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onbanwa (偶而崩溃一下有助纾压)》之铭言:
: 小妹我思考这个问题好几年
: 今天一栋房子盖好开卖 800万
: 炒房的人用800万买下来 然后用手段哄抬到1000万售出
: 这样他的存摺就多了200万 但是他完全没有实质产出呀
: 没有制造任何有价值的物品 或是对于经济有任何帮助
: 然后社会上许多的店家包括食衣住行看到很多这种存摺突然多了钱的人
: 就觉得好像该涨一下价钱 但是一般老百姓赚的钱还是一样多
: 却要一起承担这种涨价的后果 然后人民不满 社会动荡
: 炒房的人都不觉得这样会让国家变成恶性循环吗
: 台湾的房地产政策是否过度宽松 明明日本就有因为过度房地产炒作导致经济崩盘
: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 为什么我们不修法好好打房
: 可恶QAQ
“炒”这个字本身就反映了你的立场,换成“投资”,就有比较多思考的空间了
首先,确实绝大多数国家都认为居住是基本人权应该保障,
或至少避免无房族造成贫民窟或犯罪等社会问题
但保障到什么程度则因社会而异,
新加坡认为房子不准成为投资标的(但仍容许针对小幅的投资,细节不赘述)
与之完全相反的是香港,其自由主义精神认为政府不应介入房市过深
再来,投资房市跟投资原物料,常招致类似的批评,
因为原物料中包括石油、粮食,都被认为是民生必需品,不应该成为投资标的,
不过一来由市场肩负政府照顾人民的任务本来就不合理,
此外,与投资相反的是避险,一个市场一定要有人投资有人避险才玩得下去,
一个大家都看多,或者一个大家都看空的市场是撑不下去的
前者会泡沫破裂,后者会流动性枯竭
2007年国际粮油价格大涨时,很多人跟你的想法一样,
觉得这些投资者真是恶毒,居然炒作民生必需品,应该立法限制炒作,
但现在国际原物料价格大跌这样的声音就消失了
也就是说,首先要决定是否批评,要先看一国的规则跟思惟
新加坡限制炒房,所以炒房天理不容,香港不限制炒房,所以炒房合理合法,
台湾介于两者之间,所以规则上就允许炒房,也会适度打房(没听过香港在打房的)
所以除非炒房客有用非法手段,否则我们不能说炒房客不对,
因为他们就是这个规则下运作的一份子
要怪,就怪规则,怪为什么我们不是新加坡
不过政治思惟要就要全搬,可别搞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会水土不服的
再来,扯到炒房没有实质产出这些,就实在太小鼻子小眼睛了
先说点历史吧,当初经济学刚开始在欧洲成形时,
包括亚当斯密在内的许多知名经济学家都认为,惟有实际制造的才有生产力,
其他所有不是实际制造的人都是包袱,没错,他们认为不是工人,就是包袱
他们的想法是,如果你一家公司只能聘10个人,
其中8个人是农人,2个人是行政,
跟另一家同样聘请10个人,其中5个人是农人,5个人是行政比起来,
第一家公司的产出比较高,所以他们的生产效率更好,
农人才应该是政府鼓励的,其他不是实际生产的人都是负担,能免则免
因为他们排挤掉公司原本可以用来聘请农人的资金
同样地,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的阶级排名,士是菁英阶级,自然为自己保留特权
而农人被高度重视,因为社会认为他们有实际生产社会需要的东西:粮食
工人不太被重视,但商人则被视为完全没有价值,因为社会认为他们不事生产
如今,在一个成熟先进的经济体中,金融业的价值是不容否认的,
所有经济学教科书都会说,金融是经济的润滑剂,没有金融,经济成长一定慢
虽然金融业看来不事生产,但看看半泽直树,
他让拥有技术但缺乏资金的小工厂重生,
也让想要创业但没有资金只好巴著有钱人的小女生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硅谷为什么科技业那么发达,并不只是因为他们有技术,有想法,
重点是硅谷所吸引到的创投资金,是全世界其他科技重镇所望尘莫及的
创投业也不事生产啊,但没有创投,也不会有今日的硅谷
这个世界,看似不事生产的事情多如牛毛,
你老婆帮你做家事也没有计入GDP,
大到科技研发,小到你下班后花一点时间帮公司重新安排办公室座位,
这些事情直到在市场上被“交易”,被标上“市价”之前,都没有GDP
服务业很难算GDP,你用Uber叫车,用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之余,
创造出来的GDP会比你直接搭更贵但服务可能更差的出租车更少,
因为“市价”比较低,更别说你叫你私下认识的Uber司机免费载你一程,GDP增值是零
但他用闲暇时间帮你省下的两小时,也许可以让你赚到一笔大单
不过只有你赢得的单子有GDP
你可以认为炒作生活必需品不好,
但前提是这个国家的规则真的视房子为生活必需品,而不是自由市场中的可投资标的
你可以质疑投资,但不要忘了市场一定是同时有人看空有人看多才能运作,
所以问题不在投资这件事,而是为何价格只有单向移动,
那就是政府而不是投资客的问题了
你可以瞧不起有人不事生产,但历史告诉我们,
“不事生产”的人的价值,可能要到后世才被承认,
甚至你可能也是农人、工人眼中的不事生产的人,如果你是服务业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