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台湾被誉为“稻米之乡”,有两个关键要素─蓬莱米与嘉南大圳,
皆出自于日本人之手,加上“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策略,才会将台湾农业带入全盛期。
二战爆发前,台湾的稻米不但自给自足,也可一年多熟;后来因战争爆发,
加上战时物资配给管制,台湾人曾经只能落得“吃番薯签”的悲惨境地。
后来随着二战结束,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却因为国共内战爆发,
加上蒋政权在台劫收日产支援前线,导致恶性通膨、粮食短缺,
使得台湾人脱离吃番薯签、再一次饱餐蓬莱米的梦化为泡影......
话说日本人改良在来米的时候,就因日本人把台湾比喻为“蓬莱仙岛”,
而且比以前的在来米好吃,才将新品种定名为“蓬莱米”;
后来国府为了支援国共内战,将台湾的蓬莱米搜刮一空,台湾人不由自主地感叹:
“台湾光复真吃亏,饿死同胞一大堆,物价一日一日贵,阿山一日一日肥”,
好吃的蓬莱米都落入蒋政权接收大员和蒋军的五脏庙,台湾人当然饿得前胸贴后背......
有没有二二八事件当时,国府觊觎台湾稻米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