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都要有4K显示器的手机了 台湾连HD都还没有

楼主: ccl007 (.......)   2015-10-10 23:55:19
※ 引述《svip55227284 (BB)》之铭言:
: 各位鲁鲁晚安
: 刚刚去日本刷了SONY Z5 Premium
: 虽然萤幕大了一点
: 不过有个4K显示器
: 终于可以在手机看到4K的画质了
: 不过可惜的是
: 想要看电视的话
: 画质还是只有HD
: 我又比较常看台湾新闻台的综艺节目
: 有没有别人已经要进入8K画质时代,台湾还在HD的八卦?
: 顺便说一下,如果手机真的太大,不排除卖给5楼当作礼物
答案是 台湾电视产业看似过度竞争 实际上没竞争
系统业者到频道代理商,频道所有人跟经营者 这些商人财团靠着固定市占吃著收益
能够维持稳定获利 自然不需要有太大的改变!
详细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http://tinyurl.com/pfxt9ha
电视产业的没落,不是过度竞争,是“没有竞争”:是政治问题,也是人性
金钟奖评审团发言人在提名公布记者会上,对综艺类节目的一番评价,引发众多电视工作
从业者反弹,酝酿多时的不满,终于爆发成为颁奖典礼上小S、吴宗宪等众家艺人对评审
团以各种形式的抗议反扑。
吴宗宪一番谈话被许多人赞许、转贴,他指向有线电视开放后,频道林立、市场并未做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指评审不顾大环境将责任指向电视人,是“欺负演艺圈”。我想聚
焦来谈的就是这个“大环境”,是如何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评审真的是“欺负演艺圈”
,还是某种程度意外说出了没有人愿意看见的国王新衣?
▎垂直垄断后的“没有竞争”
不少传播学者认为电视产业的没落,是因为政府无限制开放,没有管制,电视台林立下,
彼此竞争制作经费、广告收益、人才、观众所造成,节目品质也是在被迫削价竞争下逐渐
下滑;很多电视产业从业人员、和厌倦再看电视的观众,也都持这个看法。
然而如果深入台湾有限电视产业的结构分布,恐怕会发现“过度竞争”只是表象,因为被
人诟病的一百多台,其实都垄断在少数几家频道代理商手上,他们联合了频道所有人、经
营者,自己又身兼代理商。而将不同区域的有线电视系统商整合起来的多系统业者MSO,
又与这些频道代理商发展出可以密切合作的获利模式。换言之,这是个一条龙式的垂直获
利系统,就如同现今台湾人所惊觉的陆客来台旅游,是相似的道理。因此,电视产业的大
环境,根本不是过度竞争的问题,是垂直垄断后、再由垄断者横向联合拉高进入障碍的“
没有竞争”。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这要从有线电视的早期发展说起。在开放有线电视前,台湾各地早
有自行形成的“播送系统”,提供给不满只有三台节目的收视户,有些是播放香港电影、
港剧,也有比较愿意投资设备的将国外的卫星频道讯号转接到收视户家中;因为是地下产
业,水准良莠不齐、收费标准混乱,常有纠纷。在开放有线电视执照后,政府为便宜行事
,就让这些地方播送系统就地合法,只是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和收费规则,后者就是如今大
部份家庭仍在缴纳的基本收视费的由来。
有线电视产业的乱象问题,不在于“开放”,而在于垄断和没有管理。台湾腹地并不大,
以欧美电视法规的经验,应该全部视为“一区”,顶多分为三至四区(北中南东)来经营
。意思是如果你要向政府申请有线电视的经营执照,你的讯号范围应该涵盖全台湾或至少
四大区中的一区,区内开放自由竞争,让收视户选择喜欢的系统来安装,这才是健康的环
境。
▎政商合流,被绑架的观众收视权益
然而,政府放任这些原本就跟地方政商势力有深厚关系的系统商就地合法后,几乎以“半
特许”方式让其只需要在原区域内经营,不用重新投资重本扩大铺设线路,甚至还维持着
一区只发一张执照的不成文默契(大致幅合行政区的划分),造成一区一家的垄断现象。
后来虽然法令修改了,但有线电视系统商早就想好因应之道,用政商关系、联合频道上架
等手段排除新入行者,连财力雄厚的外资几度尝试,最后都不得其门而入。即使你的收视
区内有两家系统台,明眼人都知道他们骨子里就是同个老板、同家企业掌控。绵密的政商
关系甚至压制早就有线路通到全台湾绝大多数住家的中华电信,迫使他们很晚才能进入市
场,把国库明明能赚到的钱奉送给财团。于是在MOD出现前,消费者想看电视,根本就别
无选择,后来即使有MOD,市场早已饱合,MOD根本无法悍动有线电视系统的江山。
如果有线电视产业只有系统商的垄断,或许还不至于这么惨。可是当地区系统商拉好线、
买完设备,就可以每月坐领基本收视费,这么稳赚不赔的进帐吸引了大财团的注意,经过
例年几度整并,成了如今全台湾的五大多系统业者(MSO),只剩下少数强悍的地方势力
还保持独立运作。更有商业头脑与野心的大财团发现频道代理商会是他们最佳的获利伙伴
,于是这种垂直整合的获利模式就形成了,也注定了电视产业无可避免会没落的命运。
当MSO与频道代理商开始享有共同利益,联手瓜分掉绝大部份来自基本收视费的利润、排
挤不加入游戏规则的独立频道(开出高额上架费、不让其进入基本频道),也就代表无论
一个频道是努力创新、是大砍预算削价竞争、还是不断重播旧节目,从基本收视费获得的
利润都是一样的,付出无法等于收获。如果没有跟上时事炒热关注,也无法从广告上获利
,换作你是频道业者,一年愿意认真做几档节目?这些频道商是真的没赚钱所以出不起制
作费用,还是也都加入共犯结构,赚在电视工作者跟观众都看不到的地方?
国外的知名频道曾试着反抗这个获利联盟,星空传媒集团(卫视)和ESPN等频道就差点退
出台湾市场。为怕观众反弹,频道代理商于是发明了将热门的体育或知识性频道与品质低
劣的鸡肋频道绑在一起销售的策略,你要热门频道,就得一起买没人看的频道;而谁可以
进入基本收视费内的频道、谁会被排到很后方频道,全都在这个获利集团的共谋中。在这
套潜规则下,最有名也最壮烈的一个牺牲者,就是黎智英麾下的壹电视,一个少数认真拿
出资本、培育人才的电视台,最后因为迟迟进不了多数家庭的收视范围,资金耗尽而被迫
转手。只是转手后,再也不是当年雄心壮志敢于在内容上投资的电视台了。
垂直整合其实可以不是问题,它有机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甚至促进技术的创新。问
题在于垄断和排挤竞争者的模式,而这样的排挤效应,还是被政府的不作为、以及在法令
上留下的漏洞所鼓励的。即使过去几年,NCC已放宽让业者自行调涨基本费用,并推出不
同组合的收视套餐,希望疏解此现象,但只要获利模式依旧,多收的费用仍不足以鼓励频
道将资源投入创新,就跟台湾的中小企业一样,有房地产(基本收视费)可以炒,何必研
发?资本雄厚一点的电视台还有所谓年度大戏模式,也就是说一年至少有一档节目是重点
投资的。剩下大概就只有具官股身份的公视、客家电视台等,和有宗教法人资金为后盾的
慈济,可以较不受限的创作节目。
▎电视人为何不追问垄断收视费的利益集团?
辛苦的电视人该问的不是金钟的评审团,而是系统商与频道代理商这个利益集团。但是,
很难。如今,垂直整合的获利模式早已把手伸进节目制作公司,甚至艺人的经纪公司了;
演艺圈里很多知名的大哥大姐大老们,也都是这些公司的股东或投资人。当委托案和制作
经费都来自这个被垂直整合掉的结构,很多努力的电视工作者,也许因为利益冲突,无法
坦然承认这个创意被扼杀、不愿投资、杀鸡取卵的事实,或者知情的,也敢怒不敢言,更
底层一点的工作者,就只是熬著,也没想过产业怎么变成这样,熬不住了,就离开,然后
跟台湾所有其它产业一样,归咎于中国因素、好莱坞强势入侵、日韩流带走观众、怪网络
媒体跟盗版。
电视产业工作者若想要解决现在的困境,找回台湾娱乐产业竞争力,就该去关心现在躺在
立法院,从1999年后就不曾大修的广电三法;该去问的是明显看到垄断现象却不介入调查
的公平会,是那个妾身未名、换了人主事政策就不必延续的NCC,是去检视立院诸公和握
有系统商那些财团的交情、是那个送了广电三法修正案后就摆烂好像事不关己的行政院。
电视产业的没落,是政治,也是人性问题。不正视结构,不正视法规上的漏洞,不检讨人
性的短视近利,只想羞辱点出某些现象(即使不全然对)的评审,然后把整件事带入一种
帮派搏火式的面子气势之争,并无助于面对台湾从电视、娱乐到文化产业,都有许多人在
低薪待遇和对未来的无力、焦虑,在中国市场大量吸走人才、造成越来越多断层的困境中
,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努力的事实。
作者:乔瑟芬
作者: wondtty (好冷)   2015-10-10 23:59:00
台湾耶,什么时候会讲道理啊?
作者: lX (我要挑战1个X)   2015-10-11 00:07:00
赚了十几年 超爽的
作者: angell543 (公民很忙)   2015-10-11 00:07:00
可怜的广电法
作者: lX (我要挑战1个X)   2015-10-11 00:08:00
赚那么多 线路也乱牵 现在还看得到#4在空中拉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