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周日(14日)用整版刊登大陆五名学者的署名文章,警告“颜色革
命”的灾难性后果。
编者首先为“颜色革命”定性说,“颜色革命”指21世纪初期,在前苏联和中东北非地区
发生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的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更迭运动。
此后,中国大陆五名学者分析了“颜色革命”的原因与教训,警告“颜色革命”危害深重
、不能陷入“颜色革命”的陷阱,强调民主制度不能强制移植。
虽然中国官方媒体不时提到“颜色革命”,但是像《人民日报》这样集体发文、高调警示
并不常见。
“颜色革命”成为敏感词,可以追溯到2011和2012年间,当时,受“阿拉伯之春”的影响
,中国也出现“茉莉花革命”的呼声。
此后,中国当局对“颜色革命”的重视程度愈见加强。
2012年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执政以来多次警告,中国是一个大国,犯不起“颠覆性
”的错误。
习近平采取的许多政策也被外界诠释为防止中国发生“颜色革命”的举措。比如严打引发
强烈民愤的腐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遏制公开传播西方价值观等。
观察人士注意到,最近中国讨论“颜色革命”的风声确实更大,也许与香港“占中”、台
湾“太阳花运动”有关。
天安门广场安装的监视相机
颜色革命的提法引起中共当局的警觉
2014年香港发生以黄色雨伞为标志的“占领运动”以来,中共舆论一直将它与“颜色革命
”联系起来,并始终称这是国外政治势力和金钱支持策动下的行动。
香港立法会下周将就备受争议的特首选举办法修改草案举行表决。
警示
纵观这五篇文章,几名学者选取不同角度,评论颜色革命的危害,以及生搬民主对中国的
不适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哲学所研究员徐崇温在题为《民主制度不能强制移植》文
中说,一些国家发生“颜色革命”都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西方国家
特别是美国的输出民主战略。
文章说,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归根到底要由各国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和变
革,而不能照搬照抄他国。
这一说法也与习近平此前提出的“鞋子合脚论”相呼应。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金灿荣撰文说:“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社会矛盾多发叠加,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严峻考验。”
文章说:“西方敌对势力长期以来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始终没有放弃颠覆
我们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政权的图谋。”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志洲在文中说,必须在观念上“去西方化”,破除“
西方制度迷信”,而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与制度模式。
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寒竹的文章是《不能掉入“颜色革命”陷阱》。他说,“颜色
革命”这一概念本身充满内在矛盾和似是而非的说辞,是美国等国家实现其全球战略的一
个工具性概念,并不是要解决某个国家具体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如果发展中国家不小心掉入“颜色革命”的陷阱,整个社会将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邵峰说,对待西方所谓“颜色革命”的
企图,最好的应对策略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集中精力发展自己。打铁还须自身硬。
(撰稿:苏平,责编:高毅)
http://goo.gl/H2r5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