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长期关注台湾社会运动并且在现场纪录的想想论坛英文版主编J. Michael Cole,
在郝志坚这篇文章刊登之后立刻在the Diplomat专文反驳。
而这篇文章我也顺手帮忙翻译了。先前也看到陆续有板友引用到原文。
要像今天的KMT中央日报网络版一样直接以服务单位废言的,麻烦直接左转出去不送。
==
原文:
http://0rz.tw/TzirR
中译:
http://0rz.tw/MOyTq
对台湾民进党的两大迷思可以休矣!
其一,民进党不会损害海峡两岸关系。其二,民进党也不曾幕后指使群众抗争。
by J. Michael Cole(寇谧将)
The Diplomat
8/6/2015
(图)2015年8月台湾反高中课纲抗争。(图片由作者本人拍摄)
http://thediploma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thediplomat_2015-08-05_19-54-56-386x257.jpg
在〈美国检讨对台政策的时候到了吗?〉(注1)这篇文章中,郝志坚(Dennis V. Hickey
)对美国与台湾关系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项重要看法,这些观点无疑是必须认真看待,以
确保台湾海峡两岸局势稳定的。但不幸的是,作者对于目前被看好赢得2016年 1月总统大
选的最大反对党民进党,乃至台湾的公民社会,呈现出的却是一幅误解的图像,并且有可
能对负责为今后美台关系擘画出明确一致策略的美国决策者产生误导作用。
郝志坚首先写道,尽管民进党力图将自己“重新建立为”在中国国民党之外“负责任的”
替代选项,“美国国防规划人员仍不免怀疑,民进党是否仍企图陷美国于台海危机之中,
以成全它的台湾脱离中国独立之梦。”
郝志坚看来并不了解,民进党在现任主席,同时也是总统参选人蔡英文领导下,早已不是
陈水扁总统兼任党主席时那个让美国政府焦头烂额的民进党。民进党不只是从过去经验得
到了教训,民进党高层也十分清楚,重回过去的好斗姿态只会让他们赔上这些年来一点一
滴挣回的信任与支持。专家学者们毫无疑虑地假定北京当局已经从1995到1996年间的台海
飞弹危机得到教训,不会重蹈寻衅生事的覆辙,但他们却似乎无法认同民进党也能记取教
训,而民进党又不同于北京的中国共产党,它必须确实遵守民主政治规则。这样的偏见往
往蒙蔽了判断。
不仅如此,民进党和派驻台北的美国政府官员也持续进行着密切深入、极具建设性的对话
,确保双方对于重大问题的看法一致。
即使郝志坚坚称,蔡英文“对这样的疑虑未能充分解答”,而她“对许多当今重大议题的
立场,特别是如何处理对北京关系的计划,仍然暧昧不明”,蔡英文还是明确表示,她的
海峡两岸交流平台会是以当今(即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为基础“维持现状”,并持续“累
积成果”(也就是不废弃前任政府在两岸和解上取得的成果)。换言之,蔡英文承诺在一
套与现任总统马英九十分类似的政策之下维持海峡两岸关系,事实上,这两人的政策实在
太相似,以至于台湾社会的“深绿”人士一再指控蔡英文企图将民进党“国民党化”,两
个主张台湾独立的新政党在不久前成立,正是为了回应蔡英文在他们看来的靠拢中间路线
。
此外,蔡英文也持续和中国高层展开对话,并且积极为彼此寻求一套可行的权宜之计(
modus vivendi)。蔡英文女士唯一坚持不肯跨越的底线,是遵守“九二共识”及“一个
中国”架构,她对这一点也表达得很明确。根本就没有什么把美国拖进对中国战争以达成
事实独立梦想的秘密计划,因为在蔡英文心目中,台湾(或者中华民国)已经是个独立国
家,一旦她如愿当选,首要任务将是提振持续衰退的经济,还有更新社会安全体系等各项
议题。
台湾与中国的关系正处于两个极端之间的灰色地带,其中一端(统一)是台湾人民无法接
受的。因此,没有一项政策会是完全透明的,台北和北京的政治人物必须在两极之间寻找
出路(北京认知到台湾人不愿接受统一之后,也将不得不接受一套并非完美的两岸政策)
。
接下来,郝志坚毫无来由地表示对于民进党“放弃民主途径”的关切(至于是谁在关切则
只字未提),这种说法在2014年11月地方九合一选举民进党获得大胜之后,完全站不住脚
。作者宣称,民进党“据说”(但他没提供消息来源)“正在采用中东国家常见的‘雇人
作乱’(rent a mob)手法,资助攻击台湾政府机构的极端分子。”
大家想想看。郝志坚连个消息来源都无须提供,而他的说词则和选情告急的国民党,尤其
是早已沦为丑角,毫无公信力的蔡正元、邱毅之流自从2014年太阳花运动占领立法院
(注2)以来惯用的说词如出一辙。出于政治考量,马英九政府始终不能也不愿承认社会
有能力不受当局制约而行动,而且只要体制失灵就会挺身抗争这个事实。国民党宁可不去
面对近几年来逐渐成形的世代与认同挑战(注3),而是选择了阻力最小的路:将一切都
归咎于民进党。
要是郝志坚过去几年都待在台湾,并且做了该做的调查研究,他就会明白新一代与政府作
对的抗争者们不只对所有政党都强烈怀疑,也有充分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才智,不需
要任何政党的“资助”就能做成大事。我们这些长期关注采访台湾社会运动的人(我还没
加入小英基金会之前就已经采访了很久,注4)早就得到了结论,他们的抗争不只针对愈
来愈不负责任、脱离大众的国民党,也针对同时被当成不可靠的盟友以及部分问题所在的
民进党。那些被郝志坚说成是在从事极端主义行动的非政府组织与公民团体成员们,对民
进党的评价极差,这种看法即使在蔡英文接替苏贞昌出任党主席,试图挽救民进党在社运
抗争者中的形象之后,仍然延续至今。
社会运动者对民进党的积怨强烈到这样的程度:许多决定加入政党(多半是加入民进党)
的社会运动者都被说成是近乎“出卖”社运。脸书上随处可见对决定投身政党政治的青年
发动的起底和攻讦,这实在不像是民进党与社会运动者密切合作的表现。
当然,这并不代表公民团体与民进党的利益不会在某些情况下有所重叠,或者他们的思想
信念不会所见略同。可是,要从意见相近说到“资助”非国家行为者(non-state actors
),这中间实在是跳跃太远了。
人们也不免希望郝志坚真正去过现场,亲眼看看他所谓的“极端分子”都是些什么人:那
是一群年轻有理想的运动者,支持他们的则是专家学者、律师,以及一般大众,他们用尽
一切法律途径提出申诉,到头来却只是让政府公然背信、无视人民、继续枉法蛮干,有时
不惜草菅人命(注5),一旦事涉中国,更恣意危害台湾民主机制。悲哀的是,郝志坚对
于充当马英九及访台中国官员保镳,毫不客气恐吓威胁非政府组织工作者,甚至动手殴打
手无寸铁抗争者而不受法律制裁的统派人士及(中国资助的)黑帮分子完全不置一词,他
也只字不提国民党支持者在2004年总统大选落败之后使用汽油弹攻击警察,或是开卡车冲
撞警方人墙的行径(开车冲撞警察的正是前文提到过的邱毅)。
马英九政府如今企图靠着辱骂侮蔑来诽谤公民社会,指控公民社会“极端”和“非理性”
(还将他们比喻为基地组织、红卫兵及伊斯兰国),因为他们做到了民进党无法做到的事
。要是郝志坚有机会亲自认识台湾的公民社会(但以他的状况而言,能在难得访问台湾时
做到这点的外国学者实在也屈指可数,他们只和政府官员,以及预先安排好的亲政府学者
会谈,偶尔才想到拜访民进党),他就会明白,他所谓的极端主义只不过是一个社会拒绝
认命屈服的表现。抵抗国家的自我毁灭,捍卫自己的自由民主,这些都不是极端主义;实
际上,这是完全理性的回应,尽管不可避免地也是一时权宜。
不幸,郝志坚在对公民社会的叙述(或者应当说是错误描述)之中,却全盘接受了一个因
为抗拒现代化而无法回应愈发自觉积极的公民社会诉求的政党所散发的文宣。当前的局势
和香港颇有相似之处,香港的公民社会同样以上街抗议回应(中国施加的)外在压力。与
我曾有一面之缘的郝志坚当然是立意良善的,这无须怀疑;但他在文章中提出的许多重要
论点,却因为他对台湾近几年来最重要的议题,也就是台湾公民社会的崛起不免幼稚的观
感而大为动摇。
(作者任职于小英教育基金会,这是2012年由蔡英文成立的智库。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
与作者任职机构的正式立场无关。)
(注1)Dennis V. Hickey, "Time to Review U.S. Policy on Taiwan?",
The Diplomat, 8/5/2015
http://thediplomat.com/2015/08/time-to-review-us-policy-on-taiwan/
(注2)J. Michael Cole, "Was Taiwan's Sunflower Movement Successful?",
The Diplomat, 7/1/2014
http://thediplomat.com/2014/07/was-taiwans-sunflower-movement-successful/
(注3)J. Michael Cole, "The Powers that Be and the 'R' Word in Taiwan",
Thinking Taiwan, 8/5/2015
http://thinking-taiwan.com/the-powers-that-be-and-the-r-word/
(注4)J. Michael Cole, Black Island: Two Years of Activism in Taiwan on
Amazon:
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1511443413/ref=s9_psimh_gw_p14_d1_i1?pf_rd_m=ATVPDKIKX0DER&pf_rd_s=desktop-1&pf_rd_r=1J1SRX8W9X9QFN8GTYNR&pf_rd_t=36701&pf_rd_p=2079475242&pf_rd_i=desktop
(注5)Linda Van Der Host, "No Confidence: Protests over Land-grabbing in
Taiwan", Open Democracy, 8/21/2013
https://www.opendemocracy.net/linda-van-der-horst/no-confidence-protests-over-land-grabbing-in-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