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及回文恕删 因为太多了
看到很多人对本校有兴趣实在是很感激 不管你是故励或是要酸都没关系 毕竟真的有不好
的地方就是要修正
首先先回答毕业即就业的问题
我在之前的回文中提到的申请工作 简单的讲就是像填大学志愿卡一样
中信人资会把所有的缺开出来 让学生按照自己想进的部门按志愿一二三四五等顺序填写
毕竟每个部门都有一定的人数 不可能把全部的人都塞进同一个部门 所以进不到第一个志
愿的人 可以进到后面的志愿 而这些志愿都是自己填的 所以就是我讲的可以进自己喜欢
的部门
至于有人说反正可以让学生投了之后全部打枪 然后再全部丢进免洗的职位就好了 看起来
很好笑 但我真的不知道这样对中信金的好处是什么?
根据中信金提供的资料 中信金每年要应征六百名的大学新鲜人 他们的目标是要将本校的
毕业生全部吃下来之后再对外招募
另外也有人讲到 成绩在班上后50%的毕业生 做的一定是免洗职务 如果是要当业务 会不
会告诉他们要多少的业绩量云云
这样讲好了 你觉得台大或任何学校成绩在前段的毕业的学生所得到的工作机会会和后段
学生所得到的工作机会会是一样的吗?
如果你是用混的把大学混毕业 凭什么可以和努力的人一样得到好的工作机会? 所以才会
有前后50%的差异 而这样的资讯 只要学生或家长询问 我们都会据实以告 目前没有任何
人对于这样的做法有意见
至于要多少业绩 我想去金融版问应该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
还有人提到连台政大都无法培养出亚洲杯或金融3.0的人才 本校凭什么说可以做的到?
台政大目前无法做到的原因并不是师资或资源不足 而是没有金控公司直接参与课程设计
所以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和实际的运作仍会有一段差距
而本校的课程设计最后是要过中信金总部的审核 确认课程设计与内容都符合目前的市场
现况并可与实务做衔接后才可开课
我想除了本校 目前没有一间大学的财金相关科系的课程是要经过金控公司审核的吧?
再来说到亚洲杯和金融3.0的人才
亚洲杯主要需要的人才是关于OBU及OSU的人才 这两个业务所需的人才从国际金融到法务
所包含的层面及专业相当广 本校除了财金系 还有企管和财经法律 都是为了因应这样的
需求所设立的
而金融3.0的人才主要放在金融行销与大数据分析 本校的企业管理学系会在大三的时候分
成这两个组 金融行销主要是学专案管理 文案制作与行销方法 大数据分析我想就不必多
解释了 目前大数据分析是希望理组的同学来唸 不建议文组的同学选读此组
而目前已确认会来本校担任业界教师的有下列人士:
许嘉栋 前财政部长
吴一揆 中信金总经理
陈佳文 中信银总经理
刘奕成 中信银信用金融执行长
黄思国 中国信托综合证券董事长
孙天山 群益期货董事长
糜以雍 凯基期货董事长
等人
这些长官都会在高年级时以专题演讲 讲座 或是开学期课的方式来教授专业课程
而本校的专任教师未来也必须前往中信金控进行交流 确保授课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内容是
符合业界所需之内容 同时了解市场的需求 才不会开了一堆没用的课
至于为什么要把兴国改成金融管理学院 因为以后的系都是和金融业有关的啊 如果对这个
答案不满意 我也没办法
最后我只有一点话想讲 就是我知道很多人都是抱着看好戏的想法来看本校 所以会有一些
冷潮热讽的话出来 对我而言 这就像是心里已经有了想法 不论对方怎么讲 都要从中找出
问题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我只是很疑惑 为何不能把金控助学这件事当做是好事? 因为实际上 目前整个高教体系都
希望大企业能进入学校 协助学校转型并辅导学生就业 只是中信金选择了办学校这个最直
接的方式而已
如果这样的方式成功 对整个高教体系绝对是有正面的助益 如果真的如部份人所想 只是
在乱搞 说真的 不需要各位酸 基本上也不会有人来唸了
最后爆一个不算卦的卦 其实我是中信金融管理学院某系的新聘教师 而不是单纯的职员
所以对校务才会知道这么多 还是欢迎大家对本校提出各种意见 因为说不定你们的意见都
会成为本校向上发展的动因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