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nkf (人一蓝就脑残 人一绿就GG)》之铭言:
: 依照我自己的研究孔明恐怕是别无选择
: 首先孔明没有演义写的那么强
不过就对诸葛亮的认知来说,扣除死忠亮黑以外,大概都不离开这三步骤:
孔明好强(演义读完) → 孔明没这么强(演义夸饰之后的反馈) → 孔明真的很强(史料)
: 其次 蜀国经过刘备刘禅两代经营 顶峰也不过28万户 有效人口120万人
: 带甲兵士10万左右 军民比超过一比八 某种程度上算是穷兵黩武了
: 而同时期的魏国 有500万人口 40万军队
: 但正在属于激烈的权力争斗的环境中 司马家独大的优势还没完全确立
是连根毛都没有,根本不用论啥司马家优势确立没.
曹丕交给曹叡的四辅臣,陈群在中央,曹真镇西,曹休镇东,
本来做中央的司马懿就转为坐镇南方,接替曹丕爱将夏侯尚生前的管区,
当个所谓的新手都督开始练级,但运气不错,有诸葛瑾与孟达送经验值,
就算是大规模军事行动(曹休三路伐吴(石亭) & 曹真攻汉中),
也都是站在偏军的位置行动帮忙出兵,干得还满稳妥妥滴.
后来曹休与曹真先后蒙天宠召,满宠代行镇东,司马懿空降转为镇西,
这个时候的司马懿根本不需要斗,也没得斗.
司马懿经历诸葛亮第四与第五次北伐,第四次输了一屁股至少撑著,
第五次干脆就跟你龟到底,总算在234年龟死诸葛亮.
所以这两场司马懿打得并不漂亮,实绩论就是他终究守下了诸葛亮,
而司马懿真正名扬天下的战场,则是再过4年打辽东公孙渊,
被诸葛亮痛电过的司马懿得到了飞跃性的成长,换他痛电公孙渊;
这时曹叡也快蒙天宠召了,本来一开始的托孤五辅臣的名单没他,
但遭到中书(皇帝机要秘书处)反对后,最后划定了曹爽与司马懿联辅幼帝
一开始司马懿与曹爽相安无事,也偶尔出个差打打吴将,
但曹爽想独揽大权,架空了司马懿,接着只要是老屁股的都被曹爽请去喝茶交出权力,
司马懿也索性遇强即屈,回家休息,但司马家的冷遇引起来曹魏老屁股们的同情,
靠着几个重要的老屁股(人不在位但长年的威信尚在),
司马懿才在高平陵政变大赢曹爽一把,这时西元250年.
直到死前一年,250年的司马懿才有莫大的权力,
在234年讲司马懿有没有权会不会太早了些?
: 所以诸葛亮出兵事有一丝丝机会的 只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 每一次诸葛亮的出征都输在后勤 而且对魏国皇室而言
: 诸葛亮斗司马仲达 是对曹家有利的 诸葛亮一死 外患剪除 司马懿就开始全面掌权了
: 另外孔明生性太保守 持续攻魏已经是战略上的大冒险了 但战术上超级保守
: 如果孔明试着采取一次魏延的奇袭子午谷 也许真的有机会攻下长安
: 但另外一方面 也有可能孔明非常小心 所以战术上他不敢冒险
: 不断的出兵攻魏 只是延宕魏国内部的冲突矛盾 但是时间越久其实队蜀国越不利
: 孔明自己就输给了寿命 所以孔明要采取冒险的战略 就一定要搭配冒险的战术
: 另外谈谈刘禅 阿斗真的投降的太快 邓艾虽然攻势凌厉 但是却是一只孤军
: 如果要求沿路城池坚壁清野 同时命令剑阁的姜维回师救援 邓艾孤军应该会被歼灭
呃... 邓艾这支军队是真的差点被灭团.
就是诸葛瞻带出去的成都守军,一开始可是打得邓艾他儿子与副官无胆,
只是诸葛瞻不知道哪根筋不对,一定要出城去灭敌,不打稳只打猛,
似乎忘了自己带出去的是成都的守军似的.
另外就是刘禅投降还不算快了,他本来还要逃到南中或是永安.
: 还有一个刘璋 刘璋真的是被低估的角色 天下大乱他还可以保持蜀地安稳
: 光这一点就看得出他的行政能力 只是可以 他生存的年代 是一个枭雄与野心的年代
刘季玉搞不定东州与益州的协调就是问题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