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uGG (NuGG)》之铭言:
: 常常会看到一些网游、手游有自动打怪的功能
: 这样到底玩游戏要干麻呢?
: 让电脑自己跟电脑对打就好啦
: 有没有八卦啊?
※ 引述《NuGG (NuGG)》之铭言:
: 常常会看到一些网游、手游有自动打怪的功能
: 这样到底玩游戏要干麻呢?
: 让电脑自己跟电脑对打就好啦
: 有没有八卦啊?
自动战斗系统的普遍化跟对岸游戏的兴起脱不了关系,
而这个又得从游戏演化史说起,
由于硬件与网络等科技的发展,玩家们玩游戏的装置也在渐渐转移,
从硬件跟网络都不进步的时代便已存在的单人游戏及家用主机,
经过网络越来越便宜之后出现的线上游戏(或称端游),
随之而来的是宽带普及与社群软件的加持下欣欣向荣的网页游戏,
到现在因为行动装置十分进步而蓬勃发展的手机游戏,
而包含台湾在内的大部分主流游戏开发国家的游戏业都经历了上述四个时期,
也就是单机→端游→页游→手游这个过程,
但大陆游戏业发展得晚,
当他们开始投入资源发展游戏业的时候已经是端游快进入页游的时期,
而同一时间大陆的资讯科技能力与电脑配备相对于其他国家还是有段差距,
因此不用很高硬件需求与简易好上手的页游就变成了当时的游戏主流,
而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大陆所得还没办法轻易负担购买游戏的费用,
加上页游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导致很多厂商都来竞逐这块市场,
碍于平台限制,没有华丽跟充实的游戏画面跟内容,
免费(商城)游戏变成一种必然的结果,
而因为游戏本身不收钱,所以如何用最低成本吸引新玩家变成最大课题,
而当有玩家时就要思考如何留住用户,毕竟人流就是钱,
也为了让那些有花钱的人有人可以欺压以获得成就感,我们戏称“陪公子练剑”,
再来就是如何增加玩家的付费意愿,
于是各种首储优惠,各种虚拟礼包广洒,各种月卡,各种VIP,
就是为了让玩家养成付费习惯,
习惯用这些道具,习惯有这些特权,习惯花钱换取成就感,
而这些就是游戏厂商榨干玩家口袋每一分钱的手段。
“日本跟韩国做手游是当端游在做的,大陆人做手游是当页游在做的。”
这也是为什么Android和iOS的付费排行榜前10名大多都是大陆游戏的原因,
这种状况在去年的时候更加明显,
日本跟韩国的手机游戏付费比相较大陆游戏非常的低,
许多被台湾代理进来的日韩优质游戏常常经营到一半中箭落马就是因为营收太差,
陷入了营收太差→决策单位抽预算→没钱做行销→玩家减少→营收变更差的恶性循环,
那时候有人说:
“日韩做游戏是在卖"娱乐",
他想让你好好享受游戏过程,不想让你花太多钱在上面。
大陆做游戏是在卖"成就感",所以他不想让你花太多时间在过程上,
他希望你可以很快的升到最高等然后开始跟其他玩家竞争。”
当然后来日韩也推出了很多款黏着度跟付费率都很高的游戏,
韩国在这块的转变就非常快,
而日本因为本身国家性格相对来说还是转得比较慢一点,不过这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而讲到转变最慢的非欧美厂商莫属,
去年有人发表了一段评论:
“欧美游戏厂商的技术胜过大陆一大截,但是大陆的免费游戏盛过欧美好几年。”
直到现在许多欧美大厂在亚洲的营收仍旧看不到大陆厂商的车尾灯,
尽管他们的游戏品质可以打烂台湾手游市场9成的游戏,但依然乏人问津,
因为他们看不到营收→不敢花钱→行销没钱作推广→继续没没无闻,
不过另一方面是这些大厂的游戏大多都非常吃硬件效能,
这也是在亚洲推广受阻的原因之一。
再补几个挂点好了:
1. 有些外挂泛滥或是BUG一堆的游戏其实不是代理商的问题,是原厂不愿意处理。
2. Google Play的排行榜其实是可以操作的(我也不懂为什么Google不管),
也就是为什么排行榜上的游戏通常都是"特定类型"的游戏,
如果那几种类型的游戏都不喜欢建议可以直接搜寻大厂的游戏。
(列几个我比较熟的:欧美 Gameloft、Supercell、Glu
日韩 Gamevil、Com2us )
3. AppStore的榜单其实也是可以操作的,
但因为他白天的时候三小时更新一次榜单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准确。
(Google基本一天一次)
4. "编辑精选"是找那些没钱在台湾作推广的好游戏的方法,
不过里面多少还是有一些现实面的考量。
小时候在玩游戏的时候总是纳闷著为什么有些可以画龙点睛的设定不加到游戏内,
长大才知道原来这社会是很现实的,
其实玩游戏跟买食物一样,你如果有想要支持的优质厂商,
用新台币让它下架是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