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extpage (内湿配举)》之铭言:
: 让老纳来说句话
: 不管是什么社会运动甚至是革命行为
: 执著于其中特定人物与背景,无疑是旧时代的偶像崇拜跟摧毁行为
从大轨迹评论人 李敖
中国传统对一个人的行为,有两种对立的说法:
第一类叫“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意思是一个人不注意小的行为,将要影响他大的
行为。
第二类叫“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意思是一个人把握住大的行为,小的行为
不妨有出入。
社会上总是小人物多、匹夫匹妇多,所以这些人的见识,要占大多数。这些人看人的
行为,一般是从小的行为上看的,从小的行为上判定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样判定出
来的好人,我把它叫做“中国式好人”。
在《中国式好人》一文里,我说:
“中国式好人”标准,常常出不来好人而出来伪君子,出来坏人和乡愿,因为,事实
上,真正的好人往往是不合乎道统标准的(像李贽)、不合乎愚忠标准的(像晏子)、不
合乎孝子标准的(像匡章)、不合乎大臣标准的(像陶潜)、不合乎美女标准的(像文天
祥)。李贽特立独行,七十多岁,在牢里自杀殉道,谁比得了这个“坏人”?晏子不死君
难,临大节而不可夺,谁比得了这个“坏人”?匡章全国说他不孝,孟子说他是天下大贤
,谁比得了这个“坏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看不起做官的,不肯做坏政府下的公
务员,谁比得了这个“坏人”?文天祥生活奢侈,又好美女,在生死关头,从容就义,谁
比得了这个“坏人”?(见《李敖千秋评论丛书》四《自由·党外·党》)
上面举的这些人,他们在小的行为上,都容有可议,至少在匹夫匹妇标准上,他们是
不符小人物的规格的,但是他们在大的行为上、 大的轨迹上,却是正确的、伟大的、令
人佩服的。他们都是“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的大人物。
相对的,有一种人,他们很注意“细行”,在小的行为上,小心翼翼,他们在某种意
义上,可能是好好先生、好丈夫、好老师、好兄弟、好公务员,甚至是爱国者,但以大的
行为、大的轨迹来看他,他就不及格。以日本的广田弘毅为例,他符合好好先生等每一样
条件,但他却是侵略中国的元凶,他在大的行为、大的轨迹上是错误的、狭小的、教人不
敢领教的。最后,在东京大审时被绞死。死前他的太太先自杀殉情,他真是好丈夫。但好
丈夫等“小德”并不能使他的“大德”正确、伟大、令人佩服,所以这种人,要上断头台
。
再以德国的史匹尔为例。他也符合好好先生等每一样条件,但他却是帮助希特勒侵略
的元凶。纽伦堡大审时,他看到集中营犹太人惨死的照片,他自认有罪。他在大的行为、
大的轨迹上是错误的、狭小的、教人不敢领教的。最后,被判了二十年。他的太太一直等
他出狱,他真是好丈夫。但好丈夫等“小德”并不能使他的“大德”正确、伟大、令人佩
服,所以这种人,要坐二十年牢。
在日本军国主义的统治之下、在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之下,像广田弘毅、史匹尔这
样的知识分子,也不知道有多少,他们都只知“小德”而不知“大德”,只重小的行为而
忽略大的行为、大的轨迹。他们自以为在精忠报国,自以为卖命的对象是苦难的国家,因
而做孤臣、做循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殊不知他们做的,只是对一党一家一姓的
愚忠、对一党一家一姓的扶同为恶而已,他们在“大德”上,是“踰闲”的。
真正在“大德”上不“踰闲”的人,他们宁肯在“小德”上被小人物误会、被匹夫匹
妇误会,也不肯在“大德”上让步。他们不得志独行其道,宁肯抱关、击柝、贩牛、屠狗
、做隐士、做罪犯、做作家、做赌徒、做经纪人、做流氓,……他们就是不同他们看不起
的政权合作,不同他们看不起的一党独大合作。他们宁可因此被毁、被骂、被告、被关、
被夹击、被围剿、被迫害、被整得家破财光,……他们也不合作、也不入党。这种人,人
格是何等崇高、何等坚苦卓绝!这种人的“大德”,哪里是只懂“小德”的人所能了解的
呢?
所以,一个人,他在军国主义下不阿附军阀、在法西斯主义下不苟同纳粹、在一党独
大下不加入这个党,他在“先天”上,人格就高于阿附的、苟同的、入党的。这种人,即
使沦落到去做下里巴人、去做下三滥、去做下水道的党外人士,他们的人格,都是高的。
因为他们在“大德”上、大的行为上、大的轨迹上,是正确的、伟大的、令人佩服的。他
们都是“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的大人物。
我写这篇文字,丝毫没有宣传绝对不要“小德”的意思,我只是极力反对因小失大、
极力反对用“小德”来抹杀一个人的“大德”,因为以“小德”抹杀“大德”的习惯,是
一种最容易以偏概全的坏习惯;在素食至上者眼中,所有吃肉的都不是好人;在女权至上
者眼中,所有讨姨太太的都不是好人;在天主教至上者眼中,所有离过婚的都不是好人。
在“小德”上从严录取的结果,最后只有修道院中的修士才是完全及格的样板,而这种修
士,除了枯守一些消极的德目外,对人间的黑暗与改善,又全都无能为力。何况,追求“
小德”的完美却在“大德”上缺德的人,根本是一种逃避,一种自欺,一种大的行为、大
的规迹上的不道德。
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缺点,用“小德”严格要求别人的人,自己在另一种“小德”
项目下,可能被人反要求而站不住脚。例如雷根若怪雷震讨过姨太太,人格有问题;雷震
就可怪雷根离过婚,人格有问题,如此永无止境,只有同做修士一途,这不太不幸了吗?
结论是:我们评论一个人,最好是从“大德” 、大的行为、大的轨迹来评论他,贤
者识其大者,不贤者也识其大者。如果没有大者可识,我们就可宣布此人无足取,派他去
做修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