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绮色佳到波士顿 马英九没有出卖美国
马英九总统造访母校哈佛大学之际,恰好是台海飞弹危机20周年。1995年7月,北京当局宣布在台海试射飞弹,继之以飞机、舰艇演习,然后是更大规模的登陆演习,把台海紧张情势推到多年未见的最高峰,是为“台海危机”,或称“台海飞弹危机”。
那次危机,起自李登辉总统访问母校康乃尔大学。康乃尔大学位在纽约州的绮色佳,当时媒体多以“重回绮色佳”形容之。
那次访问,李登辉风光之至,但当时的美国国务院亚太助理国务卿罗德 (Winston Lord)事后的评价是:“李出卖了(double crossed)我们”。这段评语见诸唐耐心 (Nancy Tucker)所著《中国密档》(China Confidential)一书的访谈纪录。
“出卖”者也,主因李登辉在康大的“欧林讲座”演说时,中华民国一词提了27次。完全不是当时驻美代表鲁肇忠事前告诉美国的“不会有太强的政治意涵”,美国觉得受骗了。
中国大陆也觉得受骗了。因为美国告诉中方,行政部门不让李登辉来,可是国会的压力很大,行政部门未必挺得住云云。中方显然没有意识到美国的后半段话。
后来国会两院几乎以全票通过支持李登辉访美,两院加起来只有一张反对票。
这次马英九在哈佛举行座谈,未能像李登辉那般风光。前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处长包道格说,与李在康乃尔那次“失控”(out of control)有关。按罗德说法,当时中国大陆当时也“像飞弹似的失控了 (went ballistic)”,而且“我也同样失控了”。
罗德自承失控,因为他拒绝再见鲁肇忠,“有好几个月他完全见不到我”。美国国务院把鲁肇忠晾在一边,而中华民国的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丁懋时到纽约密会白宫国家安全副顾问柏格 (Sandy Berger),开辟两国沟通的新管道,鲁肇忠竟被蒙在鼓里。到了这一步,鲁肇忠只得黯然卸任。
依照当时AIT理事主席白乐崎说法,当时美国国务院深信,“台湾以伤害美国利益的方式,蓄意与克林顿政府唱反调”。在那样的氛围下,注定了康乃尔之行的不良副作用。
《纽约时报》曾报导,克林顿总统称,任内在中国事务上的两大失误,其一即是同意李登辉访美(另一是未与到访的中国大陆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世贸(WTO)入会协议)。至于是中方反应超出预期,还是李氏作法不符承诺,或是两者都有,就不得而知了。
这次马英九哈佛之行一帆风顺,从华府到北京均无不良反应,令人想起现任东亚副助卿董云裳(Susan Thorton)最近对美台关系的赞誉之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好”。董云裳并说,美台关系好,“重要成分是台海两岸关系稳定”。从绮色佳到波士顿,20年的对比,见证的是美台关系变化,更是两岸关系新走向。(中时即时)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713000866-26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