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记者潘智义台北26日电
国际货币基金(IMF)今年6月23日发布一篇研究报告,盛赞台湾与韩国由政府带领创新,
创造少有的经济奇蹟,值得做为尚未跳脱“中等所得陷阱”国家的典范。
中央银行发布新闻稿,引述IMF此篇报告,利用世界银行的资料,研究“中等所得陷阱”
现象,发现1970至2010年间,167个样本经济体中,仅有赛普勒斯、捷克、希腊、爱尔兰
、韩国、马耳他、葡萄牙、斯洛文尼亚、台湾等9个经济体,成功在40年间跃升为高所得
国家。
报告特别指出,这9个经济体中,仅有台湾与韩国,于1970年间的人均国内生产毛额(GDP
)较马来西亚为低,而后突破“中等所得陷阱”,一举跃升为高所得国家,这样的历史纪
录,堪称经济奇蹟。
台湾与韩国成功突破“中等所得陷阱”的关键,据研究分析,比较创造经济奇蹟的台湾与
韩国,以及未能突破“中等所得陷阱”的马来西亚,两者成长模式不同。
结果发现,马来西亚高度依赖跨国企业,以及外人直接投资,希望藉以促进出口升级与技
术转移,但可惜效果未如预期;部分研究即指出,跨国企业并非技术转移的关键。
相反地,主要仰仗本国厂商来创造技术的台湾、韩国,在创新与增进生产力方面非常成功
;这是因为由本国厂商创造并散播技术,是改善生产力、促进创新,以及技术升级的关键
。
此外,增加研发支出、改善教育品质、提高科学与工程领域毕业生的比率,并推行政策创
建本国高科技部门,是台湾与韩国突破“中等所得陷阱”的重要原因。
报告强调,台湾与韩国的经验,凸显政府带领本国技术创新、努力发展尖端科技,而非墨
守成规、依循往例发展的重要性。
以台湾而言,政府直接介入创新过程,并借重具有相关经验的海外归国人士在其中扮演重
要角色的运作方式,有助于中小企业与厂商在全球价值链生存。
韩国为创造全球性的品牌,鼓励财阀投入汽车、造船、电子等产业,但最终各个产业中仅
有少数财阀能存留下来。
政府当领头羊,台湾电子业闯出一片天,是台湾电子业的发展背景。
电子业是台湾过去数十年来,重要的成长引擎;该产业的发展始于1970年代早期、欲改变
进口替代策略之际;但当时却面临不利的环境,国内厂商不愿冒险投入新科技,国际市场
又由先进国家的大型制造商所主导。
为突破困境,台湾政府设计了一套策略,打造中小企业,并与跨国企业建立长期产业关系
。政府不依赖跨国企业转移与散播新技术,由公共与准公共研究机构带领创新,成为产业
发展的源头。
台湾由政府当领头羊,于发展早期即跃升尖端科技。大量投资于相关人员的海外训练,形
成具有高价值技术经验的技术团队,并与美国硅谷建立非正式的联系。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506260401-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