理论,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影响物理定律的适用,光速和
物理定律都是一样的。爱因斯坦认为,不管人如何移动——坠落、旋转、打滚或是被摁到
一辆正在加速的汽车的座位上,物理定律应该是一样的。
爱因斯坦很快便意识到,其中一个后果是,在引力场里,即便是光束也会向下弯曲,时间
也会变慢。引力不是一种可以像磁力那样跨时空传输的力。正是时空本身的几何结构,让
行星停留在各自的轨道上,让苹果落到地上。
他又花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时间,才弄明白这弹性时空的运行原理。在此期间,他先是
从伯尔尼搬到布拉格,后来又去了苏黎世,最后在柏林得到了一颇具声望的职位。
1913年,他和老同学耶罗默·格罗斯曼(Jerome Grossmann)发表了一篇备受关注的引力理
论的概要,但该理论的相对论特性不及他们的预期。但这个理论的确预言了光的弯曲。柏
林天文台(Berlin Observatory)的天文学家埃尔温·弗罗因德利希(Erwin Freundlich)动
身前往克里米亚,去观测日食期星光折射幅度。
一战开始时,弗罗因德利希团队里的其他人,被当做间谍抓了起来。后来,爱因斯坦
在自己的计算中发现了一个缺陷。
“理论家出错有两种情况,”他物理学家昂德里克·洛伦茨(Hendrik Lorentz)写信说
。“1) 魔鬼用一个错误的假牵着他的鼻子走(这种情况值得同情);2) 他的论是
错误、荒谬的(这种情况该打)。”
于是,在普鲁士科学院做一系列讲座的条件已经出现了。这些讲座是他为攻克引力奥秘而
进行的探索中最后的倒计时。
当月中旬,他用新理论计了水星在运动中出现的一个令人费解的反常现象。水星的椭
圆形轨道角度,每过一个世纪就会改变43秒。答案完全正确,爱因斯坦心跳加速。
一周后,爱因斯坦写下了一个等式。它和他两年前写在笔记本里,但后来又放弃了的那个
等式一模一样。
等号的一边是物质和能量在空间中的分布。另一边是空的几何结构,即所谓的度规
度规是指计算两点之间距离的方式。
正如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后来所说,“时空告诉物质如何移
动;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说起来容易,计算起来难。各个恒星可能是舞台背景上的
演员,但随着它们的每次运动,整个舞台都会发生变化。
不久后,爱因斯坦遭遇了第一个打击。
1915年12月,他收到了在战场前线服役的德国天体物理学家卡尔·施瓦茨希尔德(Karl
Schwarzschild)发来电报。施瓦茨希尔德解开了爱因斯坦用来描述一个孤星周围的引
力场的方程。
他的解有个奇怪的特性:当与恒星达到一定距离时——被称为史瓦西半径——这个方程就
会坍塌。
“如果结果是真的,这将是一场真正的灾难,”爱因斯坦说。这就是黑洞的开始。
让他感到困惑的是,爱因斯坦的方程式针对一个单一的恒星能否得解。奥地利物理学家、
哲学家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是爱因斯坦的指路明灯之一,马赫教导称,宇宙里的一
切都是相对的。爱因斯坦称之为马赫原理,他认为这个原理意味着对于单独的物体而言,
他的方程式不可能得到解答。
“大家可以说这是个笑话,”他告诉史瓦西。“如果所有东西都将从这个世界消失,根据
牛顿和伽利略的理论,惯性空间仍然存在。然而,按照我的想法,什么也留不下。”
可是,根据他的方程式,有一颗恒星在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扭曲空间,简单地说就是一个
小宇宙。
就像他当时的大多数同事一样,爱因斯坦认为宇宙由大量恒星、银河及周围的广阔空间组
成。宇宙之外有什么?宇宙是无限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什么能阻止一颗恒星漂移到与
所有物体脱离联系的距离?
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爱因斯坦在1917年建立了无限宇宙模型。在他设立的模型中,空间就
像锡罐的侧面一样,能够弯曲触碰到自己。
他向一名朋友倾诉,“我提出另一个有关引力的建议,这使我面临被关进疯人院的风险。

这就不需要设置令人烦恼的边界了。但这个宇宙并不稳定,如果某种东西没有将两边撑住
,这个圆柱就会坍缩。
这种东西就是爱因斯坦在自己的公式中插入的一种被他称为“宇宙常数”的容差系数。从
物理学来看,这个由希腊字母“兰布达”(λ)指代的新名词代表着远距离的排斥力。
爱因斯坦认为,皆大欢喜的结果就是一个静态宇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们生活在这样一
个宇宙中,其中的几何形态完全由物质决定。
但这没能站住脚。荷兰天文学家威廉·德西特(Willem de Sitter)提出了自己的解答,他
描述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物质且正在飞散的宇宙。
“我认为,如果说一个没有物质的世界是可能存在的,”爱因斯坦抱怨称。“这是无法令
人满意的。”
后来,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发现,宇宙确实在不断膨胀。
爱因斯坦表示,既然这个宇宙常数不能使宇宙保持静态,那就别考虑它以及马赫原理了。
他后来给英国宇宙学家费利克斯 ·皮拉尼(Felix Pirani)写信称,“这可以追溯到人们
认为‘有重量的物质’是唯一真实存在的实体的时候。”
但为时已晚。量子力学很快就表明,真空中存在很多能量。1998年,天文学家发现暗能量
就像宇宙常数一样,似乎将空间与时间分离,与德西特描述的宇宙相似。
实际上,大多数宇宙学家如今同意这个观点,即并不是所有运动都是相对的,时空的确独
立于物质存在,尽管它不是静态和绝对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引力波——以光速超速穿过真
空的一波波引力压缩和伸展。
爱因斯坦在整个问题上摇摆不定。他在1916年告诉史瓦西,引力波并不存在,后来又发表
论文称它存在。他和助手在1936年再次改变观点。
没人认为这很简单,即使是对爱因斯坦来说。
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科学史学家米歇尔·詹森(Michel Janssen)本
月在普林斯顿大学参加聚会时表示,爱因斯坦开始做一件事情,就是使所有运动成为相对
的。他失败了,但他在这个过程中成功地做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将加速度与引力的效应统
一起来。
他表示,这个故事说明,鲍勃·迪伦(BobDylan)那句“没有像失败这样的成功”是对的,
但“失败根本不是成功”是错误的。
爱因斯坦在1919年取得了巨大成功,当时亚瑟·爱丁顿(Arthur Eddington)做了弗罗因德
利希之前开始做的实验,他发现,正如爱因斯坦预测的那样,出现日食时,天空中的光线
在太阳的暗引力下发生弯曲,出现偏斜。
被问及如果广义相对论失败了,他会做什么时,爱因斯坦曾说,“那我会替敬爱的主感到
难过。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而且直到今天还是最棒的。
http://cn.nytimes.com/science/20151125/c25relativity/zh-hant/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