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 今天是外省人的228

楼主: markban (马克白)   2015-07-13 13:29:39
1949年12月12日(星期一)早上,在国共内战下溃败而迁台的国民党【中央日报】第四版
,与台湾省政府经营的【新生报】第四版,都印着斗大的震撼标题与惊悚的集体枪决照片
:“台湾岂容奸党潜匿,七匪谍昨伏法。”及“你们逃不掉的,昨续枪决匪谍七名。”副
标题则配以:“保安部破获匪兵运机构,党羽百余人均一网打尽。”及“对叛徒不宽容”
等,这是老蒋在台湾施行的白色恐怖首宗,也是牵连人数最多的第一大案,史称“澎湖案
”。
  当时中国有一百万残军与一百万难民,在一年内先后涌进台湾,原本就地狭人稠的海
岛怎堪负荷?而在广州的山东烟台联中校长张敏之,率二千名流亡师生与济南一、二、三
、四、五联中、昌维、海岱等七所学校,以上八校共八千余名流亡师生追随投奔,原盼迁
台继续学业,但因入台管制而暂转澎湖,不意军方因内战兵员渐耗,强要接收这群中学生
为兵,送回中国充当砲灰。张校长为维护学生受教权,挺身抗争,军方竟以莫须有的“匪
谍”入罪,他和一百多名师生被枪决,数千名学生被充军后受尽凌虐,另有不知人数、不
详姓名学生被投入海中溺毙。根据报载,张敏之的身分是“中共胶东区执行委员”,犯罪
事实则记载:
  “张敏之于民国卅五(1946)年冬,在青岛由匪干周孟英、刘次箫等介绍加入匪党。
初在文化工作研究会工作,并利用新闻记者在联谊会等名义,从事吸收文化新闻界人士,
参加共匪组织。嗣后于卅六年秋,又奉匪命令,利用训练难童,及青岛自卫队等机会,从
事宣传共产主义,发展组织升任为共匪东区执委,奉派在烟台联中领导匪新民主主义青年
团。
  随后他又偕同邹鉴吸收五个学生,均以流亡学生身份为掩护,散布谣言、煽动学潮、
扰乱治安、破坏政府。其最显著的不法行为,为联中学生自烟台、青岛等地流亡上海,转
赴湖南,于卅七年间途经杭州时,张匪敏之、邹匪鉴、刘匪永祥等,借端领导全体学生,
捣毁杭州车站。迨本年六月,该校又迁徙广州,政府乃将所有流亡学生,悉数拨递驻澎湖
之陆军第卅九师编训,冀为国家有用之才。
  据该匪等,竟不知洗心革面,仍遵奉匪方命令,潜伏军中秘密活动,阴谋破坏建军工
作,并分别着手调查部队主管姓名、装备情形,及要塞地等,图为匪徒进攻时内应,达其
颠覆政府目的,王匪光耀又迭将该团在军中活动情形,向香港匪方报导,经陆军第卅九师
查获,报由本部派员将该匪犯等扣押解部,除其余匪徒党羽,另案办理外,案经审明合予
判决。”
  接着小标题“盲目蠢动、徒然送死”,是由未具名的省保安部发言人正告国人:“匪
谍妄想以兵运之方式,潜入台湾,策反军队,但匪党却不了解今日在台湾及东南辖区之部
队,不仅同仇敌慨,战意坚强,且官兵团结,生活安定,均抱有我无匪之决心,即使匪党
兵运能侥幸渗入,然亦能随时澈底肃清。因此匪党兵运不过是盲目蠢动,徒然送死而已,
在过去若干部队中先后亦多破获,均处极刑,我警告一般匪谍份子,台湾是钢铁的堡垒,
你们这套兵运把戏,在此地是无法玩弄的”。随后话锋一转,痛批张校长“竟敢背党叛国
,投机取巧,丧心病狂,实属万死不足以赎其辜。”
这个在老蒋眼中“万死不足以赎其辜”,启动老蒋在台疯狂杀戮的张敏之校长,1907年生
于山东省牟平县(山东半岛最东面临海的一个小县),十六岁考取了当地一流初中先志中
学,成为新制第一班学生。当时山东由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则设立“平民学会”,吸收
青年及工人入党;而平民学会烟台分会就设于先志中学,由教务主任崔唯吾负责。日后老
蒋发动412清党时,崔唯吾被派为山东省九人清党小组召集人,张敏之始终跟随。但却在
二十年后被老蒋诬以“匪谍”罪嫌遇害,实在是天大的讽刺。
  张敏之高中毕业后,因崔唯吾推荐,由山东省党部保送报考中央党务学校,成为党校
第一期毕业生。1928年春,国军北伐,张敏之组织北伐宣传队在山东南部活动,后来担任
“党义教育训练班”训育主任,亲自讲授三民主义。在班上认识了来自济宁县的学员王培
五,她当时还是美以美教会教会办的德贞女中学生,在自由恋爱下他们成了一对恋人,但
王家在山东是望族,张家则贫寒,门不当户不对,王培五双亲都反对这门亲事。而教会学
校的外籍校长与导师,也反对得意门生与张敏之“大兵”交往,他们将老蒋视为南方来的
军阀而已。
  为了拆散这对恋人,王培五的父母想替女儿另找婆家,但媒人却被女儿赶跑,坚决的
态度使得父母想主导婚事的企图落空。王培五在高二升高三时,由德贞女中转学至市立济
宁第七中学,然后又考上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预科。而北伐成功后,老蒋为独揽大权而引
发闽变、广东事变、中原大战等内战,令张敏之这样的党内青年失望透顶,很多党工都急
于求去,他也在这时插班考进上海的复旦大学经济系二年级,这对恋人于是离开山东,分
赴南北求学。
  1931年夏天,王培五的父亲病逝,两人就在八月回济南结婚,婚礼由王母代表主持,
随即又分别南下北上继续学业。其后三年夫妻一南一北,会面都在寒暑假,如同牛郎织女
。当初在党义教育训练班,王培五因测验成绩第一,获得张敏之颁发《三民主义》与《建
国大纲》两本书。在两人谈论婚嫁时,张敏之就对王培五说:“我很穷,没有什么聘礼,
当初当奖品的那两本书,就算是我的聘礼吧!”而王培五也回说:“我家虽有钱,但也不
会带什么嫁粧,我自己就是无价的活嫁粧。”王培五后来常向友人开玩笑说:“我嫁给了
三民主义。”
  张敏之毕业后,国民党有意延请他再从事党务,但他不愿涉入政治,而担任济南第一
师范学校训育主任。他曾向长官明确表示:“我要做教育家,我办的是教育,不是党务;
爱国与爱党是两码事。”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没多久济南第一师范就成为名校,1937年8
月,教育厅提升他为山东省立烟台中学校长。然而不旋踵间烟台就沦入日军之手,他被日
本通缉,家人跟着他躲藏吃苦,王培五则携带一双幼子颠沛流离,她的母亲哭诉:“女儿
嫁给穷教员够苦了,如今女婿又变成地下工作人员,让我们受累,上天对我们真是太不公
平了!”
  1939年初,日军为打通烟台到青岛的铁路,北上扫荡,并动用飞机欲血洗莱阳城。张
敏之为避免敌机轰炸,伤及无辜学生,乃迁校至牟平山区的青山村。这是他首次带领学生
流亡,共有一千五百余人当时成立了六联中,从此展开了漫长的流亡生涯,直至十年后命
丧澎湖。
 在牟平两年,张敏之以其丰沛的人脉及卓越的英语能力,义务教授学生英文,因而六联
中学生的英语程度甚佳,不少学生家长都偷偷地把子弟送到游击队控制的六联中。1941年
5月,共军许世友部派了两个纵队攻打国军,鲁东大多沦入中共掌中。张敏之率学生冒险
跋涉从牟平至鲁南百余公里,开始第二次流亡。王培五则自己带着老大张磊、老二张彬坐
著小驴,姊弟一左一右坐在篮子里逃离,一路自己照顾自己,却始终见不著敏之的踪影。
  烟台六联中撤退到了鲁南临时省会沂水后,学校三餐因支援军需而更加捉襟见肘,同
学们大多营养不良,唯有煮枣子与红芋干充饥。1942年7月,局势日坏,张敏之奉山东省
政府的西迁命令,率领着千余名师生再度前往皖北。这次长途行军,沿途不是被共军的坚
壁清野所阻,就是日军的层层封锁相扰,饿死于中途者更是不计其数。到了安徽阜阳,其
他山东学生一批批不断地投奔,老蒋遂命令教育部将山东省立高中改为国立,张敏之改任
国立二十二中教务主任,校长由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李仙洲兼任,但李仙洲忙于军务,甚
少过问学校事务,所以张敏之才是实际负责人。
  1943年夏国军又节节败退,国立二十二中奉命再迁陕西。张敏之常年总是两套衣服换
穿,从未穿过第三套,同事看不过去,送了一套西装料,但也从来未见他穿过。每天早晨
他带领学生晨操跑步至少四千公尺,没有假期周未。因为他认为在战乱中健康第一,只有
跑得动的人,才有生存的机会。师生七千余人穿的是破旧军服、自编草鞋、自缝内衣裤,
吃的是一日两餐,每餐一个黑馍,一碗清水煮菜叶。住土炕道铺,每人分配的宽度大约四
十公分。苍蝇、蚊虫、跳蚤、臭虫充斥。因营养不良,短短两年有三百余名同学因肺病、
痢疾、疟疾,疥疮而丧命。
  张敏之从不任用私人,即使妻子王培五是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能以英语讲课,
但他却始终不允许妻子教课,只是为了“不能让别人讲闲话”。二战结束后,山东通往东
西南北的两大干线津浦与胶济铁路,皆被共军扒得寸断,流亡皖北的师生无法返乡,而山
东省教育厅也把他们忘掉了。1947年春,共军刘伯承部进攻皖北,张敏之带领学生第五度
流亡。一个半月后到达徐州,又因战火无法前进了。他知道徐州将爆发大战,政府有意就
地解散学生,在失望之余,基于责任感,于是自己护送学生返乡。
  这时省立山东中学已在济南复校,派了刘泽民当校长;张敏之为了尊重上级于是让贤
。他带着妻子与六个儿女在上海准备赴台时,老同学青岛市长李先良为了安顿难民,成立
了难童学校,邀请张敏之担任校长。由于学校位于郊区,张敏之便只身赴任,妻子带着六
个子女在城里与小职员合挤一间宿舍。张敏之虽有公务轿车,但他严禁家人乘坐,自己也
只是公务才用,儿女都不知道爸爸是大官。
  一年后华北遭共军席卷,青岛成为孤城,十万大军由军舰转运台湾。1948年11月,烟
台各中学师生撤退至上海,组成烟台联合中学。各校长一致表示欢迎张敏之领导,学生络
绎流亡南下,陆续到达徐州、南京,造成许多社会问题。当时社会上“四大害”的说法,
就是指“立法委,国大代,荣誉军,流亡学”,也可见学潮为患之烈。老蒋担心首都失控
,强令山东学生遣送湖南,而河南学生遣送江西,均限三天内运离南京。
  1949年初,江北已大部沦陷,湖南赤化也是早晚之事。流亡学校地处湘西,交通不便
,张敏之决定迁校贵州省会贵阳市。然而,刚到衡阳又无法西进,此时教育部及山东省流
亡政府又迁广州,不久,南京已沦陷,中央部会撤至广州,山东各流亡学生也陆续到达,
但已由原在南京的三万人减为一万左右。其中除烟台联中二千余人,尚包括济南一、二、
三、四、五联中、海岱、昌维等七所学校的学生共八千余名,大家虽知唯一的去处便是台
湾。但台湾此时在东南行政长官陈诚严格管制下,只有军人、奉命赴台公干的人员可被批
准赴台。
  八位校长拜会在广州的山东省主席秦德纯后,秦主席与教育部长杭立武商量,杭部长
表示若往西南或四川、云南,教育部可照发经费;但到台湾成立一个山东联合中学,其他
各省势必援例办理,政府无法应付。此时,陈诚因公赴广州,禁不住秦主席的请求勉强同
意,但却附有条件:一是思想动摇者必须除去。二是十七岁以上高中生应入伍接受军训。
1949年6月22日,八所联中师生合计八千子弟,在广州的黄埔码头登上了开往澎湖的济和
轮,但双方对“军训”及“入伍”的看法不同,也酿成张校长日后被冤杀的主因。
 渔翁岛是澎湖县六十四个离岛中,最荒凉的孤岛之一,举目所望,寸草不生。1949年6
月25日晚上,八千多位山东子弟踏上了这座孤岛。这时整个澎湖防卫司令部也悽惨不堪,
中将司令李振清刚在内战中溃败,不但全军覆没,自己也当了俘掳;好在逃来台湾,靠着
老关系又爬了起来。但在这孤岛上当个有官没兵的司令,唯一能指挥的是韩凤仪的39师,
但也只剩不到五百名士兵。坐在长官公署里的陈诚只要一个手令,他就连现在的空头司令
都将不保。而韩凤仪更加忧心忡忡,司令官好歹还有后台,他却是西北军的杂牌部队出身
,李振清如想揽权,自己仅有的五百个兵,恐怕也要乖乖交出来。
  所以,八千山东子弟的到来,让李韩二人都松了口气。两人决定要男生一律当兵,这
与在广州的协议不符。军方与教育部的协议是只要十八岁以上男同学编成“青年军”,而
且是半天军训、半天上课;至于未及龄男女学生,一律进澎防部所设的子弟学校就读。原
本这些师生会投奔澎湖,也是因为李振清是山东人,猜想他看在“老乡”的分上,多照顾
学生一点,但韩凤仪警告他经费有限,如果学生太多,兵员就会太少,不利他们的仕途,
于是李振清撕毁了协议,把老师裁减三分之二,男同学不分年纪都当了兵,失业老师有的
在澎湖摆地摊,有的加入海军或远走台湾。
  在刺刀的威吓下,渴望读书的学生,全被流放在在内埯、外埯村、牛心湾、骑马湾、
小池角等,集中关在日军弃置的山洞里,苍蝇、蚊虫、跳蚤、臭虫到处都是。岩洞里没有
寝具,只有稻草为床垫,没蚊帐也没蚊香,不少人得了疟疾、痢疾、伤寒,甚至送了命。
这些流亡学生,大多有良好的身世,在山东老家是家境不错的人家子女,甚至不少出身地
主家庭,在大陆不曾吃过这种苦。他们随张校长一路流亡,有的是期待国军反攻,重整家
园;有的则只是怕被共党清算斗争,只为保家族香火而跟随。
  7月13日下午,学生们从扩音器里听到集合的指示,外岛的同学也被接到马公来,八
千子弟齐集在司令部大操场上,弄不清楚什么事,师生私下互相打听时,四周忽然涌现出
大批荷枪的士兵,把操场围的水泄不通,目光凶狠地瞪向操场中的学生,上了刺刀的枪只
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学生们发觉气氛不对,无不惊恐万分,胆小的同学已吓的哭了出来,
肃杀的气氛让空气都冻僵了,现场鸦雀无声,人人屏息以待,但都感觉祸事将临。
  韩凤仪走上司令台,高喊一声“点名”,台下士兵应声“是”,高初中生不分年级,
一律重新排队,胆小的学生甚至吓的哭了出来。每排队伍前面来了一个士兵,手中拿着日
式步枪,凡身高超过枪的同学都被编入部队。校长张敏之愤然出列,挑出一百余名年幼体
弱不合军方规定的学生,对他们说:“你们跟我回学校去!”李振清气急了,但不敢对张
敏之动粗,竟然离开现场,放任士兵们学生开枪,随即有人腿部、手背、臀部中弹,集合
场上血流成河,哀嚎尖叫,不绝于耳。
  不断有学生中弹倒地,也有被刺刀刺伤的,在旁的学生只能眼睁睁看着同学倒下,老
师也无法搭救,也只能叫大家冷静,蹲下来不要走动。士兵原本只挑不会致命的部位下刀
,但学生的哭喊与哀号,反而更加振奋了残忍的士兵。学生哀嚎的越大声,他们的笑声也
越大,手中的刺刀挥舞的也越有力。天色渐渐暗了,在枪弹刺刀下,学生放弃了抵抗,只
有接受命运的安排,被拆成一组一组被带开了。
  被强押入伍的山东流亡学生,头发被剃,换上军服,开始接受军事训练。澎防部在课
表上虽仍有国文,英文,数学等普通学科,但已不见老师上课;取而代之的是步兵操点、
战斗十三条等;而军训与劳动服务,也取代了体育课及课外活动。学生每天被操的精疲力
竭,早就绝了读书的念头;但张敏之仍不放弃,将前山东省教育厅长徐轶千请来澎湖。李
振清指定张敏之为新学校的指导员,监督教务工作,但被张敏之婉拒了,他誓志要将不应
编兵的学生解救出来。
  张敏之不断写信给台北的山东高官,斥责军方违信背义,强逼不符条件的幼年生与女
生当兵,要求在台北的山东乡贤出面制止。这个动作伤了李振清的颜面,于是禁止张敏之
对台通信。张敏之却不妥协,买船票准备去台北, 李振清干脆先软禁他一个月。
  李韩二人都是西北军系冯玉祥的旧部,后台靠山是抗日老英雄庞炳勋。两人在内战中
都曾被俘,陈诚是看庞炳勋的面子,让他们在澎湖再试试看;但冯玉祥投共之后,庞炳勋
来台也被解除了军权,陈诚早就对李韩二人无好感,希望他们互相猜忌,等时机成熟再把
两个人一并调走,安插自己人统治澎湖。而韩凤仪为了想取代李振清“澎湖王”的位置,
竟亲自去台北面见陈诚,罗织张敏之为匪谍,也趁机分化李振清与这批山东学生的感情。
在陈诚与韩凤仪各怀鬼胎的合作下,台湾最恐怖的政治整肃案揭开了序幕。
  韩凤仪有了陈诚这一句:“检举匪谍人人有责,你回去就告诉李振清,说是我叫你办
的,你是现任师长,匪谍出在你的部队里,你也脱离不了关系。”李振清自知无法再顾及
乡谊,只能将张敏之与八千学生交给韩凤仪处理,自己去台北参加阳明山革命实践研究院
受三个月的训。韩凤仪于是找了政治秘书陈复生,罗织了张敏之等一百名师生,严刑拷打
后送往台北市西宁南路三十八号,就是白色恐怖时期,人人谈之色变的台湾省保安司令部

  张敏之等师生在台北被监禁后,澎湖沦入韩凤仪的恐怖统治,他趁著李振清去台北受
训,命令陈复生、尹殿甲、刘苍惠等亲信政工人员,组成专案小组,大肆逮捕他们眼中“
不听话”的师生。他们公报私仇,每天拿着自首单恐吓师生,常常借口“查匪谍”侵入女
生宿舍,翻箱倒箧,或是动手动脚,甚至押到无人的海边逞其兽欲,被害者都敢怒不敢言

  被捕师生分别被押往马公岛、渔翁岛、桶盘屿的民宅及庙里,利用酷刑,套取口供。
高一的马同学,九月底某一天半夜被叫醒,押到一处民宅,遭到电刑、掌嘴、吊刑、鞭打
。对方用电线缠在他的大拇指上,通上电,只要摇一下电话机,电立即跑到身上,身子马
上就弹动萎缩起来,痛得在地上打滚,“你承不承认张敏之是不是你们的最高领导?”摇
头否认,又遭电击,一直到点头才罢手。
  另一位巴姓同学被强行灌水,用刺刀撬开嘴,用水壶往肚子里灌水,水满之后,放躺
在地面,用大石板压在肚上,在往上加石头,压得大小便都出来了。十四岁的初姓同学,
被其他同学咬成匪谍,被吊起来打,但是只吊一只脚,感觉眼睛都要凸出来了。一位隋姓
同学被打,打断了三只扁担,皮开肉烂,趴在滚烫的石头上晒几个钟头。曹姓学生受不住
严刑拷打,在自白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承认自己也是潜伏的匪谍。
  少数不愿招供陷害校长的女同学,被他们带到海边,强迫脱光衣服,躺在珊瑚礁上,
全身遭到割伤,晒伤,直到招供为止。遇到嘴硬不配合栽赃校长的学生,他们就使出了最
狠一招,在夜黑风高的时辰,用小船载着十几个学生,两眼蒙住,航行至海中央,把学生
推下去,活生生的淹死。一个泳技甚佳,又幸运的遇到麻袋有一小破洞,让他挣脱后侥幸
逃游回的学生,事后回忆恐怖的经过:
  “我和十几个学生眼睛被蒙着上船,船到海中央就不走了,学生们被推出船舱,眼罩
被取下来,一道强光射过来,抬头一望,船头上架著一挺机枪,沿着甲舨一个接一个的士
兵,端著枪瞄向学生。这时,来了一群徒手士兵,两人架著一个学生,拿出一个麻袋,快
速朝学生的头上套上,套牢后打个死结,立刻朝外一推,噗通一声就沉入了水中,没有挣
扎,也没有呼喊,船上乱成一团,但一个接一个都被装进了麻袋丢入了大海,短短几分钟
,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就结束了。”
  此后在澎湖,学生闻“抛锚”而色变,都乖乖成了大兵。而在台湾,张敏之的恩师崔
唯吾,在一个月内约集了二十位山东籍的中央籍民意代表及学者,其中立委五名,国大代
表十三名,台大教授一名及他本人,共同作保电请陈诚放人。另外,他也约集立委三名,
国大代表十三名,监察委员一名,前山东省参议会议长,山东省政府委员及学者专家等二
十名,联名向省保安司令部司令官彭孟缉联保,希望彭孟缉能放人。陈诚与彭孟缉恐“夜
长梦多”,竟在12月11日利用星期天,在马场町处决了张敏之等七名师生。
  张敏之被枪决后,妻子王培五带着六个孩子,被收留在丈夫老同事管东屏位于高雄寿
山气象所的临时住所。有一天管东屏极为难地透露,他一再被管区警员找去谈话,在白色
恐怖时期,“匪谍”就像痳疯病患般人见人怕,王培五只好带着六个孩子,投奔一位在火
车站做事的学生,没多久警察又来,只好搬去一家教会。没想到他们一家人刚住进去,后
面情治机关就不断“临检”,搞得连教会也不堪情治人员的骚扰,拜托这些寡妇孤儿赶紧
离开。
  王培五有次暂住父亲好友家中,第二天一早出去办事,回来时全家的行李却已放在门
外。她咬紧了牙根,没掉一滴眼泪,带着六个子女默默离去。最后靠着神的眷顾,在比高
雄更南边的屏东县潮州镇万丹中学,她找到了一分英文教职,开始了艰困但有尊严的生活

  在万丹中学,王培五是第一位来自中国的英语老师,学校因她特殊的背景,不敢让她
担任班导师,只准教英文,并派人暗中监视。没人敢租房子给资料上有登录“匪妻”与“
匪属”的这一家人,他们只好住到一间废弃的茅屋,里面只容得下一张大床,外围都是稻
田,没水没电,煮饭洗衣沐浴如厕都在屋外解决,毒蛇经常蹓进家里,连晚上走路也会踩
到。六个孩子读书时,与本省农家子弟一样都打赤脚。由于长期没鞋穿,脚都像平板脚般
长宽如一,因而长大后女的穿不下高跟鞋,男的穿不进皮鞋。
  王培五由于出身名校、英语流畅,加上教学认真,又有爱心,在万丹初中很快就成了
名师。潮州高中的教导主任,也就是名导演李安的父亲李升,礼聘她去任教。后来她又转
任善化中学、台南女中,最后北上成为超级明星学校建国中学的英文老师。但无论这一家
人在台湾何处落脚,每周日去教会时,都有不同单位的特务各自跟踪。长女张磊在学校时
,教官多次盘问她的同学,为何要与“匪属”一同祷告?
  张敏之的骨灰罐起初暂放收费较廉的偏远寺庙里,但后来因无力负担,只好放在长女
张磊的学生宿舍置物柜中,小女孩每天都要面对父亲的骨灰好几次,而当年诬告张敏之为
匪谍的烟台一分校校长赵兰庭,他的女儿与张磊竟成了同班同学,王培五就以圣经的话语
提醒女儿:“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结果两人成了好友,上一代的恩
怨未曾波及下一代。
  张磊因家境关系而读了公费的护校,毕业后在立法院当护士。有一天因公共汽车误点而迟
到,竟遭应诊的“老贼”(学名就是资深立委)喝斥:“别人可以迟到,你这个‘匪属’
不可以。”害她痛苦地跑回屏东向母亲哭诉。她事后回忆:“后来替那个老立委打针时,
本想扎得重一点,好消心头之恨。但想起母亲劝我的话,基督徒不可如此,就不敢再有这
念头了。”后来她在屏东基督教医院任职,最后赴美。1963年5月,王培五任教于台南女
中时,致函当时警备总司令陈大庆,请求解除特工对全家的长期监视与列管,但没获得回
应,在人事资料上,她始终是“匪妻”,子女也依然是“匪属”。
  在王培五坚定的信仰倚靠下,儿女都奋斗有成。次女张焱也读了公费的护校,后来移
民加拿大。长子张彬、次子张彪、三子张彤与三女张鑫,全都是台大毕业,赴美获博士学
位。如今六个子女都在美国各地安居乐业,十三个孙儿全在美国一流的大学毕业或肄业中
。见证了圣经上所说:“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熄,祂凭真实将公
理传开。”
  1953年春天,革命实践研究院结训时,老蒋以院长身分召见学员代表,江苏籍国大代
表谈明华,因抗战时在山东曾与张敏之共事,趁机向老蒋“告御状”。谈话本来每人以五
分钟为限,侍卫以手势暗示谈明华出来,老蒋却令他回座,详细听完后,再令他回去呈上
书面报告。老蒋阅后佯作震怒,令总统府参军张公度调查。总统府秘书长张群也坦言:“
这是人命关天,应给一个交待。”但陈诚的答复却是:“要为国家留点颜面。”
  此案被搁置两年,到了1954年2月,国民大会开会选举总统副总统时,老蒋推出陈诚
为其连任的副手,山东籍国代认为机会来了,乃在大会前夕,由秦德纯、裴鸣宇、张敬塘
、谈明华及张志安五名国代向大会登记重提此案。要求一.惩办凶手,二.慰问被害人之
家属,三.解除株连人士之歧视待遇,四.准许被捕充役之学生复学等四项要求。陈诚得
到风声大惊,紧急约见五位国代警告:“此案不可提,以免影响美援。”只承诺当选后覆
审。
  陈诚当选副总统后仍兼行政院长,曾去函国防部要求组织特别法庭覆审,并要求将审
理情形详情具报,但保安司令彭孟缉,此时已是小蒋跟前最获信任的情治首领,他坚持不
开庭惩凶,陈诚也无可奈何。同时陈诚在此案也有分,白纸黑字批准枪决就是他,因此也
不希望翻案。最后只办了一些小角色,像三十九师师长韩凤仪调副军长届龄退伍,政治部
秘书陈复生被捕旋获释放,参谋长刘苍惠调职。但原司令官李振清则不降反升,调为保安
副司令,成为彭孟缉的副手。
  1954年六月,原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升任参谋总长,他曾派军舰接运过张敏之等八千名
师生,很清楚这件案子的来龙去脉,正拟组织特别法庭,却不知为何忽然“病故”,总长
遗缺由彭孟缉接任,此案昭雪更无希望了。1954年到1970年,长达十六年的时间,经历两
次总统选举,但国大代表身价已跌,难以运作。尤其1970年山东老国代追问此案,老蒋的
答复是:“待复国后再究办”。五年后老蒋驾崩,到1982年谈明华谢世,五个提案人全部
过世了,本案也告终结。
  1979年台美断交后的第一年,小蒋为安抚人心,广邀海外学者来台,举行政治大拜拜
的“国建会”,张敏之的“匪属”长子张彬,竟获邀以“杰出学者”的身分出席。原本想
提案伸冤,但因戒严令始终存在,临时条款限制了平反的可行性,张彬乃失望而回。1989
年是张敏之蒙难四十周年,六个子女都在美国事业有成,而这时连小蒋也死了,不会再有
顾忌,决定再接再厉为父亲伸冤。但李登辉虽将国防部长交给文人陈履安出任,陈履安却
是陈诚的儿子,要让儿子追究老子当年犯的错,的确也是强人所难。
  到1992年6月陈履安辞职,部长由另一个文人,也就是时任台大校长的孙震接任。孙
震自己就是山东流亡学生,对本案十分明了;而副部长王文燮、海巡部司令王若愚、陆军
总司令李桢林三位二级上将,也都是山东流亡学生。一个部长加九颗星星,大家都以为平
反有望了。但时任内政部长的许水德,却表示不可能。于公,当时仍未制定相关的法律,
平反冤案内政部无法可依。于私,当事人彭孟缉仍健在,陈诚之子陈履安又贵为监察院长
,因而本案再度石沉大海。
  1999年在张敏之遇难即将五十周年时前,台北传来了好消息,行政院终于通过了“戒
严时期不当匪谍与叛乱案补偿条例”。而作家柏杨提到,为了筹建纪念所有政治犯的“绿
岛垂泪碑”,曾去总统府面见李总统,而他竟主动提起外省人最恐惧的“澎湖案”。他向
柏杨透露,其实历任阁揆与法界首长,包括当时的行政院长萧万长及法务部长廖正豪,都
清楚这件案子,但问题牵扯太大,八千人要平反恐怕不易。不过,李总统还是说了:“这
么多师生追随政府来台,却遭到如此下场,的确是极为特殊的案件。”
 李登辉虽是蒋家钦定的接班人,日后贵为总统,还兼国民党主席,但在白色恐怖时期,
也曾遭遇情治机关的迫害。虽不至于像山东流亡学生那样悽惨,但他感同身受,愿意主动
关心澎湖案,已经难能可贵。“澎湖案”送“戒严时期不当叛乱暨匪谍审判案件补偿基金
会”求偿被退件,张敏之的家人此时对政治与司法平反也死了心,只盼望在历史上留下纪

  早在1988年,张敏之的幼子张彤,就结合了山东在台同乡会,透过《山东文献》,在
台湾广征烟台联中师生罹难经过的文章,汇集成册。此项征文活动,获得同乡一致的支持
,当时尚未辞世的斐鸣宇、周绍贤、徐承烈等乡前辈都惠赐了大作。张敏之的学生时任东
吴大学校长杨其铣、政大教授李瞻等诸位先生,也都写了追悼恩师的文章。里面收录了第
一手的资料,对整个事件做了有系统的回顾与分析,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文献,也令关
心此案的我,更加清楚它的来龙去脉。
  张敏之的幼子张彤,自幼聪颖,台大毕业服预官役后赴美留学,25岁就获得史丹福大
学电机博士,为该校最年轻的博士,现任泰安科技公司董事长。1999年夏天,他请资深新
闻工作者刘台平、高惠宇二人协助,为澎湖案写了一本十多万字的书,希望在12月11日张
敏之殉难五十周年纪念日出版,然而在国内却因无商业价值,无法找到厂商出版发行。其
实这个结果不难想像,因为这八千名学生在当时确曾遭受迫害,但日后很多人却又成了高
官或将领。出版这一类的书,不只是陈诚、彭孟缉这些人的后代不满,当年的某些受害者
也未见得领情。
  这本书最后落到国民党经营的正中书局,某些党工同情张敏之一家人的遭遇,打算印
个几百本库藏,也不对外发行,让关心本案者自行留作纪念即可。然而因为隔年就要举行
总统大选,而宋楚瑜要脱党参选,党内气氛诡谲,原本承诺可协助出版的好心人,也在压
力下被迫放弃,但他却将本书介绍给了出版界的好友,也就是文经社社长吴荣斌先生。
  吴社长虽是本省人,与本案毫无关联,但曾在搭出租车时,听一位山东人的司机提起
,让身为基督徒的他非常同情。因而在接到这本书的草稿时,不顾业务与行销人员的反对
,坚持要出版本书。但他只有两个条件,一是本书必须改回第一人称,就是要以王培五女
士的回忆录形式出版;二是本书必须以基督徒的立场写作,也就是尊重张校长夫人爱与宽
恕的精神,书名定为《十字架上的校长》。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要修改达成这两项要
求,确实不容易。
  然而当时吴社长、张董事长与我在一起祷告后,就秉持着圣经里利未记提到的“第五
十年,你们要当作圣年,在遍地给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这年必为你们的禧年,各人要归
自己的产业,各归本家。”根据犹太法律,土地耕作了六年后的一年(第七年)是安息年
,这一年不耕作,让土地休息。而每七个安息年之后的一年,即每四十九年之后的一年,
就是圣年。在这一年里,大地都要休耕,奴隶重获自由,债务一笔勾消。而这年刚巧是张
校长殉难五十周年,所以我们祷告后相信,这是神的美意。无论如何辛苦,都要在12月11
日前,让这本书顺利出版。
  12月10日(星期五),张校长殉难五十周年前一天,恰巧就是世界人权日,柏杨先生
在中国时报的人间副刊,发表了“没有终结不了的暴政”,介绍了《十字架上的校长》这
本书。12月11日(星期六),我们在和平东路的灵粮堂举行追思礼拜,中国时报记者林照
真当天先为我们发了特稿,让教会挤满了数百人,电视新闻连线播出,晚报与隔日的报纸
都是满版介绍。在社会各角落的受难学生纷纷投书,报纸也持续刊出。
  12月14日,民进党前立委谢聪敏,他虽是因台独案系狱十多年的老政治犯,但却非常
关心当年山东人的难友。他与同样关心本案的新党前立委高惠宇,虽然都落选未能连任,
却依然不分统独立场协助平反。透过民进党立委范巽绿出面申请,我们在立法院召开记者
会,两位民进党基督徒立委蔡明宪与陈光复,也不分政治立场,到场声援当年忠贞的国民
党员张敏之。经过媒体的持续关心,“戒严时期不当叛乱暨匪谍审判案件补偿基金会”在
次年1月25日,又召开了一次董事会,审查通过了上次没通过的张校长补偿案,获得最高
基数六百万的理赔。
  2007年7月11日,澎湖案58周年纪念日,民进党中常会通过决议文,建请政府于事件
发生60周年前,筹建国家纪念碑,并将相关史实纳入国史、军史及教科书,以彰显反独裁
专制的人权立国理念。族群事务部杨长镇主任与高丹华副主任,也在7月13日澎湖案当年
的事发地点澎防部操场,举办了一场纪念会,由张彤、山东流亡学生代表陆超、前立委陈
光复、谢聪敏、民进党澎湖县党部主委陈慧玲与我,一起为受难者默祷,并在安息号乐声
中海抛鲜花,为这宗台湾最大的白色恐怖,也是牵连人数最多的第一大案“澎湖案”画下
句点。
  在阿扁与教育部忙着拆中正庙的牌匾,希望激化族群对立来催票的当下,回想当初那
些与我一起奋斗的党外与民进党朋友们,还有至今仍在忙着为阿扁、杜正胜擦屁股的族群
事务部的党工们。我真的很想告诉民进党的支持者,最怀念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人,绝不是
那些退伍老兵、也不是那些过气政客,更不是那些外省权贵,而是我这个单纯的基督徒,
因为那时候我相信自己真的有朋友,民进党的朋友。
  澎湖案国家纪念碑的兴建遥遥无期,中正庙的牌匾却拆得干净俐落,假如民进党的支
持者能要求执政者多建少拆,先建后拆、快建慢拆,台湾才有机会走出仇恨与悲情的桎梏
,这样也才是一个真正新而独立的国家。
作者: WeiU (微,U文)   2015-07-13 13:30:00
end
作者: prog (感恩seafood)   2015-07-13 13:30:00
END
作者: ckscks178 (奇蒙子)   2015-07-13 13:30:00
end
作者: s410294 (暖囊)   2015-07-13 13:30:00
本省人无视
作者: steward135 (逆風高飛)   2015-07-13 13:30:00
所以呢?
作者: lovetina (顏回模式)   2015-07-13 13:31:00
支那党造的孽!!!
作者: xtwkurenai (叉台湾)   2015-07-13 13:31:00
太长
作者: OrzOGC (洞八达人.拖哨天王)   2015-07-13 13:31:00
今天又没放假
作者: Moratti (哭哭)   2015-07-13 13:32:00
又是KMT KMT真爱杀人
作者: shcjosh (来吧!都来吧!)   2015-07-13 13:33:00
不够多 人口控制失败
作者: kkuso ( B-Cat)   2015-07-13 13:33:00
这.....应该会很多人end吧
作者: cloudin (☁云应)   2015-07-13 13:35:00
干有够长
作者: robinyu85 (台湾万岁)   2015-07-13 13:35:00
国民党不倒不会好
作者: j55888819 (下露颗‧抚耳摸湿)   2015-07-13 13:36:00
国民党不倒 人民不会好
作者: VicChou (台湾中国一边一国)   2015-07-13 13:39:00
我外省人都没在该了 甘你们民进党屁事喔
作者: hateself (D.Left)   2015-07-13 13:42:00
垃圾国民党 滚出台湾啦
作者: daryl051892 (呼ㄏ)   2015-07-13 13:42:00
end~
作者: EXEXbein (エグゼクスバイン)   2015-07-13 13:46:00
怎么没党工帮忙推
作者: airwalk66996 (平)   2015-07-13 13:52:00
End
作者: anashiti (锡安的战士们阿)   2015-07-13 14:13:00
外省人的 228,不只这一个案子。替所有受难者讨公道。
作者: holyhelm (老鹰 鸭霸 西米露)   2015-07-13 14:17:00
可以只贴连结就好 大家会自己去看 推荐管大这篇
作者: WeAntiTVBS   2015-07-13 14:58:00
好死不死也有一个今年满65岁的失智老人也在这天出生
作者: jvlvw (hello)   2015-07-13 15:20:00
如今六个子女都在美国各地安居乐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