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不是社工,是辅导领域,算是有重叠
社工们在抗议的不仅是这件事情的表象
(为了执法而采取这种消费社工的便宜方法),
而是这种事情的后续效应。
社工培养信赖感的不是只有准犯罪份子,
(就先懒的平反“社工跟贩毒的犯罪者培养什么信赖感”这种等级的问题了)
但这新闻让大家看到"社工可能是警察假扮的"这种可能,
而会让很多社工的个案开始对他的社工不信任,
例如一些边缘家庭的濒辍孩子或是被家暴甚至性侵的孩子,
实务上这些人的思考逻辑很可能跟你我不一样,
例如部分家暴的孩子隐而不说其实是担心自己说了会让家庭成员被带走,
会变成害家庭分裂的凶手,
这时关心他的社工突然有可能是警察(法律的执行者),
您说这戒心可能不提高吗??
那后续的关心、发掘、辅导...等必定更艰难。
“他真的为我着想还是只是想要依法行事?”
今天这新闻报出来,
影响的可不是只有这些很多人认为死好活该干嘛关心他的作奸犯科个案,
而是整个社工工作的执行难度都会大大增加。
这样,你还觉得警察用这个方式办案还大鸣大放是应该的吗?
你说错的是记者?
但警察自己受访时没有sence让脑残媒体可以加油添醋,这就有问题了。
我不太相信若警察没说自己是扮社工的话媒体可以这样写。
整个很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