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我们很“熟”小林村大满族人争正名

楼主: Cassander (Cassander)   2015-08-09 09:50:25
推 hitoshiki: 原来是满族啊 和大清帝国是同族呢 08/08 22:04
跟满族没有关系的
以下节录自 八八风灾后五年,小林村族人的下个百万目标
http://www.pure-taiwan.info/2014/07/taivoan-dance-group-to-japan
谁是“大满”?谁是“大武垄”?
包括花莲大庄及高雄荖浓的大武垄族人,都会自称是“大满人”,他们所酿的酒也称为“
大满酒”。
根据文献记载,“大武垄”一词最早出现在 17 世纪初,记录于《台湾略记》里。就跟所
有原住民族一样,最早只有“部落”的概念,而没有“族”的概念,因此“大武垄”一开
始是指位于现今台南玉井的 Tavorang,即“大武垄社”,而某些部落族人的自称
Taivoan“大满”,可能是“大武垄”的音变。(注 1)
就像所有原住民族的自我认同一般,所有“族群”的区分,基本上都是外来者的建构;在
早先那个年代,甚至在荷兰人在台时期,彼此都还是以部落区分,就好像汉人会回答“我
是台北人”、“我是台湾人”,而很少会说“我是汉人”。但当学者接触部落后,开始依
据语言、祭典等文化特征,来区分这些族群。
17 世纪荷兰新教教士干治士来到台湾后,曾留下一段记录说,大武垄等社的文化,和其
他现在认定是西拉雅族的部落文化与语言均相同。或许因为这样,目前我们常把大武垄族
归为是西拉雅族的一支,然而许多人却不这么认为。
为何不这么认为?那又如何解释荷兰人说大武垄等社和西拉雅等的语言文化相同呢?
大武垄文化的独特性
就和许多平埔族群一样,大武垄族独特的文化一直都未曾消失,只是外面的世界变得太快
,让他们的文化来不及被看见……
“这应该是荷兰人的政治操作!”考古及人类学家刘益昌教授认为,因为他就考古学的证
据来看,大武垄族和西拉雅族所属部落的文化,均呈现出相当大的不同。
当时荷兰人入台后,选择与新港社(西拉雅族)结盟,攻打麻豆社及其他族群后,以某些
部落的语言为部落间的通用语,并非是不可能的事。“语言可以模仿、学习,但一些文化
的深层还是不一样,”刘教授说道,暗示大武垄诸部落的文化本质与其他族群有根本的不
同。
即使是语言,大武垄语与西拉雅语,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知名的南岛语言学家李壬癸教授比较南部平原主要原住民族部落所发现的语料后,发现大
武垄族的语言和西拉雅语有很大的差别,例如西拉雅语的 s 对应到大武垄语的 r 或 d,
k、g 消失了,s 对应成 r 等;而相较之下,反而大武垄语与马卡道语还比较接近。若根
据荷兰人的史料,马卡道语与西拉雅语不能互通,那大武垄语与西拉雅语是否真能互通,
也还是个问号。
经过那么久远的年代,与其他族群文化互相影响了这么久,至今大武垄族文化仍有相当的
特殊性,而“平埔族”简单三个字忽略他们与众不同的文化,更是不恰当。
举例来说,很多人以为大武垄族跟西拉雅族一样,因此都是拜壶(祀壶)民族,但实际上
,目前大武垄族已经不拜壶了,反而认为他们的最高祖灵 ── 太祖 ── 是在公廨的向
柱(将军柱)周围;最重要的是,大武垄族将渔笴(向笴)绑在向柱上,为原本捕鱼的工
具赋予宗教信仰的神圣意涵,这都是台湾其他二十几个原住民族所未见的!其他像五仙女
、七仙女,还有在某些大武垄族部落扮演重要文化角色的鸟类 ── 如鹰、乌鸦、燕子,
还有俗称乌秋的大卷尾,也都是非常独特的大武垄文化,至今仍可在许多大武垄族的部落
看见。
于是就和许多平埔族群一样,大武垄族独特的文化一直都未曾消失,只是外面的世界变得
太快,让他们的文化来不及被看见。
作者: sofaly (沙发椅)   2015-08-09 09:54:00
考试会考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