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纪念地震学家英格·雷曼 127 岁冥诞,Google Doodle 新样式

楼主: laicwben (赖鱼丸)   2015-05-13 23:32:08
1.媒体来源:
3C 滔客
2.完整新闻标题:
纪念地震学家英格·雷曼 127 岁冥诞,Google Doodle 新样式推出
3.完整新闻内文:
雷氏不连续面,相信对地球科学熟悉的朋友应该对这个名词不会太陌生,
是由丹麦地震学家英格·雷曼(Inge Lehmann)所发现的,也因此我们
才能对地球的内地核相态有了较清楚的认识。
自从地球被发现是圆的以后,人类看待地球的方式就有了重大的转变,
欧洲人所谓的“远东航行”不再必要通过伊斯兰世界,向西走也可以
到达东方,于是乎发现了新大陆,然后环球旅行成为可能。这是地球
作为一个球体首次发生的重大意义。之后,人类知道了地球有多大,
也才发现我们所知道的地表面,只是地球总体积中的极小部分,就
好像整颗苹果的苹果皮一般。
地球内部是什么?在前人的研究中,科学家已经知道了地球内部依
物质的比重有分层分布,大致上可以分成固态的地壳、具可塑性固态
的上部地函、固态地函、以及地核。分隔地壳和地函是莫氏不连续面
(南斯拉夫科学家 Andrija Mohorovii 于 1909 年发现),分隔地函
和地核是古氏不连续面(德国科学家 Beno Gutenberg 于 1913 年发现)。
在 1910 年代,科学家就发现地震波传递路径可以穿透地球内部,
透过研究地震波的路径和折射曲线,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分层的状态。
然而,这些能密集通过地球内部的地震波,有一个空白区是完全没有
地震波能穿透的,这个区域名为“shadow zone(阴影区)”。P 波和
S 波必须穿越 2,900 公里的深度,才能抵达离震源 103° 弧距的地表。
S 波无法通过液态物质,因此表示此深度以下为液态物质,后来将此
界面以下之部分称为地核,以上称为地函,地函和地核的交界面就
被称为古氏不连续面,以纪念其重大的发现。此时的地核被当作是液态的。
然而,英格·雷曼在研究地震时,发现地震波在通过地核某些在阴影区内,
也就是离震央角距103° - 143°,也有些微弱的 P 波出现,推测出
地核应可再分成液态的外地核与固态的内地核,将地核的组成更清楚的
分成了两部分,就能解释部份 P 波在内地核及地核内外边界上进行折射,
因此在阴影区中出现的微弱讯号。这个重大的发现,英格·雷曼在其论文
《P》中提到,随后被地球科学界所接受。因此,2015 年 5 月 13 日的
Google Doodle 将地球内部剖开,将地核放在页面中心转动,就是为了
纪念英格·雷曼的重大贡献。
英格·雷曼生于 1888 年 5 月 13 日,于 1993 年 2 月 21 日过世。
她的父亲非常重视女儿的教育,让她就读一所教学先进且男女兼收的高中,
这是丹麦第一所男女同校的高中。作为一名女性,她受到非常良好的教育,
也因此奠定她日后深厚的研究学理基础。
而英格·雷曼的发现不仅止于此,1953 年从丹麦大地测量研究所退休后,
到美国居住,与法兰克·普莱斯共同研究地壳和地函。这段时期她又发现
另一处地震波不连续面,位于地表深处 190 到 250 公里处,为了纪念她的
发现,将此处以她的姓氏命名为“雷曼不连续面”,中文常译为“雷氏不连续面”。
这处不连续面有些特质,使得它不易被发现,例如它多存在于大陆地壳底下,
在海洋地壳底下则不存在,因此,以地球的海陆地壳分布比例来看,这个
不连续面存在的地带相当稀少,以至于多数以全球为尺度来做的平均研究中,
不容易发现到这个不连续面的存在。针对这点,地球物理学家法兰西斯·伯奇
曾表示:“雷氏不连续面是被一位黑色艺术大师经由严谨而仔细的观察
地震纪录而发现,且再多的电脑计算也无法完全取代...”以表彰英格·雷曼
作为一位科学家对研究的精神与无法取代性。
为了纪念英格·雷曼的贡献,小行星 5632 号命名为雷曼,甚至美国佛罗里达州
也有一座桥以她为名,2015 年 5 月 13 日就登上 Google Doodle 以纪念这位
伟大女性及伟大科学家的 127 岁冥诞。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3c.talk.tw/Article.aspx?ClassID=1&Article_ID=914
5.备注:
“你地震学家?”
作者: Metallicat (金属制猫)   2014-05-13 23:32:00
亚伦
作者: a1122334424 (kuroneko)   2014-05-13 23:32:00
作者: ckpioneer (风)   2015-05-13 23:33:00
你知道乱改标题违反版规吗? 要新闻还是要问卦选一个吧不然BYE
作者: magic1104 (美雞客)   2015-05-13 23:36:00
可以翻译成中文吗
作者: arsian (arsian)   2015-05-13 23:36:00
作者: krishuang (五柳先生)   2015-05-13 23:38:00
雷曼兄弟远亲?
楼主: laicwben (赖鱼丸)   2015-05-13 23:41:00
sorry 标题已改
作者: momoisacow (不良牛)   2015-05-13 23:43:00
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