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板上的大大们应该都知道马斯洛理论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
他认为人的需求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层次: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社会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金字塔型的表示图 大家应该都看过就不用画啦!
其实中国也有“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么样的话
不过 不见得底层需求全被满足后才会晋升到较高层的需求
像有“台湾的希腊”之美誉的苗栗县
营养午餐只能吃稀饭配豆枣 学童大喊好饿!(显然生理需求未受到满足)
但是他们的心灵却是最富足的
不用像台北市人一样争吵要不要每周喝一次喝牛奶这样的小问题
他们有全台湾最多场且最贵的烟火可以看(自我实现的需求)
全台湾最多场用公帑举办的演唱会 还蒐集了世界三大男高音!(自我实现的需求)
更有客家圆楼、马奋馆这样幽静无人的观光资源(自我实现的需求)
历经多次考验 仍显现对同一政党无尽的包容与爱(爱与归属/社会需求)
即便政权顺利接替后 县政府保持赤字的传统
就算付不出来员工薪水
但文宣广告还是要照做 https://goo.gl/QxS5FQ
这就是该县的执政党最引以为傲的“政策延续性”
让县民因为拥有值得骄傲的五星级县长(被尊重的需求)
今天就算是台风天 但县长仍风尘仆仆地跑去中央一趟
希望中央借钱给地方
让全台湾的人都和这个地方县市产生情感上的连结(社会需求)
可爱的石虎过多 可能会影响居民的人身安全
所以盖条没啥效益的路来破坏牠们的栖息地(安全需求)
大埔的药房因为莫名的原因挡到马路 影响路人行车安全而拆掉(安全需求)
个人对于这个理论的认知 透过苗栗的案例分析 大概了解到这个程度
不晓得有没有缺漏的地方?
想请问有没有马斯洛需求理论在落实方面的八卦?请多多赐教、指点提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