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之铭言:
: ※ 引述《hamasakiayu (ayumi)》之铭言:
: : 中文系主要分成三大领域
: : 文学、思想与小学
: : 你不清楚别人在研究什么
: : 或许可以藏藏拙
: : 不要出来现说你对中文学界的理解就是培育小说家而已
: : 正统中文系搞这么久有搞出什么吗?
: : 或者你可以当面问问许进雄老师
: : 他发现的甲骨钻凿型态断代法有什么用处
: : 许老师人很好
: : 如果你不是用你文章中的态度去问他
: : 相信他应该会回复你的
: : 更别提一堆中文出身的老师或是学生
: : 在进行台湾方音的保留
: : 你说这算不算贡献?
: 这点来说台文系作的会更好
不敢说会更好
只能说台文系比较专
不过且台文系要搞方言学的
学的内容恐怕也跟中文系得差不多
: : 或许对你而言不算什么吧
: : (中国当地都会固定编列预算编纂地方方言志,台湾只能靠同好或者少数学者自力救济)
: 社会系,人类系等等...的文化研究作的会更好
地方志由社会系或人类系来搞比较好
方言志还是交给专业的来吧
语言所的也有这个本领
不过社会学系跟人类学系不可能修过语言学概论
也看不懂记音符号
更不会理解语音流变的过程与发展
: : 各地台语客语原民语长什么样?或者会不会消失
: : 应该对你而言一点点都不重要
: 中文系的确不是专门培育小说家用的,但我倒是有一些想法
: 1.名称
: 1.1.中文系根本不该叫做中文系
: 为什么?
: 难到中国没有满蒙回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吗?
: 若有的话,为什么不教他们的文学,文化?
: 而只教汉人的文学? 历史? 文化?
事实上有教啊
不过台湾开设的课程应该会比较少
如果你去中国期刊论文网
你随便找应该都可以找到一堆少数民族的文学、思想、小学的研究
台湾跟这些族群接触较少
首先动机就不够了
其次资源也太少
所以不太容易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所以台湾中文系中搞台语研究、客语研究比较容易发现
而找不太到有人去研究辽语、金语的状况
像是在客委会优秀硕博士论文的奖学金名单中
也有不少是中文系硕博论
但还是有人去研究外族统治朝代的文学啦
文学部分(金代不算是汉人吧?)
金代主要别集散文研究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BNTib7/record?r1=2&h1=0
金代中叶大定、明昌年间(1161-1196)文士词研究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BNTib7/record?r1=2&h1=1
(不过他们认不认为是外族统治就难说了XDDD)
我就认识有人作俄国传教士与北京方言的对文研究
或东南亚华侨的语言影响问题等等
甚或扩及到海外去了
且也不要说各族文化,一些比较新潮的东东也有人搞
我也认识有人作中国晚明同志文学
其实不论面相还是议题都满多元的
与其说是太少
我反而觉得太杂了
: 1.2.叫国文系这更奇怪了
: 客家人,河洛人,原住民,新移民等等...
: 的文化,历史,文学并没有放进里面
: 没有该地的文化元素这叫做国文系吗?
新移民要加进去啊?
其实你要研究新移民文学
我想中文系也不会挡你的
就如同我说的,是太杂的问题
所以才会有台文系与客家学院的开设
: 2.研究方向
: 遇到强势的西方文化,而不得不以西方文化的成果为社会运作基础,
: 相关的文化研究有三条路径:
: 2.1.寻找西方文化核心问题,提供给西方文化突破框架和限制的元素和方式:
: 但这种方式和台湾当下社会文化连结就不会很强
: 2.2.抓住西方文化核心(这核心也不须多深入),在把它开展到台湾社会上
: 这种方式对台湾是很实际的,但台湾没有太多人做,
: 反而当代新儒家是选取西方文化元素,再嫁接到中国文化,这做法根本没有效用
: 2.3.不理西方文化,或当参考,就把自己当作象牙塔:
: 这种研究方式也不能说没有贡献,这就好比一堆考古学人类学对史前文物的挖掘和研究
: 虽然和当下文化关联小,但并非没有意义
: 就我观察到的中文系还蛮多是这么做的
: 假如是这方向,那么中文系的确不需太多,大约十间上下的大学有中文系就够了
: 不需要四五十间的大学都设立中文系
这个数量我倒是没什么意见啦
或者更加专业专才的分流
现在真得什么搭上一点点就可以拿去中文系研究了
譬如台湾戏曲(歌仔戏),艺术学院可以研究,中文系也可以
(当然或许中文系会比较有历史脉络,或语言的能力,譬如尖团音,艺术学院就不懂)
思想方面的全数扔去哲学系去研究
小学的部分扔去语言所,或语言系
(其实我觉得台湾非常需要东南亚语文学系,应该要广开才对)
文学方面就专门开文学系所
让中国"文学"系能名符其实
不过老外自己本国的英美文学系不知内容是否跟台湾的中文系一样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