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课纲的争议就是
在调整了这些文字之后
让整个课纲变成大中国史纲
已经严重抹杀台湾的主体性,然而台湾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
台湾的统独问题一直干扰着生活的每一部分
以至于课纲,现在要微调的对于统派人士,是欣喜若狂认为言之凿凿
而对于注重台湾主体性的人,则会觉得里面字字句句都是谎言
然而这些统独争议是否根本不应该出现于课本当中,而成为规范
因为统独是社会问题,所以课本之中的东西也不该规范死
而应该给予一个方向然后让学生老师自行蒐集史料然后学习探讨,真相自然大白
柔性课纲
强调的精神是“民主多元”与“普世价值”
而非强调“文化根源”或“我者/他者之分”
在台湾这块土地上应该是很适用的
但要实践这样的精神
国家就必须诚实面对所有难堪的过往。
唯有面对被遮掩的过去,才有可能定位现在的自己。
这里有一份瑞士的历史课纲,足以为台湾参考
人是历史的动物。从过去到现在,人类在建构自己生存意义时,
一定会问到: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高中历史应作为引导思考的学科。也就是说,历史不应被视为线性时序发展过程里,必然会
发生之事件的排列。历史教学应清楚指出,与各种历史处境相关的发展,是有开放的选择性
历史教学应该特别强调历史的断裂处、值得怀疑探讨处、尚未厘清之处、对问题的讨论还
有开放讨论的空间。高中生应该学习的,是提问,而非只是回答问题。
仅列出“学习目标”(以学生应了解什么或学会什么为核心)
与必须包含的“主题及关键词”,避免掺入有价值判断的文字
在课纲编写时,必须跳脱线性的时间限制(现在的历史就是线性,大中国线性)
针对各大主题编写,审视世界历史脉络,与普世价值做映证,不分本国外国史
总结来说,台湾的课纲应该是
1.学科的价值与定位明确,极重视“民主多元”、“人权关怀”等普世价值。
2.教学目标明确且具体,重视培养学生面对历史的能力,
特别是“提出问题”、“多元思辩”、“分析”与“论述”等能力。
个人认为,现今的台湾教育课纲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而只有做到这一点,并且配套改变考试方式,这种史纲争议才不会再现
在这种课纲之下,统与独就会在讨论时候出现,然后论证,而不会是规范死的
导致今天一堆人认为课纲有政治目的,或是课纲永远不够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