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生活报橘
2.完整新闻标题:
万恶人资的告白:年轻人其实你不差,但抱歉我只能给 22K
3.完整新闻内文:
身为万恶的人力资源主管,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少过的问题是,我能不能为 22K 议题表
达一些什么看法。但我这么多年来没有对这个议题发表过看法。说真的,其实是“不敢”
。我认为任何社会问题,常常都是那个时间、那个地点、那个情境、那些人,种种因素交
织而成的结果,很难被简单地回答和讨论。
身为人力资源主管,某种程度上也主宰了一部分核定薪水给员工的权力。我对这个事情当
然也有一些我很表面的观点。如果真的要说些什么,以下大概就是我的一些想法。
‧事情要回到 2008 年的金融风暴开始讲…
若你还有印象,当时经济真的非常非常不景气,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紧缩人力,纷纷祭出裁
员、遇缺不补等措施,新竹科学园区很多国际级的科技大厂都要求员工放无薪假,连台积
电这种企业模范生都逼得不得不裁减部分员工以度过难关,还引起了一些劳资争议。
可以想像得到,在这样的状况下,有工作的人都不敢离职、待业中的劳工则很难找到工作
。政府为了解决失业问题,便要求各部会拟定各种提振就业计画。而这当中面临求职挑战
最钜的,就属那些刚从学校毕业、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社会新鲜人。
于是教育部提出了所谓的“大专毕业生至企业职场实习方案”。这个方案希望企业可以提
供给大专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一年的机会,让他们可以顺利进入职场,一年以后
就会变成有工作经验的工作者。这些社会新鲜人已经对该企业有一定的熟悉度,如果表现
不错将有机会直接在企业内转成正式员工、或至少有了一年的工作经验,届时可以转职到
其他公司。
考量到大部份企业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人力预算可以用来培养这些年轻人,政府也就直接编
列了预算,企业聘雇这些社会新鲜人的第一年薪水由政府补贴。计算的基准则是每人每个
月 22,000 元的薪水,加上劳健保和退休金等法定社会保险支出 4,190 元,合计
26,190 元。也就是后来被很多人戏称的「22K计画」。
今天大部分人可能都同意,22K 计画为台湾的大学毕业生订定了一个公定价,而这个价格
是非常难堪的22K。
心理学有一个有趣的实验是这样的:实验者请受试者猜一下世界上有多少国家(维基百科
的答案是 195 个独立国家和 72 个主权特属地区或区域)。但是在猜之前,实验者会转
动一个随机出现数字的转盘,转盘上有二个数字:200 和 50。结果实验证明,即使所有
的人都知道 200 或 50 是个随机出现的数字,看到 200 这个数字的受试者所猜答案的平
均数,明显高于看到 50 这个数字的受试者所猜测的答案的平均数。
在心理学上这个称为“定锚效应”:在模糊不清的情境中,你对某一件事情的估算常常受
到你的第一印象所影响。
我记得我找第一份 HR 工作的时候,我的主管告诉我,在台湾,社会新鲜人的薪资水准是
23 至 26K,他考量到我当过两年兵,所以给我略高一点的 26K。如果那一位 HR 主管的
说法是对的,在约莫二十多年前,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起薪是23至 26K。但是 22K 计画一
出炉,最直接的效应恐怕是,政府自己都认定了台湾的大学毕业生只值 22K。这个数字为
台湾社会新鲜人的薪资做了一个定锚,于是很多企业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叙薪都开始向这
个数字靠拢。
当时我的公司也有申请这项补助,但我坚持必须依照公司原来的叙薪标准去聘用社会新鲜
人。如果我们原本给予社会新鲜人的薪资数字是 26K,那我们就照给 26K,政府补贴我们
22K 而我们公司仍然必须支付 4K。
但绝对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这样做,我听过有一些公司真的就是抱着不用白不用的心态,找
一大堆 22K 薪水(对企业来说是免费) 的员工来做一些打杂的工作,然后补助结束后就
辞退这些员工。无论如何,如今五六年过去了,22K 变成了台湾劳动市场上一个邪恶的数
字魔咒。
任何政府的施政当然都可以在事后讨论其优劣成败,不过谈这些事情或多或少都有事后诸
葛的嫌疑。首先,拿纳税义务人的钱来让民间企业聘请找不到工作的社会新鲜人,如果这
个数字订得太高未免过份;再者,这个计画希望帮助的对象是比较可能找不到工作的社会
新鲜人,而非一出社会就有一大堆公司抢着要的名校毕业生,薪资订得太高可能会让名校
毕业生去抢这些实习机会而发生排挤效果。
几年后劳委会主委王如玄评论起此事时,表示“如果没有 22K,很多人可能连工作都没有
”,引来一片挞伐。但是持平地说,她说的也的确是事实。那时包括台湾在内,受到金融
海啸波及的国家,许多公司连让原有的员工保住工作都很困难了,怎么可能再持续晋用人
力?没有这个计画,很多社会新鲜人恐怕将会面临长达一两年的失业,影响所及,政府不
得不设法避免。
任何一件事情有利就有弊,不管你认为政府是想要辅导那些年轻人就业、或者只是为了选
票希望维持眼前的失业率不要太难看,从政府的角度来看 22K 计画,我不会说这个制度
在一开始被思考和推动的时候,有什么显而易见的缺点。
(接下来会试着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
‧如果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呢?
针对 22K,最常听到的说法就是“台湾的企业老板都只想要压榨劳工,所以才会几十年来
薪资水准都没有成长”。
要回答这是不是事实以前,我们先从一个最简单的商业活动开始。假设自己是卖鸡排的老
板,摆摊卖鸡排当然是为了餬口,所以很简单,一块鸡排的价格减掉成本就是我的获利,
一块鸡排的获利乘以每一个月可以卖掉的数量,就是我一个月可以赚到的钱。这件事情简
单明了,大家都听得懂。
如果我今天想要去摆摊卖鸡排,而且我天真地告诉你说我打算从 SOGO 百货的超市买鸡排
肉来当作我的食材,你身为我的朋友,十之八九会阻止我这么做,对吧?因为刚刚说过的
事情,一块鸡排的价格减掉成本就是我的获利,如果我跑去 SOGO 百货购买食材,我的成
本将会居高不下。
假如一块鸡排可以卖 50 元,我跑去 SOGO 百货买一块鸡排肉就要 45 元,再加上设备、
瓦斯、纸袋…很有可能我忙了半天,根本没有赚到钱。所以想要靠卖鸡排赚钱,从批发商
那里买食材才是正途,如果你的生意做得够大,还可以直接跑去产地找鸡农合作、跳过中
间所有要赚一手的人,才能确保你的进货成本够低、而且品质够稳定。
这就是任何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在做的事情: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尽一切可能降
低成本。合法合理的前提当然很重要,如果我卖饮料,明知塑化剂对人体有害,却还是为
了压低成本而使用塑化剂,这就不是我所谓的“合法合理的前提”(经济学对此的见解可
能是,如果我使用塑化剂,就会影响到我的商誉,顾客就不敢来买,所以我之所以不使用
塑化剂其实还是为了追求我自己的利益。不过我们暂且不要把事情搞得这么复杂,就说任
何一个企业都会想要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尽一切可能降低成本就得了)。
从这个角度出发,卖鸡排的会想要压低鸡排肉的进货价、制造笔电的会想要降低 IC 等各
项零组件的采购价格、盖房子的会想要压低钢筋水泥的成本、经营航空公司的会购买石油
的期货以便当油价上涨时可以从期货的获利来弥补飞行成本的上升…总之还是回到那一句
话,很少企业会嫌自己钱赚得太多,所以设法压低或控制成本变成了大多数企业会做的事
情。
这当然也包括了设法控制员工的薪资。
这样讲真的很不中听。但是在劳动市场上,只要公司给员工的薪资高于法定最低工资、只
要公司核实替员工投保劳健保(很多公司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符合我们前面所提到合
法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之下,设法控制公司的人事成本在一定的比例之内是大部分企业都
会做的事情。
‧我们这些 HR 是协助企业压低员工薪资的帮凶吗?
嗯,这问题要看你怎么想。如果你帮华硕电脑采购 CPU、如果你帮宏达电采购通讯芯片、
如果你帮 85 度 C 采购要加在咖啡里的奶精…你会不会认为这些人是帮助企业打压供应
商的帮凶?很多时候职场上的每一个人都被交付了一个任务,他们认真负责地完成这个任
务,而且这背后的问题其实复杂得多。
20 年前,当我们讨论台湾的大学毕业生的薪水,我们谈的可能是台湾最会念书的那 20%
至 30% 的年轻人一个月该领多少钱;现在,当我们讨论台湾的大学毕业生的薪水,我们
谈的是…喔喔,现在只要你想,人人都可以念大学。所以当很多人在比较二三十年前的大
学生起薪和现在的大学生起薪的时候,至少你可以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用来统计这个平
均薪资的族群不一样。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只想要支付 22K 就请大学生来工作。事实上,仍然有很多公司支付
比这高出一些的薪资来聘雇没有经验的社会新鲜人。每一家公司都知道,如果企业想要竞
逐优秀的人才,就必须出高一些的薪水、如果企业希望这些优秀的人才可以在公司长期留
任,就必须拿出够多的升迁机会、调薪预算、福利…来确保这些人不会轻易离职。
某些时候我们会听到一种说法,有人会说,不是每一个人都只拿到 22K 啊,台湾还是有
很多年轻人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如果你领到 22K,你应该要反省一下你自己啊…这些那些
的说法。某种角度我会说这种说法反映了几分事实。
在台湾,当然不会是所有的上班族都只能领到 22K,那些从比较好的学校、比较热门的科
系毕业的学生有可能可以领到较高的薪水,然后一路往下递减;或者是那些在职场上适应
良好表现出色的人可以循着公司的体制向上升迁同时获得加薪。
我们姑且相信说这些话的人都有良善的动机,他们希望年轻人可以不要斤斤计较眼前的几
千元薪水,透过努力工作来为自己争取更高的薪资。但问题是,这样的说法不会改变另外
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台湾可以领到 35K 的职务,在很多其他国家可能可以领到 50K 至
70K 的月薪;就算你在台湾是个年薪有一百万的成功专业人士好了,你仍然会发现在其
他先进国家,人家的企业愿意支付给类似的职务两三百万的年薪。因为台湾整个劳动市场
的薪水真的很低。
我们大可不必执著于 22K 这个数字,就问为什么台湾的企业会觉得可以支付这么低的薪
资给员工?
我猜大概有二种原因,可能真的是出于“不凹白不凹”的恶意,或者,这就是台湾企业
的最大给付能力。
我们三不五时就会看到一些新闻,有一些公司会开出低得不合理的薪资来聘用员工,这也
就算了,然后还要求员工要十八般武艺全能;或者是有一些公司会假实习之名征求免费员
工,实习结束后发给证书一张就当成是莫大的恩惠。我会说,当企业选择这么做的时候,
出发点都是相当可议的。
企业实习是一个非常难简单回答是非对错的议题。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坚持我们公司必
须要支付给实习生薪资,因为我相信,当公司必须要支付给实习生正常的薪资的时候,用
人单位主管才会认真地去评估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请一个实习生,也才会真的安排一些学
得到东西的工作给实习生负责。想不到几年后,有用人单位主管向我抱怨,实习生到部门
里,不仅不能发挥战力,部门里还要派有经验的人出来带,如果实习生很认真肯学也就算
了,有一些其实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实习学分,连上班都爱来不来。
我相信两造双方各有立场,都有几分的事实在里面。但即使如此,我还是不太能接受一个
企业要求实习生过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却连薪水都不付。
另外一种可能性讲起来就可怕了。台湾员工的薪资,其实是市场机制决定的。如果一家公
司发现一个月支付 22K 找不到优秀的人才,自然就会提高他的出价,一直到可以找到满
意的人才为止。当然,劳动市场不是效率市场,但供给和需求某种程度上还是会影响到成
交价格。
换句话说,台湾的员工之所以只能领到这么低的薪水,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这么
低的薪水就可以请到够用的人。回到那一句有一点戏谑的话:“出得起香蕉的老板就只请
得到猴子。”结果偏偏,台湾大部分的企业只想要请猴子来工作,所以…
前一阵子有一则新闻,南部某某大学只出不到 22K 的薪资聘请行政助理,照例引来一阵
谩骂,害得该大学只好赶快出来澄清说自己请的是兼职的工读生而不是行政助理。我当时
想到的是,大学里的行政助理需要有大学学历吗?如果该大学只想要找一个懂得收发文件
、归档资料、填写行政表单工作的助理,支付 22K 的月薪找个高职毕业生可不可以?
又,大学毕业生不可以领 22K,难道高职毕业生可以吗?最后,如果高职毕业生就可以领
较低的薪水不会引起争议,请问这个工作内容非要聘请大学毕业生不可的理由又是什么?
我们一路探究下去,很有可能会发现,不是台湾的企业给大学生的薪水太低;而是台湾有
很多企业所提供的职位无论是在技术水准或是专业要求上都其实不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员
工,而且这些企业无力支付更高的薪资。
说得更白话一些:你只能找到 22K 的工作不是因为你只值 22K,而是这个工作只值 22K
,你其实 over-qualified 了,但在僧多粥少的竞争之下,大多数人都去从事了较低阶的
工作。
从企业的角度,每一家公司在做的事情都一样,就是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甚至
压低(不必然每一家公司都会设法压低,但每一家公司都必须控制各项成本,当然也包括
人事成本)公司的人事成本。没道理欧美的企业老板比较大方而台湾的企业老板比较小气
。所以台湾企业的老板喜欢压榨员工其实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真正的问题可能跟产业升
级、核心竞争力、产业价值链…有关系,整个事情复杂得多。
(再接下来,身为一个上班族,我想要分享一下我的个人观点…)
最近一个问我关于 22K 的议题的朋友,其实是问我对于那些专门揭露 22K 以下全薪薪水
的网站的看法。他认为这一类的社群网站背后往往藏着一群愤怒的年轻人,所以他问,难
道这种诉诸于乡民的舆论制裁的方式,是正确的反击吗?
‧从员工的角度,我想我会说:“为什么不?”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一个企业在创造价值(这是为什么有客户愿意为此付费)的过程中,
必须支付各式各样的价格在各式各样的事情上头。有公司买进一大堆电子零件,然后组装
成手机以后再售出、有公司把水结成冰再用机器刨成细小的冰晶,装满一大盘以后再加上
新鲜芒果切块和炼乳然后用超贵的价格卖给消费者,有公司一口气养很多很多鸡只然后试
著出售从鸡蛋到鸡腿到鸡块等各种不同的食材…一家公司之所以可以存活下来,是因为有
够多的客户愿意付钱取得它所提供的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水电瓦斯汽油纸张农产品电子零组件…每一样东西都可能会涨价,涨价
了以后当然就会直接冲击到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比方说我是摆摊卖鸡排的,瓦斯涨了,我的成本就会增加,我可以选择涨价以维持我原有
的获利,但万一我的价格上涨到消费者吃不消,我的销售量就会受到影响。考量到炸鸡排
不是民生必需品,不可能卖太贵,所以身为老板的我只好设法缩减获利或是降低其他费用
以度过难关。再不然我也可以在炸鸡排以外卖一些其他利润比较高的东西。
企业会面临各式各样的成本上涨,解决对策是提升效率、或是转型提高附加价值。如果做
不到,就只好被淘汰。我们都理解这个道理。
但为什么企业不需要面对劳动成本的提升?
因为相较于企业,员工是一群散沙。这个说法固然简化了问题。我们可以试想一个情境:
中油调涨油价时,台湾的出租车司机能不能不接受?很难,因为台湾有约九万出租车司机
,却只有两家汽油公司(这两家还常常同步调整价格),而且那句话是怎么说的:“嫌贵
就不要买嘛!”
但如果有一天,大台北地区所有的出租车司机统统罢驶一周以抗议油价计算公式是黑箱作
业,我想就算中油和台塑的高层不怕,那些政客也会怕。只是这是几乎不可能会发生的事
情,当大家都罢驶,满街都是招不到出租车的人,这时某一位不响应罢驶的出租车司机一
定可以接到很多生意、发一小笔机会财。所以不是他们不团结,而是在理性上,大家都团
结的话大家的利益最大、大家都团结但我不团结的时候我的利益会更大,到头来大家都选
择不团结。
最近因为国道改成计程收费,很多收费员失业而走上街头。我看到某一篇报导上头写着,
有收费员表示,过去工作中就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不过自己总觉得反正生活过得去就好
;也看过很多人因为工作的问题走上街头,但觉得那好像是别人的事情。现在失业了,才
发现自己早就什么谈判的筹码都没有了。
我不想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但是你还真的以为企业家不给员工调薪是因为赚得不够
多?我刚刚 google 了台湾某知名上市公司在官网上公布的年报,公司资本额 1,500 亿元、
去年 eps 约为 8 元、员工人数 6,500 人。我们姑且假设这 6500 人的平均薪资为月薪
5 万元、每年 14 个月的保障薪资。就算是这样,一年调薪 10% 会吃掉公司的获利多少
?
我知道台湾还是有很多很照顾员工的老板,但我们也都承认,台湾很多老板和员工在本质
上就是不对等的。我以前听过一个神奇的德国故事,有一个台湾籍的员工被外派到德国的
办公室工作,他一个人只身在外、假日也没有去处,就常常在周末的时候跑去办公室处理
一些公务。没多久他就收到德国工会的警告。
工会认为他经常到公司无偿工作,会让主管认为他的工作绩效比较好,所以他是用不公平
的手段在和其他同仁竞争,必须立即停止这样的行为。另外一个神奇的德国故事是,我们
公司当时在进行全球裁员,公司必须汇整所有的裁员名单提交给工会审查,工会会确保裁
员的名单当中没有性别、种族、年龄、职等…的歧视,才会同意裁员计画。
企业家在台湾营运、雇用台湾的员工、赚了钱以后纳税给中华民国政府,这当中理应没有
谁对谁有恩这回事。如果有任何商人说自己赚得不够多打算把公司迁移到中国或东南亚,
那就让他们去吧。会说这些话来恐吓大家的商人当真在其他国家就有竞争力、就会受到欢
迎?
请问,你上一次遇到台北市的公共汽车司机罢驶是什么时候?上一次有关厂失业的工人卧轨以
至于耽搁了你回家吃晚饭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希望他们被火车撞死算了?政府为了让你可
以在高速公路更快地驾驶而把收费权外包给财团的时候,你抗议过没有?上一次总统大选
的时候,你关心过二位候选人的劳工政策以及后来劳工政策有否落实吗?你知道政府通过
服贸或是加入 TPP 以后,哪些产业会受到影响、哪些人会失业、政府的配套措施是什么
吗?
你看到电视上有劳工丢掉工作而你耸耸肩认为与我无关,有一天你会老、你所待的产业可
能过气、你所任职的公司可能失去竞争力,而其它的人同样有可能会漠视你的失业。
当有人在网络上用尖酸刻薄的语调嘲讽那些只愿意支付 22K 的薪水给社会新鲜人的公司
,我想我会说,这当中该检讨的应该是那些企业而不是乡民。一家公司之所以只愿意支付
低于市场行情的薪资,要么就是出于恶意、要么就是缺乏竞争力。
让支付 22K 的企业必须提高叙薪标准才找得到员工、或是让支付 22K 的企业在台湾难以
立足,我们才能真正摆脱 22K 的魔咒。谈到 22K,我的结论是:政府当年的企业职场实
习方案造就了今天大学毕业生只有 22K 的薪水,大概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事情。我不会
说这是单一施政错误的问题,因为台湾高等教育的浮滥、以及高等教育所学和企业所需之
间的最后一哩路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然后,台湾确实不是所有的人都领22K,还是很多人领比这更高的薪水,某种程度上,一
个人只有 22K 的薪水当然和他的竞争力有关,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出发,停止抱怨、提升
个人的竞争力,确实是摆脱 22K 的不二法门。就算你可以领到 35K、50K 或 100K 好了
,这仍然不是值得沾沾自喜的事情,因为同样的职务,在很多先进国家可能有 70K、
100K 或 200K 的价码。台湾的薪资偏低绝对是个事实、也是个问题。
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企业都会控制人力成本,当你认为台湾的老板就是喜欢压榨员工的时
候,请你别忘了,美国、欧洲、韩国、日本、新加坡…的老板也在做一样的事情。这不足
以充分说明为什么台湾薪资偏低,真正的问题比这复杂很多很多。
劳工的权益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想要等世界上握有财富或权力的人良心发现主动释出财富
或权力,这种机会极为渺茫。台湾的众多上班族们必须要建立起劳工意识,才能真正改变
台湾的劳动市场生态。
嗯,其实好像写最后这 500 字就够了的说…
新闻连结:
http://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15/07/12/talk-about-2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