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R: 化学算是背科吗?

楼主: khara (高阳酒徒)   2015-06-17 06:07:06
※ 引述《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之铭言:
: 你理解的只是高中文理组的分法,尤其又是后段高中的状况
: 所有的学门总共分成四类:
: 1.人文学科
: 2.社会科学
: 3.自然科学
: 4.应用科学
你这分类显得有些任意且未必尽然。
德国的 Wissenschaft 就未必与你的论说相符。
抑且国民党固然是垃圾,
但你借由这个稻草人去打整个中国文化也弄得太夸张。
知识论与某些方法论上固然中国文化上发展得相当低,
但某些具体的领域则过去中国其实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没必要一味去否定。
(这倒也不是说低能到就变成认为中体西用啥的。)
你说到五四,
我还是不得不推荐一下反五四运动的学衡派健将汤用彤的文章:
〈评近人之文化研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0733901014g6u.html
(只有残体字的打字,但原文1921是正体字,收于汤《往日丛稿》中)
这文章到今天已近百年了,读来还是很有味。
“时学之弊,曰浅曰隘。浅、隘则是非颠倒,真理埋没:
 浅则论不探源,隘则敷陈多误。”

“欧西科学远出希腊,其动机实在理论上之兴趣。……
 数学者,各科学之基础也,而其组织全出空理。”
汤用彤这观察深度远高过许多人!但
“华人立身讲学,原专主人生、趋重实际,于政法商业至为擅长”
这一点汤用彤的观察也是相当敏锐的。
(当然前提是别带那种CCR心态,外国的一切鸟意识形态都了不起的看法。)
当时学衡派很有些有意思的人物,
但声音到今天多半被那些爱搞运动的低能学生给淹没,可惜!
回归到原问题。
事实上一切学习免不了都有记忆、理解、以及更深一层的融会镕铸等。
欧洲学问一样有他们的记忆术,也没少得了。
而即使是最重视理解的数学,
除非你是超级天才,公式到你脑里都已自动内建,
否则不仍有许多东西得记忆?
甚至先记忆而后理解
(许多人文学科的教学程序是如此)
在数学的某些情况亦然。
差别只在教师怎样能向孩子解释罢了。
荣格回忆里就有他对初等数学教学非常不爽的地方:
https://goo.gl/oj2jn0
不过这里的翻译依的是英文版,有些错误。
原文
a als Apfelbaum, b als Birnbaum ...... ausdrücken
是“苹果树”与“梨树”并举。
荣格是上上个世纪末受的教育。但今天呢?
其实俗物理学教学上仍有些莫名其妙的东西。
例如“电流总会走最小阻力的路线”这种俗物理学的说法
还是有人会提(毕竟好记)。
https://goo.gl/xX0pri
四年前的问题:
“我搞不懂我的老师说,例如当有两条线路时,电流总会找较短那条路”
底下有人回应
“你老师根本在放屁!”
话说得太严重,
但俗物理学的通俗说法造成的紊乱可也凸显了。
问题中重要的一点也在:因为不好理解,所以找个说词让学生记住。
但这不还是记忆的一环?
也如同借由韵律与复诵让孩子先记忆某些前人的体会般。
记忆并没有不重要。
作者: officina (officina)   2015-06-17 06:08:00
中国文化里面也有一些很有用/很先进的东西 课本避开而已主要应该要防范的就是这个会偷你钱刻意避开的文化不然也有天工开物 水经注医学天文阿很理科 简直鬼隐呢然后到了现代又刻意反过来(虽然文艺美术也没多重视过)你战文理 讲废话的坐享其成 应该先把讲废话的抓下来其实基本上 就互相尊重而已 学习当然还是有一定方法
作者: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5-06-17 08:14:00
中国只有类比法,连归纳法都没有然后科学和技术两者原本是不同的东西,到了十九世纪还什么时候两者才合一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