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OJOJIMJIM (安坑吴彦祖)》之铭言:
: 周天观脸书独白 活在哥哥阴影下
: 2015年08月01日16:26
http://www.peoplenews.tw/news/8d26a724-30f4-4b07-8472-6b57d9637c21
看到这篇文章,感觉有挂啊...
【杨惠君专栏】没有名字的男孩
1997年5月18日凌晨5时许,各报医药记者的b.b.call不约而同急急如律令地响起。那是没
有LINE、没有FB、甚至没有手机、当然也不需要供应即时新闻的时代,就算不必“即时”
发稿,重大事件能多快到就要多快往新闻现场飞奔而去,是这个工作最基本的认知和道德
。
“大观去天上做小天使了。”收到这个由抗癌小勇士周大观父亲主动通知的记者纷纷跳下
床、赶赴台大医院。“心情真是复杂呀!”事过境迁,许多同业回想起,都是同样的五味
杂陈:既感谢第一时间接获通报没被漏新闻、又无法想像是何等的理性与大爱,能够让父
母在痛失爱子的第一时刻还能保持冷静清醒。
周大观,出生屏东东港。据父母表示,5岁时可背诵四书五经;入小学,即开始写日记。
喜好音乐、擅长小提琴。但社会大众认识他时,他是台大儿童癌症病房里的一个恶性横纹
肌瘤的10岁男童,有早慧的才华和强大的心智,破天荒创下未成年病童参与自己医疗会议
的纪录,截掉了一条腿,却能在病床上写下42篇动人诗篇,字字句句老练、浓烈、成熟超
乎一般孩子单纯而浅白的心灵,父母为其结集出版《我还有一只脚》,如今在10多个国发
行,激励不同肤色、语言的癌症病童。
18年过去,现在的年轻孩子尽管根本不曾见过周大观,但也知道,这三个字等同“抗癌斗
士”的缩写。
他的父母说:“大观希望能以他抗癌的历程鼓舞其他癌症病童。”于是,成立“周大观文
教基金会”、在全世界寻找并鼓励与他一样的抗癌斗士颁予“热爱生命奖章”。他的父母
说:“大观生前数度哀求:‘一定要把我生回来。’”于是,据说曾被判定不易受孕的母
亲,在周大观病逝2个月后惊喜怀孕。大观过世11个月后,一个新生的男孩诞生在周家,
据说,样貌、胎记、习性都和大观惊人地相似。
这如同神蹟似的故事,让那新生的男孩还在娘胎里时,便已登上媒体版面,人们唤他“周
大观的弟弟”。是的,10多年来,都是如此。男孩的另一个哥哥也被冠上同名,是另一个
“周大观的弟弟”。
10多年来,“周大观的弟弟”在众人眼前长大,每每现身不是各种公益活动、便是探访癌
症病童的医院,笑容温驯有礼,乖巧恰如其分,紧挨在父母身边。也一定不会漏掉他们的
乐器:小提琴、萨克斯风、陶笛…,总会行礼如仪表演一曲。
在无数温馨感人的场合里,男孩就如会场布置的花朵那般,绝对必要的存在、画龙点睛的
效果,却只是被动的被摆放在最恰当的位置,看不出真切的个性和情绪。他多半以吹奏代
替发言,或是由父母代为转译,无法判断是否也拥有如已逝兄长的老灵魂,超乎常人的悲
天胸襟;或者,就是与自己年龄相衬的天真男孩而已。
有几回,因为父母负责的基金会到机构探访,未事先向相关单位提出申请,险遭驱赶。男
孩在一群大人志工领着下浩浩荡荡进入病房热心慰问、打气,无视刚化疗、手术完的患者
及长期陪病的家属身心耗弱、疲惫虚脱,只想图个安宁和休憩,可怜不懂世故的男孩,还
得对着不耐的病家与不以为然的医护,吹奏当时不甚熟练的乐器,零零落落的音符在静静
悄悄的病房里显得隔外难为情,观者听者都不忍于心。
我们永远没有机会知道,若当时抗癌成功、如今将至而立之年的周大观,是否真是走上如
现在父母以其为名发展出的公益事业之路?但他的弟弟,从一出生就被安排“上场代打”
、活出以他为名所规画的人生、硬被塞进以他塑型的人格模具里。
直到这次反黑箱课纲的抗争,愤怒暴走取代了过往的温和有礼、呐喊取代了乐曲,男孩动
手推了父母,怒喊:“离我远一点!”在新闻画面里不停播送,人们才第一次认真记下“
周大观弟弟”真正的名字、竖耳听属于他的声音。
指责、阴谋如潮水涌出,指他大逆不道者痛斥,基本孝道都失格,遑论大是大非课纲改革
;导向政治性操作阴谋论者,质疑他与父母联手“反串”,明著反课纲、实则搞破坏。没
有声音的男孩,被当成哥哥灵魂转世;说了话的男孩,又被视为受人操作。
哪个才是真相?或许有天会揭晓、或许永远不会、或许事情就如表面那样单纯。
无论哪一个,不都是一个孩子自我探索和辩证的过程?谁不是在一个又一个似是而非的价
值中破坏、重建,才得以确立自己信仰的真理?谁不是在懵懵懂懂中由服膺威权、偶像的
天真、迷惑、自省里,才能一点一滴打开视野?谁的成长不是历经无数大大小小的革命,
挣脱父母、学校、社会即便是充满爱意、良善、甚至确实是通往正道的框架,才磨得出自
我,才真能识得清对错。
男孩忤逆父母的言行举止确实骇人,但这么多年来,他服顺父母、甚至大众期盼活成另一
个生命的“样本”后,他至少值得一个机会,一个依他自己生命素材和本质去被雕琢、引
导的机会。我们的社会不必怕错误尝试的孩子、要怕我们成就了一个不能给孩子尝试空间
的社会。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立精神,才是所有善与爱以及正义的前提,也才是我们看
待历史应有的基本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