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在下颇有干处....我是说感触
因为在莺歌住过一阵子,从那边依稀可以感受到台湾曾经的繁华
这是一个古朴的小镇,几乎没有娱乐,可是生活上该有的差不多都有
看看隔壁三峡发展得还算不错,都还没有火车站
莺歌可是桃园和台北间的大站,上下班人潮不输树林
虽然这些通勤族可能外地人口占去不小的一部分...
但从前后站的那种错置感,以及建物的更迭,可隐然发觉这边曾经很繁荣
莺歌就我知道,是民国30年代全台存款最多的乡镇
后来70年代因陶瓷加工品内外销又赚了一轮
加上当地民风纯朴保守,对于事业稳健经营,对于财富以投资房地产居多,而且不乱花钱
在地居民都很有钱,但都很低调
这边说一个小故事
一个也住莺歌的朋友,常约我到他家楼下喝咖啡,咖啡店老板是莺歌人
我觉得应该颇有钱,因为他们家卖磁砖,可他又一副觉得自己家是很小康的那种
从他的各种言谈和表现,是打从内心觉得家里很一般,没什么钱
但那些话有时候却又透露其实家里有点钱,甚至跟90%的乡民比,应该很有钱
譬如说...
他邀朋友中秋节到家里烤肉,说要不要一起来,因为比较特别,如果可以接受再来
因为他们家烤全牛,而他只觉得就只是比较不一样,没有什么 XD
这家咖啡店隔壁常常有一个阿伯(看起来约60岁)在抽菸,只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闲
然后因为是七十几年的老房子,而且有些房子早期身兼窑炉的场地,所以很深长
隔壁阿伯家车库一打开,乖乖不得了,有四部车,两部奔驰两部国产车,保养得不错
后来得知有建商想买这一排的老房子等日后整片改建
遇到这位隔壁阿伯踢到铁板,因为阿伯比他还有钱XD(建商身价数十亿)哈哈~
再讲个某次个人经验,在莺歌华南银行排队等柜台叫号,我前面那一号是个
穿着很一般甚至有点旧的大叔,临柜领了两三百万,就只分作四五叠钱砖塞外套口袋XD
感觉好像是我们在领两三万的那种感觉...
还有一次在莺歌邮局ATM,一个阿姨看起来很像市场摊贩,不小心看到他的余额
ㄎㄢ四声,七位数将近八位数......
走在路上你绝对不相信这个人存款这么多
好吧 是我以貌取人,挖A毋丢~
总之在这地方住久一点,就会看到很多人露馅,因为纸包不住钱
加上当地人比较保守,早期赚的都拿去投资不动产
所以莺歌当地人几乎家里都不只一栋房子(透天居多)
你可以看到台湾其实很多类似这样的乡镇
台湾以中小企业起家,而讲直接一点,这些中小企业就是制造业
一些以制造加工或人力密集的产业,都是在这些早期以这些行业繁盛的乡镇里面
这些地方的在地人,只要家里曾经营事业,似乎都还不错
譬如莺歌、树林(产煤)、冈山(螺丝)、员林(食品)、...之类
只是因为这些年头世道低下,大家都很低调
而且郊区或乡下地方的人,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纯朴节俭(包括后代),因此可以保留住资产
只有少数比较炫富的小开让人攻讦,但毕竟比例上来说还是绝对少数,大部分还是低调
可是这些人的保守可能也是间接使台湾没办法转型的一个原因
像莺歌的产线因为老一辈子认为每条产线要再投资一两亿升级不值得、没必要
所以整个莺歌的产线是非常落伍的(就磁砖、马桶这类来说),已经输中国很多
虽然也跟产业外移有关,但留在台湾的没有比较长进,可说是输给了自己
讲这么多,总之依人口比例来说,我认为传统工商业乡镇才是财富的聚积地
那种有钱不是像郭董这样有钱,而是平均破亿的这种,属于比较理想的均富状态
反而大都市中看似热闹,但其实都是外地来打拼的居多
即便工作不错或做个小生意,没有家产支撑也很难到很有钱
我的观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