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荷兰是对台湾最友善的欧洲国家吗

楼主: Ivanov (Visca Catalunya)   2015-08-17 22:50:00
刚好看到这个来回一下
前一阵子刚好遇到两个亚洲背景算是深的荷兰人 他们都是荷兰白人
一个老人(60+)是父亲曾经参与过在印尼,二战打日本人,被日本人抓到位于日本战俘营
另外一个年轻人(25-)是爷爷待在亚洲,家族长期是VOC在印尼留下来的
二战时打过日本人,撤到澳洲,二战后参与独立战争,退到苏拉维西,最后撤回荷兰
这样就算历史没教,家族背景应该对亚洲也算了解吧?
然而,在我提到之前,他们都不知道VOC占领台湾的历史
1.)被遗误的台湾 ('t verwaerloosde Formosa)
最后一任总督揆一,当初回VOC被责怪(丢掉台湾真的不能怪他),然后被流放
后来回到欧洲,写下了被遗误的台湾一书,内容有中译版,大家可以去找来看
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从测面史料了解,VOC对于台湾的政策
内部也有过很大的争辩
首先,台湾的自主产品,鹿皮,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让台湾是个获利的贸易站
然而另外的大宗物资,则是从中国走私品转运到欧洲或者是其他国家
中国物品货源的不稳定,让经营台湾这个贸易站的前景就不太明朗
有人认为台湾在逐步经营后已经可以自主,产品开发只是早晚的事情
而且还有南压吕宋的功效
有人认为贸易站既然不赚钱,就该放弃。尤其是中国转折期的战乱,风险太大。
郑家军才是当时台湾海峡主要获利的海军霸权,其他人在这条路线上都得考虑到这个因素
所以在郑家军进攻时,不少主动放弃一派的态势就越来越明显
从揆一当初派出的军队,本要在戍守澎湖,结果直接趁风势逃回巴达维亚(雅加达)可见
荷兰人对于郑家军(台湾)后续的攻略,的确有打算恢复这条贸易路线的意涵
但是,中国因素一直是很重要的环节:他们认为可以借由与中国当时政府(清)输诚
一方面确保卖个人情给中国人,可以确保转口财货货源稳定
另外一方面在东亚,不管是哪个海军强权都担心中国因素,对中国输诚,
还有机会找到一个稳健的靠山
然而,运气不好,打不下来。而后来走私贸易,也因为施琅攻台
有一说是被施琅相关人员垄断,台湾再次成为走私天堂。
简单来说:台湾在VOC眼里,只是个贸易站,贸易站是随时可弃的
除非有能够生产的自主物资。
但在台湾,主要获益以贸易为主,鹿皮是会枯竭的物资。
而茶叶,甘蔗,樟脑等产品,恐怕都是后续移民自行更有规模重视的
说荷兰人不懂茶吗?他们当时已有锡兰等地
不懂甘蔗?当时已有印尼,南美北端等地
所以说他们是多有心要经营?我认为还是后来"真心要落脚的人"经营得比较好
相似跟台湾的命运的,纽约(新阿姆斯特丹)有点像
当初占领北美,为得是毛皮贸易。
然而英军原住民不断骚扰,因为母国外交政治关系,与英法的合作分合又不是很顺利
最终,以南北北端的苏里南等地好处,与英国交换纽约
留住南美北端,就是着眼于糖业生产与贸易利益,远胜于经营毛皮贸易站(纽约)
长久来看,荷兰人后续在南美北端的经营,也不见高明。
此外,当初的欧洲对中国,还是有莫名的敬畏心理
比如说在加里曼丹岛上,客家人建立的"兰芳共和国",制度上相当类似VOC,半公司半国家
荷兰一直不敢动手,就是敬畏到不知道中国对于这个地方的态度会如何。
直到晚清中国开始被战争一一侵蚀,发现中国根本无力外顾后
荷兰才把这块地方吃掉。
2.) 被遗误的印尼(? 或者我该说苏拉维西跟摩鹿加)
(传说)VOC会给水手一个小木箱,置放私人想要顺便带货的东西
因为香料价格很高,所以摩鹿加/苏拉维西航线 一直是VOC的水手跟官员很爱去的地方
换句话说:大家都爱钱,外派都是辛苦,何不去赚钱比较容易的地方
因此苏拉维西跟摩鹿加的基督徒,相较于其他印尼岛屿 比例算比较高
而基于这个缘故,二战之后的独立战争,在印尼东侧的这些岛屿
间接来说都是比较倾向荷兰人的
荷兰人在发现在印尼独立战争后不太可能获得胜利后,
曾经私下(这也算是轶事,我没有去查证史料)跟苏拉维西与摩鹿加人保证
他们会在与印尼雅加达方协议时,确保这两地能够成立自己的国家
然而,战争弱势方显然没有太多筹码,因此荷兰人最后什么都没有要到
只能保障少数私下关系比较好的苏拉维西或摩鹿加人移到荷兰本土
我上面提到的那位年轻人的爷爷,本身是荷兰人,
但随着VOC在印尼数代,当初要撤回荷兰,也只能安排到个风头水尾的地方
(那个小镇荷文叫做喉咙地,也就是水淹到喉咙就被堵住进不去这样XD)
更别提那些被迁过来的苏拉维西或摩鹿加人,在荷兰社会中的社经地位会更糟
听说在战后,这样的印尼社群跟荷兰社会也有很深的摩擦
甚至这些社群认为荷兰政府背弃当初给予他们的承诺,使得他们会进行不少反社会活动
最后怎么解决的,我就没有细问了。
3.) 被遗误的阿鲁巴(?)
前一阵子刚好有个朋友翻译一则新闻,顺便探讨公权力歧视问题
在海牙刚好有员警执法过当,打死一位阿鲁巴裔移民
有一说是阿鲁巴裔移民自己信口雌黄说自己有枪
但是,就算有,四个打一个打到死也是过度夸张
当然,具体的研究,都有呈现两方的说法
有一个研究说,在荷兰警察中多少都会有profiling,
也就是用一个人的肤色,样态,来决定他们接下来要有什么行动
另外一方当然说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显示这样的情况存在
因为打(棒)球的关系,我身边恰巧也有不少阿鲁巴或者是有加勒比海背景的朋友
也这样跟他们的社群可以多聊点。
他们认为:荷兰人不管嘴巴上说自己多么"容忍",骨子里面的歧视还是存在
换句话说"容忍"是忍着你过来,反正你在这儿缴税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
但是他们不见得会真正认同你的存在,把你当成是社会中的一份子。
这种样态也会随着年纪跟社会经验有关
在二战后的荷兰,在缺乏劳动力的状况下,社会中其实需要点外来移民
所以有经历过二战过后的辛苦时光(1950-60)的老人家,就满清楚移民对社会的重要
尤其是他们发现天然气(跟部分石油,天然气多一点)后
辛苦的油田工作不太有人做,当时引入了不少北非裔的民众
这些北非裔的民众在2010初期的排外氛围中,成为被攻击的主要对象。
曾有一位老太太跟我聊过:
"这些年轻人(其实是在讲40-50的政治人物,当然对她来说是年轻人)搞不清楚状况
当初发现资源需要苦力时,招募人家过来;结果现在经济状况不好,就要把人家赶走
这种利用完就丢的概念,哪是我们荷兰精神?"
4.) 被遗误的VOC(???)
在2006年,当时的荷兰首相Jan Peter Balkenende 曾经提说:
"我们荷兰人应该要找回VOC精神"
当时被一些中间偏左社团/政党骂得要死,认为首相根本不读书,
VOC干了很多海盗,人口贩卖等勾当,而且VOC的财富也不见得雨露均霑全国
VOC精神到底是什么?没头没尾说一句,有点就是病急乱投医
英国的金融时报(FT),在2013年有一篇满不错的文章
探讨到底什么叫做VOC精神 http://goo.gl/Ax3AZS
透过访问一些VOC创办人的后代,来谈VOC的状况
文章中有提到"雨露均霑"这个概念的消逝,跟荷兰黄金时代结束有相当关系
大致上的意思就是:VOC以及后续证交所的诞生
就在于大家共同分摊风险,分享利益,然后去创造整体的财富
但是,这样的状况随着财富的累积而改变
第一代VOC人是创业家
第二代是好的管理者
但是第三代就变成管理者与"收租生活者"(Rentier),
或者是从图片上来说"Dikke Bicker":一个胖小孩,只知道要吃资源
Rentier这个概念的意思就是:仅仅靠着就财富生活,并不牵涉创造活动
换句话说:大概就是跟别人挤钱来用
受访者(van Eegen)是当初黄金时代的贸易商后代
他提到了,现今的金融体系应该要为生产活动服务,
不要让金融收益冲昏头,再次变成Rentier经济
在这里重要的字是"porportion":两者在社会中一定都会存在 但比率问题就很重要
在荷兰黄金时代的后期,不少荷兰的财富就流到英国去
这跟英国的体制也有关系:英国当时因为国会已经有不少新富阶级
创造了一个更保障投资人的环境,所以钱就往那个方向跑:风险投资就是要需要制度保障
搞到后来荷兰虽然与英国多次战争,试图争回海权,不过就越打越没力了
作者: victoryman (圣立祐 彭马利哥)   2015-08-17 22:51:00
作者: all0pha765 (765)   2015-08-17 22:52:00
在越南待很久都不一定了解柬埔寨了 更何况是在印尼了
作者: Maisie (自由)   2015-08-17 22:52:00
专业推
作者: wilsonchen26 (威尔森)   2015-08-17 22:54:00
你 VOC系欧
作者: hugh509 ((0_ 0))   2015-08-17 23:00:00
荷兰和英国两国皇室勾勾迪,财富往英国跑不意外
作者: kychener (听没有)   2015-08-17 23:10:00
推 好文
作者: sharb   2015-08-17 23:12:00
还蛮好看的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15-08-17 23:14:00
已按大F
作者: herman5202 (李白)   2015-08-17 23:26:00
荷兰是一个商人国度,欧洲人其他呆不下去都往那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