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酱汁已经是很后端的原料了
上下游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74765/
外购生酱汁再调配 酱油界公开的秘密 未公开自酿比例 豆油伯毁誉参半
35 人次阅读
by 上下游记者林慧贞上下游记者林慧贞 on 2015 年 08 月 20 日 in 吃安心
豆油伯因为产能不足,向金兰购进生酱汁,赔了消费者信任。(图截自豆油伯官网)
文 / 上下游记者林慧贞、潘子祁报导
曾获屏东十大伴手礼的知名酱油品牌“豆油伯”,遭爆料使用金兰酱油代工的生酱汁,“
豆油伯”坦承由于产量不足,为了顾及和通路合约,确实购入金兰的生酱汁,不过有要求
金兰按照自家配方生产,且加入高比例自酿生酱汁调配,并非用金兰酱油直接混充。
外界对此事看法不一,酱油业者和食品专家指出,生酱汁就是黄豆、黑豆或小麦经过长时
间发酵得出的产物,过程需等待数个月甚至一年,“是酿酱油中最辛苦的时候”,小厂向
大厂买生酱汁不是秘密,但豆油伯价格高,消费者难免观感不佳,应交代自家酿造的生酱
汁比例占多少。
农业界对豆油伯则多持肯定态度,曾有农民上百公顷黄豆找不到买主,豆油伯二话不说全
部吃下,契作农民蔡一宏说,豆油伯愿意花钱买不用农药化肥的友善农产品,且不会乱杀
价,应该不会故意用低价原料混充。
手工酿酱油,生酱汁最关键
酱油可分成化学合成和手工酿造,前者主要是用盐酸水解黄豆,只要3天就能产出酱油;
手工酿造则是天然发酵,混合曲菌和炒熟后的黄豆、小麦或黑豆,制成“酱油曲”,再加
食盐水放入发酵槽,经长时间发酵、熟成,形成粘稠的酱油胶,压榨后即得出生酱汁,最
后再加热杀菌、调配口味就可贩售。许多业者标榜古法酿造、180天熟成,便是指制作生
酱汁的过程。
酱油曲的好坏、发酵时的状况、时间长短,端看师傅技术高低,决定了一家酱油厂的口碑
。
台南成功酱油厂师傅郑智元说,发酵四个月、半年和一年的酱油,香气完全不同,放得越
久,颜色越深,尝起来浑厚香醇,价格也会比较高。
豆油伯的官网载明生酱油产出是在倒数第二个阶段,之后经低温杀菌、沈淀去渍就可完成
,不过声明中指出生酱汁只是前端原料。(图截自豆油伯官网)
生酱汁非前端原料,小厂向大厂买不是秘密
从制程明显可见,生酱汁是手工酿制酱油最重要的关键,不过豆油伯今早发出的声明指出
,向金兰买的生酱汁是制作酱油前端的原料部分,并非使用金兰酱油混合,且“加入高比
例自酿生酱汁经过调配后,才有独特的豆油伯酱油风味,故生酱汁并非特定厂商之酱油半
成品。”
这些话只说对了一半。郑智元肯定地说“生酱汁已是半成品”,之后只要加水、调味、包
装等,就是消费者吃的酱油;一般业界会依照价格定位、风味等,混不同的生酱汁,走低
价路线的可能就用4个月等比较短期发酵的生酱汁,但有外购还是标示清楚比较好。
屏东科技大学食品科学系教授谢宝全也指出,生酱汁已经是很后端的原料,全台300多家
小厂,大部份都向金兰、统一、万家香、味王、味全等五大厂购买生酱汁,有些甚至自己
都没做生酱汁,豆油伯不算违法,但金兰的生酱汁可能比自家制作的便宜,应交代调配比
例,厘清有无买低卖高。
据了解,业界早知豆油伯向金兰买生酱汁,有业者直言,此次是观感问题,因为制作生酱
汁是最辛苦的过程,也是主要成本,消费者对金兰酱油的印象就是比较低价,豆油伯标榜
纯酿,又卖得比市场贵, 事件爆出后民众观感自然不好。
市面上真正多数的,是介于速酿与纯酿造之间的混和酱油,以及不管纯度有多少都可以称
做的“纯酿造”。(图 / 顾玮提供)
市面上真正多数的,是介于速酿与纯酿造之间的混和酱油,以及不管纯度有多少都可以称
做的“纯酿造”。(图 / 顾玮提供)
屏县府暂撤十大伴手礼认证
到底豆油伯向金兰购入多少生酱汁?加入多少比例?使用在哪几支产品?声明并未提及,
记者多次致电豆油伯也无人回应;金兰酱油只证实豆油伯曾买过生酱汁,其余一概不回应
。
文化大学进修推广教育部兼任讲师陈俊成指出,不管是古法酿造或化制酱油,都是“纯酿
造”,但便宜的“化制酱油”可能产生“3-单氯丙二醇”,有致癌风险, 豆油伯必须说
清楚代制的“酱汁”是否符合其网站宣称的“古法酿豆油”,否则有严重的诚信问题。
屏东县政府初步调查发现,代工的金兰酱油和豆油伯都是纯酿,没有加化学原料,而且豆
油伯没标榜全程自家酿造,因此不违法;但要送消保会调查有无买低卖高,暂时先撤下十
大伴手礼认证。
支持本土农业获好评,却因产能不足自砸招牌
外界一面倒批评,农业界却有不同看法。嘉义东石农民蔡一宏表示,豆油伯在嘉义就契作
了超过50公顷黑豆、黄豆、小麦,要求全程无农药化肥,很注重品质,但不会乱杀价。
先前蔡一宏曾和别的厂商契作有机小麦,却临时被拒收,豆油伯听到消息后二话不说全收
购,“而且他们自己没做有机,却还是用有机价格跟我买。” 他不认为这样的厂商会故
意用低价原料混充。
豆油伯向国内农友契作黄豆(图片提供/林梅姿)
高雄区农业改良场研究员周国隆也说,3年前曾有农民上百公顷黄豆找不到卖家,经农改
场牵线,豆油伯全数收购,而且自此和这位农民契作。
周国隆形容,豆油伯满实在的,本土自产的非基改黄豆价格是进口2倍,推广不易,豆油
伯虽然还是有进口黄豆,但这几年积极和在地农民契作,今年才盖好新的冷藏库,准备扩
大契作面积,或许可查清他们一年用了金兰多少酱油,再来断定是否买低卖高。
豆油伯曾以“豆油伯缸底酱油”、“豆油伯原味红曲酱油”、“豆油伯金豆酱油”3款产
品申请并取得环保署“碳排放标签”(又称碳足迹标签、碳标签),负责执行相关工作的
社团法人环境管理协会表示,当初豆油伯申请碳足迹是“自制原料”,因此要进一步了解
豆油伯向金兰酱油购入的“酱汁”比例有多少,再去重新计算、要求厂商变更。
虽然颇获农业界肯定,但豆油伯因产能不足,担忧违约而外购,却反倒失了民心,有业者
不禁感叹,还是脚踏实地,有多少产能卖多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