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nkf (人一蓝就脑残 人一绿就GG)》之铭言:
: 科举是统治者的政治工具 就像李世民说的 天下英才尽入吾壳矣
: 在古代读书人就是贵族阶级 这件事情一直到了宋朝才开始被打破
: 原PO批评说慢慢考科举是傻瓜 当权贵才士王道
: 清朝灭亡有一大堆问题 但我一直认为 废除科举制度 是相当相当重要的
: 因为科举很多很多问题 就像联考一样 但是至少他公平
: 他给了所有非权贵接级的中下人民 一个机会和一个希望
: 而教改之所以失败 因为他摧毁了 这一个简单的公平
拿中国古代的科举跟现在的联考类比,其实并不是很恰当的
尤其是说什么科举给中下阶级人民一个管道,那更是大错特错
先看现代的联考
很多人都说现在人人大学生、什么大学生素质低落之类的,
但是换个角度来讲,是整个年轻一代的平均教育水准大幅提高了
不要说多久以前,20年前就好
当时光是能念高中的人/能考上高中/念得起高中的人就比现在少太多了,
事实上念高中的人是已经相对少数人,
多数人念的是高职+五专,然后考大学的又从这些高中毕业生中考上30%。
也就是说20年前不管是念公立私立,只要是大学毕业生,
差不多就是同年龄中的前10%高学历了。
对比今天来说,大学生的普及当然表示平均教育水准提高了。
至于古代中国,大家一直从洗脑教材中有一种错误想像,
例如科举是一种社会流动就是太夸张的幻想。
识字在古代就已经是一种上层阶级的象征了,
所谓士农工商,因为士本身就是里面最贵族的,因为完全没有生产力/经济价值。
农工商都是社会运作所必须,而读书人不是,
读书人是社会有多余粮食喂养时才有的高级人口。
所有的识字、现今所谓的高等学术文化、艺术等等在古代都是贵族专属的,
是社会的上层阶级所垄断的,在欧洲一度是教会跟庄园主,
而在中国就是由士太夫阶级的少数人所垄断,而跟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无多大关系。
社会上大多数人从来不在乎上面姓什么的当皇帝,也听不懂皇帝贵族们的官话,
只要风调雨顺少天灾就好,帝力于我何有哉。
至于这个识字的阶层人数多少跟经济好坏有关,但一直很少,古代也没有国民教育。
民国初年时中国的识字率是1%,据信某些朝代曾达到5%左右,
但无论如何识字跟能够念书的人就已经是社会上的精英了。
就算理论上只要你有念书就可以考科举先不讲其他限制,
有个经济无虞、可以养一个不事生产的人口让你唸书,
还要花钱买书、花钱去上学、花钱请老师,这些可都不是普通人能负担的开销。
想想看识字的读书人已经这么少,请个老师该有多贵?
所以先不说能不能考上科举考上进士,
光是能识字念书,在古中国的社会就已经不是鲁蛇了,至少有一定经济能力。
从数据上说,在古代能识字就已经是前1%的精英,
比今天在台湾年薪百万还要稀少跟了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