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iquidbox (樹æžæ“ºæ“º)
2015-08-15 23:47:53※ 引述《mrgod (God=Dog?!)》之铭言:
: 有些国中国小很多棒球队 篮球队
: 根本时间都压在练球 考试升学自然慢了几节
: 可是成为职业选手的机会我想举世皆知
: 成为中华职棒的选手,我想比考进台大医学还难
: 那么这些从小就是运动员长大怎么办?
一种运动的生态圈,主要分成三种:选手、教练、裁判
另外,一般人则是视年龄,时不时成为补足选手、教练、裁判的新血,这些人就是乙组
选手的运动生命很短,但教练、裁判不是,
且除非是超级专业、国家倚重的那种教练跟裁判
不然教练或裁判几乎都是兼差性质,他们另外都有一份全职或接近全职的工作
他们的全职工作也许跟运动完全无关,
但运动协会通常也会为少数选手安排出路,例如留在协会办事等等
毕竟协会要维持运作,也是需要了解事务的人力的
当然不否认,个人主观认为,所谓的“安排出路”,其实还是亲疏有别
如果曾经在世界赛打出好成绩,未来协会可能会安排工作,
但普通的选恐怕就得自己想办法
不管什么运动,也许只有顶尖选手才能全心靠比赛谋生,
但协会如果要维持基本运作,不可能只靠选手甚至少数的优秀选手,
举凡一般行政事务、经验传承、国际交流、比赛进行,都需要大量非选手的参与
举例来说,一场比赛从奖牌订作、场地预约布置、抽签排赛程等,
可能都是退休选手在做的
这些行政事务都是运动员未来可能考虑的工作机会
当然更广泛来说,现在台湾运动产业其实有愈来愈发达的趋势,
除了部分名声不太好的健身中心外,还有很多非连锁、独立而品牌,
这些品牌可能招募很多前国家级又还没找到出路的运动员在从事运动教学、健护的工作
不提World Gym,我没去过不便置评,
其实外面很多运动教室里头,在前面带拳击有氧的可能就是前跆拳道国手
更不用说大学体育老师,一堆不只是国家级,根本是前世界级选手
我在大学里就修过好几堂不同领域国手级老师的课,
他们如果具有公务员身份,也许法令禁止他们在外面开班授课,
但其实他们骨子里还是很想培育下一代选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