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吃光~
那一年饥荒最严重的地区,应该就是澎湖了..
新西兰人谢克顿(Allan J. Shacklenton),当时是联合国救灾及重建署的工业重建官员,
派驻台湾的时候,曾经排除万难地到澎湖考察,并记录下一些当地的情形。
这些可以在他的书 <<福尔摩沙的呼唤 / Formosa Calling>>中看到。
一开始国际上对澎湖的情况并不是很清楚,因此谢克顿和重建署想要携带一些物资到澎湖
考察访问,不过前往澎湖的计画却因为一连串的鸟事而一直拖延,先是船修不好、拿不到
通行证、海关官员不见、船因为海象差而折返....
后来谢克顿回到台北找了一些官员,还有和澎湖县政府连络后,海军才愿意出船。
海军和澎湖县政府于是搞了很大的排场,接待联合国重建署的官员们,然后...
"很显然, 那里的一般情况可是非常糟糕, 所以我立刻打电报到台北要求提供救济物资。"
谢克顿也不顾国民党官员的反对进入海边的村子...
"在那里我们发现了饥荒确实存在。我察看了一个四合院, 那里到处飞舞著苍蝇, 到处散
放著破烂。一些衣不蔽体骨瘦如柴的孩童站在进口处附近, 房子里则有一对中年夫妇在准
备食物, 时间大约早上十点半左右。询问之下我们才发现, 由于粮食短缺他们只得把早餐
和午饭合起来当做一顿。他们认为这还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还有足够供他们再吃一星期每
天两顿的粮食。但这些食物吃完了该怎么办呢?"
"他们希望在这些食物吃完前能捕到一些鱼。这些只有马玲薯配上一些小鱼的食物使他们
越来越衰弱, 弄得日常活动对他们来说都很吃力了。当小孩子因饥饿而啼哭不止的时候,
他们就再给小孩吃一顿, 而自己不吃. 孩子们也因为太衰弱和饥饿而无法上学, 而且也没
有衣服穿。所有的衣服都已经一补再补, 破烂不堪。大部分时间都是女的在回答问题, 男
的似乎没有力气说话。女的嘴唇苍白无比, 而且每个字都似乎费尽力气才吐出。这家人的
情况在这个村子里是很典型的。"
而重建署所要求的救济物资呢??
物资呢?
物资呢?
"对于我们要求给澎湖运来救济粮食的故事也许也值得记载下来。当时已经在基隆准备了五
百吨稻米, 而一艘英国船正准备从基隆空船开往厦门, 因此可以顺便把这批粮食中途运往
澎湖。因此和代理商达成协议, 把这些极需的食物运送到澎湖. 但国民党中国的行政院却
下令禁止这项运送, 因为中国的海事法禁止在中国港口之间使用外国船(支)运送货物。"
"最后花了几个月时间, 才总算把足够的粮食运到澎湖, 但毫无疑问的, 一定有许多人已经
在这段期间饿死, 然而这就是国民党中国坚持主权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