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爱说喔、嘛 大陆狠批台湾腔超“娘”

楼主: sisn (Shrinst)   2015-10-07 21:08:32
原文章如下:
同为国语,台湾人的说话方式为什么与大陆相差那么大?
闽南语与台湾国语究竟有何关联?
文|郑子宁
 “我宣你。”“你不要这样啦。”“这个包子好好吃哦。”在不少大陆人眼中,台湾人
的说话方式一直是娘炮的代名词。21世纪初,这种绵甜软糯的腔调还激起过老干部们不同
程度的生理反应,以致广电总局三令五申电视节目中不得出现台湾腔。
 万恶的台湾腔是怎么出现的?至少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萤幕上的台湾口音跟大陆还没
什么区别——70年代琼瑶戏中的林青霞、秦汉,与同时期《庐山恋》中张瑜、郭凯敏的说
话腔调并无明显差异;以甜美可人著称的邓丽君,在1984年“十亿个掌声”演唱会上与主
持人田文仲互动时,二人的口音更像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陆人,与《康熙来了》等节目
中台湾艺人的腔调完全不同。
那么,现在两岸萤幕上的口音差距到底从何而来?
 并不正宗的大陆腔
 对台湾腔深恶痛绝的老干部可能已经忘了,现在央视主持人的说话腔调与早年的播音腔
也不是一回事。
 请看一段20世纪40年代来自上海的录像。
 ▍言慧珠当选平剧皇后的一段讲话录像
 http://wechat.fingerdaily.com/thread-336971-1-1.html(见原网址)
 可以明显听出,当时无论主持人还是嘉宾,咬字都极为清晰,一个个字仿佛是嘣出来的
,风格与现今大陆、台湾的播音都相差很大。而且1949年之后,这种播音腔并没有马上消
失,如果言慧珠不是在最后说了一句“大善人”,很难准确判断录音年代。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播音腔显得刻意做作。那当时为何要用这种腔调播音?
 首先是广播技术的不成熟。早期广播主要是调幅(AM),侦测一个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
幅度上的变化,再将信号电压的变化放大,并通过扬声器播出。虽然技术简便,方便接收
,传播距离也比较远,但这种广播音质较差,不但音频带宽狭窄,而且任何相同频率的电
信号都可以对其造成干扰。
 
 http://tinyurl.com/pdcucpk(图)
 ▍被誉为“无线电之父”的李·德弗雷斯特,其在电子管作用方面的发现为广播技术的
发展铺平了道路
 音质受限,语音清晰无疑非常重要。本来就嘈杂的背景音中,如果播音员的口音快而模
糊,听众的耳朵就会受到折磨。而且,高频声音在早期技术条件下音质损失较少,因此老
录音在现代人听来一般都更为尖利。
 技术水平只是一方面,播音腔之所以怪里怪气,更直接的原因是早期广播听众说话就是
这个调。广播技术诞生于20世纪初期,条件所限,负担得起接收费的人不多,最早的听众
主要是社会中上层。而且,其时正值大量新富人士试图挤入传统精英阶层,口音向上层靠
拢是提升身价的捷径之一(详情查看大象公会往期文章《口音与阶层》)。
 那社会上层的口音为什么就这么怪呢?
 在世界各地,上流社会的口音一般比较清晰,下层口音中消失的某些对立在上层往往得
以保存。如英国上层的RP腔lip lit lick分明,但伦敦工人的发音则大多模糊难辨。同样
,20世纪初北京上层的口语音系虽已与平民没有音位上的差别,但他们读书时仍保留入声

 出于教养和身份,上流社会也往往更重视家庭成员说话的清晰度。例如有着悠久正音和
演说传统的英国,连国王乔治五世和撒切尔夫人都要请专人指导发音,中国的《颜氏家训
》也多次强调正音的重要性。在大众听来,这种对正音的执著往往显得做作而疏离。
 
 ▍电影《铁娘子》截图:撒切尔夫人在接受发音训练(图)
 反过来,吞音、连读这种大众常见的语音模糊现象(如一般北京人读“大栅栏”、“德
胜门”的第二个字时),在注重清晰的上层口音中往往要轻得多。
 所以,广播中出身北京蒙八旗的言慧珠,说话时就几乎没有普通北京人常见的吞音连读
现象。同样,擅长古诗吟诵的叶嘉莹教授,由于在成年后移居台湾,得以保留这种早期的
播音腔,与现在的北京人说话也不太一样。
 ▍叶嘉莹先生吟诵《春晓》:叶嘉莹先生将入声字读成短去,反映了传统北京读书
音的做法(图)
 这种口音区隔甚至到今天也没有完全消失——在科教文卫聚集的海淀区和机关大院里长
大的北京人,与出身南城胡同的各位爷口音仍有相当差距,前者发音吐字明显比后者清晰
得多。
 不只是中国,美国早期上流社会主要聚集于东北部的纽约和新英格兰地区,和英国交往
密切,也相对崇尚英国文化,因此早期美国广播的发音也和罗斯福总统等上流人士的发音
一样,非常类似清晰又有截断感的英国RP腔,被称为“中大西洋口音”。
 播音腔的式微
 无论大陆还是台湾,民国口音都在初期得以延续。但不久之后,这种口音在大陆就不合
时宜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展开。文革期间讲求声音的力量感,要体现血性和气魄,让
各路牛鬼蛇神听了胆战心惊。之前那种发音清晰、感情相对中立的播音方式自然不符合需
求。这种播音腔在今天的朝鲜仍是主流,比如著名功勋播音员李春姬,她气吞山河的播音
据说能让敌人“肝胆俱裂”。
 ▍朝鲜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李春姬(图)
 1978年后,文革腔虽在党政机关和军队的纪录片中仍有保留,但普通电视节目中已难觅
踪迹。不过其内在精神已深植于大陆人的说话方式中,甚至不限于普通话——香港回归前
中国曾制作一档宣传基本法的粤语节目,播音员来自广州,但在香港播出后恶评如潮,市
民纷纷反映语调过于凶狠蛮横,听得很不舒服,最后不得不请了一位香港的播音员再录一
次。
 此时台湾的播音腔调仍是以前的老路子,一直到80年代台湾社会剧变,播音腔变化仍不
明显。真正让两岸彻底拉开距离的,是90年代后两岸播音腔普遍被生活化的语言取代。
 大陆文化产业高度集中于北京,京腔的影响力自然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口音不再是
阶层鉴别的标志——正式场合操一口南城胡同腔的北京话,不再被视为土鳖;广电总局虽
再三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说标准普通话,但很多地方台的节目为了体现亲民和生活化,主
持人都憋出一口半咸不淡的京腔。
 赵本山在春晚的崛起,也让铁岭话占据了很高的生态位。在大陆中部和南部的不少地方
听广播时,主持人甚至经常会冒出两句东北话,否则放出罐头笑声时就不太自信。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赵本山是春晚小品的常客(图)
 台湾的情况更特殊。标准意义上的国语来源于北京地区的方言,但台湾本地没人说北京
话。国民党败迁台湾后,外省人来自大陆各地,这些主要聚居在台北的“天龙人”很长一
段时间内主导了台湾社会,他们通常用国语交流,因此其后代一般都能讲一口相当标准的
国语(如马英九),被称为“台北国语”。
 为什么“台北国语”会导致台湾腔变“娘”?
 为什么这么娘
 首先是外省人的出身。外省子弟的上层多来自江浙地区,台北国语的鼻音比较轻,
ing/eng这样粗重的后鼻音在很多人的口语里面不出现,和苏州话、上海话类似,听感自
然比较软糯。外省人中也有很多人说山东话等北方语言,但他们大多是眷村的下层军官和
士兵,对台北国语的形成产生不了什么影响。
 台湾本地人则以闽南话为主,闽南人讲国语相当粗硬,被讥讽为“地瓜腔”。在文化中
心台北,这种腔调显然不入流。在国民党的推广下,台湾本地人极力模仿外省人的台北国
语。本地人的方言底子,使得模仿结果除了鼻音较轻,还会保留一些闽南话的特征,如翘
舌音的缺失,轻声的匮乏等等。
 另外,闽南语对语气词的使用远远多于大陆的普通话,这使得台湾人的语气比大陆人要
亲和得多。“太热了嘛!没差啦!我好热哦!”也自然比“太热了,没差别,我好热”显
得“娘”一些。
 ▍在台湾综艺节目中“啦”、“喔”等语气词使用得很频繁(图)
 音高也是“娘”的主要原因。不难发现,台湾国语的音高比大陆的普通话要更高一些。
由于女性的音高天然高于男性,较高的音高自然让人感觉更加女性化。这很可能是因为台
湾从闽南话转向国语的过程中,女性起到了先锋作用,导致女性的口音成为模仿对象。
 这种模仿女性口音的现象极为普遍,大陆各种南方方言区说普通话时音高也往往高于方
言。究其原因,女性比男性更注重自身形象,在穿着、举止上更讲究时髦。语言也不例外
,因此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先模仿语言。
 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与男性后代接触更多、影响更大,最终往往导致全社会口音的变化。
例如北京有种口音叫女国音,20世纪早期在女学生中流行,大致把j q x读成z c s,显得
更加娇嗲。但现在这么说话的北京人已远不限于女学生——当年的女学生已经成长为母亲
和奶奶,她们的后代无论男女往往都有“女国音”的痕迹。
 苏州话19世纪时“毛”、“叫”这类字的元音接近英语cut中的u,现今苏州评弹仍然如
此发音。1928年赵元任在苏州调查吴语时发现当时已经男女有别,女性发这个音时韵母变
成了更加前而尖利的ae(英语cat中的a),男性则仍发旧音。但现在苏州已经全部发成了
女腔的ae。
 男性的影响则小得多——北京上海少数男性会把s发得和英语的th类似,往往被视为“
小混混”、“瘪三”说话,始终难以扩散。
 除了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由于没有经历过扫荡一切的政治运动,台湾教育相比大陆
留下了更多的儒家痕迹,更注重“富而知礼”,多数台湾人的说话方式自然比大陆显得文
气阴柔。台湾大学洪惟仁教授在80年代后期访问大陆厦门、潮州等地时,就已注意到台湾
女性说话相比同样母语是闽南话的厦门女性要温柔得多。
 ▍台湾艺人林志玲(图)
 随着台湾民主化和本土主义的兴起,国民党之前力推的台北国语,权威地位逐渐被年轻
一辈的腔调所取代。罗大佑1982年的名曲《之乎者也》中,还曾讽刺过年轻人的说话腔调
。这种区隔到现在仍能看到,不少老辈艺人如金士杰、李立群等人就保留了原本的国语口
音。
 实际上,台湾人的“娘炮”不止体现在语言上,在睾丸酮满满的大陆人看来,台湾人在
穿着打扮、行为举止上无一不娘,关于台湾人为什么这么“娘”,敬请期待后续文章。
作者: ggc147741 (LerLerM)   2015-10-07 21:11:00
作者: loa123 (撕裂地中海)   2015-10-07 21:11:00
三小废文
作者: GX90160SS   2015-10-07 21:12:00
...褒在哪?
作者: wwvvkai (We do not sow)   2015-10-07 21:12:00
まあ ね
作者: cheakmo (cheakmo)   2015-10-07 21:13:00
某哩洗勒工杀小 干哩娘机掰勒
作者: oliver81405 (苦瓜)   2015-10-07 21:13:00
北七国家
作者: zejuang222 (野兽先辈)   2015-10-07 21:16:00
娘炮总比很凶好吧
作者: Qooking (全面啟動)   2015-10-07 21:17:00
干我觉得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看听起来也是娘到爆讲话怪里怪气
作者: ppoyi (我们都寂寞)   2015-10-07 21:18:00
“你不要这样啦。干”
作者: bbqsandwich (sandwich)   2015-10-07 21:18:00
楼上是哪招
作者: Qooking (全面啟動)   2015-10-07 21:20:00
而且我们不是娘 我们是走书生气息的台湾介于中国跟日本之间
作者: turtlecindy (j'arrive pas)   2015-10-07 21:22:00
其实还蛮有趣的,不过举的案例好像多是沿海一带。内陆的四川话是南北语调的融合,反倒更像实际意义上的‘普通话’,四川话句尾也爱加一些‘撒、哦、哇’之类的,也经常被北方人嫌娘。
作者: raymondlai   2015-10-07 21:23:00
https://youtu.be/2rRcDdvw7LU 中国汉子娘泡可多了
作者: jagdzaku (联邦去死吉翁万岁)   2015-10-07 21:26:00
台湾怎样 关支那屁事 来台湾不要随地便溺就好了
作者: GX90160SS   2015-10-07 21:26:00
女性说话温柔,所以文章还是在讲男生说话娘啊真的不觉得有褒的成分在
作者: cyh2210 (cyh2210)   2015-10-07 21:28:00
干你老师喔,沙洨啦,这两句哪里娘?
作者: CYL1113   2015-10-07 21:41:00
大陆蛇精男最man
作者: llzzyy01 (我是清流)   2015-10-07 21:47:00
这篇写得不错啊
作者: p16771 (葬月)   2015-10-07 21:48:00
就标题譁众取宠,内文还是有东西啦
作者: luba2 (节能减碳该从企业做起)   2015-10-07 22:09:00
阿辣啊喜爹工杀筊!
作者: sodes (月半弯)   2015-10-07 22:10:00
说穿了 就是他们那时说话不威吓一点就是被斗死的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