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migrant (migrant)》之铭言:
: 2015-06-12 08:39:13 联合报 记者施鸿基/台东报导
: 教育部今年提高国中生毕业门槛,导致更多学生无法正常毕业,许多家长知道毕业
: 门槛低,开始为自己孩子烦恼,但学生则认为很多学问出社会都没用,反问“为何
: 教这些不实用的?”
: “连最基本60分都做不到,以后该怎么办?”沈姓家长说,她担心这样的标准会不
: 会太低?“60分耶!不是100分也不是80分!现在的教育、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 林姓家长惊讶表示,毕业的标准如此低,他孩子还是读得很辛苦,几乎没什么玩乐
: 时间,现在的教育,一定有些地方出错了!政府应想办法改变。
: 张姓毕业生说,今年他刚好达标,在语文、健康体育、综合活动、社会4领域达标
: 过关,他认为像数学会加减乘除就可以出社会了,又不是应征老师,何须懂三角函数
: 或机率吗?
: 吴姓女学生说,有1项足以维生的专长就可以,顶多再加个基本沟通的语文领域,
: 会两大领域,应该就够了。
: http://udn.com/news/story/6885/973914
: ==
: 备注:
: 难怪人家是赌神你只能在旁边端盘子
这新闻有两个大问题:
用不用得到
国中生怎么可能知道
你跟你身边的人用不到
不代表其他人不需要
就像二十年前小学生电脑课要学打字、用倚天
搞不好有些人根本也没有要用到电脑
一下课回家就跟着爸爸上工师徒制了
以后长大就要接棒了
甚至也没有要买电脑
win95还是新的东西而已
但是对其他人就还是有用
而且过了二十年
桌机可说是家家必备、甚至连手机都已经比以前386桌机还强大的功能
有些事不是现在能知道的
我国中也曾经觉得说一堆科目到底要干嘛
国文学一堆有的没的
还要背论语
但是长大才知道很多古文中潜在的智慧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而化学的基本概念竟然可以用在了解人体、生物现象、甚至美食!
(比方为什么面条可以拉这么长、以及为什么做蒸饺要用烫面等等)
三角函数更是神奇
在大学跟研所时想写程式弄flash游戏
竟然有许多地方要用到三角函数、角度换算!
机率也是
在学统计之前机率与集合的概念相当重要
所以说
学到的知识什么时候会用得到
在当初学的时候根本想不到
对于钱都还会有备而不用的概念
对知识也应该要如此才对
可是反过来说
为什么学东西又一定要有用?
这就又是另一个盲点
像是很多惯老板一样
都会觉得说你唸到大学、唸到研所出来
就应该要有进公司上班该有的技能了
把学校当成职训局似的
然而大家回头想想
在大学时很多通识课程其实就算以后没用到
却也还是很有趣、觉得多懂一些也不是坏事
像是我没有想过要走建筑、当纯艺术家
但是建筑概论、艺术概论却是我最爱的课之一
没想要当天文学家
可是孙维新老师的认识星空却让我享受了一整个学期的星空之旅
所以问题出在哪?
就是出在:
1.课程内容规划不符该年龄层的人生体会
2.老师并没有办法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辩证”并从中享受乐趣
3.愚民教育与洗脑教育遗毒
说实在话
要国中生看论语、背论语
我觉得真的是大错特错
因为里面隐含的处世概念对国中生来说还太深
国中生应该要学会的是欣赏文章的趣味与创意
所以如果我安排的话反而会用很浅但是却有趣的文章
比方摘录一些优秀的极短篇小说作品、或是像世说新语这种有趣故事
偶尔穿插一些成语典故由来比方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等
而像作文更应该多鼓励学生走不同的路
创意发想是可以透过训练的
(所以我觉得会发很有梗废文的人应该蛮多是以前不太鸟老师而自己敢乱写挑战老师的)
地理历史当然也是从自身所能接触到的周遭为出发点
而且是要思考“为什么历史会这样演进”、“为什么现在城市与交通会这样发展”
这中间就可以让同学思考、推理
比方从台中出土的人类遗骨
是一个母亲抱着孩子两人相望
伴随着一些饰品、贝壳埋在墓中
就有很多故事可以让学生想
以前就已经对死者有悼念的文化
而因为有贝壳代表内陆到海岸之间已经有人类在活动
比起背什么陇海铁路、割让条款要来得有趣太多了
因为那些查就知道叫什么了
结果叫背起来
也没有真正着重在整个区域发展的交互关系为什么
搞到后来大家都背
背完也没有了解文化与社会发展的意涵
也难怪后来会觉得没用又无聊!
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课程规画与教材都没有让学生培养对于文化的敏感、知识的整合
结果搞出一堆很会考试的人
高分过后十年
全忘!
养出来的就是一堆很会考试却对学习没什么热度的考试机器罢了
基础概念与逻辑思考、推理、归纳、延伸等能力根本都没有怎么训练到
然而这才是对于国家本身知识累积、产业发展、创新研发所需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