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均看台湾之困:开放才有活路
旺报
2015年06月28日 04:10 记者李怡芸/台北报导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28000843-260301
《开放台湾》书封。(取自天下文化)
![]()
经济学者高希均看两岸,认为自信地开放台湾才有活路。(天下文化提供)
![]()
做为经济学家,同时也是《天下》、《远见》杂志创办人的高希均,过去提倡过
“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读一流书、做一流人”等观念,面对台湾当前的挑战
──人民的冷漠,他在《开放台湾》一书中强调,只有开放、兴利、松绑,台湾
才有出路。
相较于1992年邓小平南巡“敢开放、敢改革”的上海,如今俨然是国际化大都市
;台北相对多了小确幸,少了大建设,而高希均不讳言“小确幸有转折成大不幸
的可能”,对两岸关系的不确定,多数人的沉默和多数知识分子的冷漠,有可能
让台湾“最美丽的风景是人,破坏的风景也是人”。要突破小确幸已呈现的不安
征兆,高希均认为台湾要自信地更开放。
高希均以经济面向观察两岸指出,当前的现实是:大陆正以新策略进入“新常态
”,台湾在政府失能、国会失控、人民失落中陷入“新平庸”。他以美国对付经
济衰退为例指出,“零和”思维早应被“双赢”替代,因此台湾要自信地把大门
打开,跨越保护情结,误认好像一开放,什么产业就会被击垮;健康的心态应该
是:视野不再盯住本土,心思不再锁在家园,格局不再限于岛内。
“最近几次经济衰退告诉我们:台湾必须要加速对外开放,对内松绑。勇敢地争
取大陆来台投资、观光、就学。”高希均说,台湾当前的“闷”,来自于小格局
的思路。对于开放,应从“让利者”就是“得利者”来思考。当各界议论北京的
让利是“统战”时,他认为事实上是大陆人民在得利。
“台湾一些人只想反对两岸交流,却不知反对的目标,以及所需付出的代价”,
高希均期待在大陆增加诚信、台湾增加自信、两岸增加互信的互动中,使两岸均
能开放兴利。
两岸签订服务贸易协议,开放是正确的方向
日本幕府时代末期坂本龙马推动日本维新革命及韩国明成皇后主张开放
如果国家不开放就是锁国,只会让国家更没有竞争力
全世界各国都在加入自由经济贸易区,如果台湾非自由经济区的成员,
经贸无法享有免税,国家就会被边缘化
台湾如果不开放就是锁国,台湾人民不要怕开放,
也希望大家放下意识型态,国人要有自信。
呼吁反服贸年轻人不要怕、应该有自信才对。
理盲和滥情是我们很大的忧虑,根本没办法理性讨论。
“开放带来希望、闭锁必然萎缩”
望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