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吃光光
之前稍微接触到中德关系这部分
原PO问的湘淮军为何采用德制的原因
部分是清政府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以夷制夷政策所致
所谓以夷制夷...
就是放给那些歪国人自己互咬
只要他们内部在吵利益,就不会联合起来跟中国要求更多利益
因此在这种观念下,清政府借助其他外国势力抵抗特定国家是常有的事
鸦片战争后,广大的中国市场吸引了大批外商进驻
尚未统一的日耳曼地区也想分杯羹,但只有军火销量(走私)还不错
到同治年间的太平天国之乱时,清政府与英法两国合作
尤其是福建清军与福州马尾造船厂深受法国影响
这让左宗棠(湘军重要人物)觉得不妙,想尽快拉进其他势力来平衡
此时毛遂自荐的其他势力就是日耳曼
而且因日耳曼地区愿意以较低要求与清政府合作
让左宗棠认为他们不像法国人一样对华有政治野心
于是在平定回乱期间大量使用德制武器
并聘请德国军火商Tegel为军事教练
用来压制法国人在清军内的势力
另一方面,1860~1870间的日耳曼正在进行统一运动
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同时也是淮军统领)见证到普法战争时普鲁士陆军的勇猛
所以他便聘请普鲁士教官来训练淮军
不久滇案爆发让中英关系紧张,已统一的德国派出第二任驻华公使布兰德
想在中英关系之间捞点好处
布兰德向李鸿章提出多项福利,
包括清政府向德贷款享有低利率、购买武器不加价等等
其中“可以派人来德国留学”这项吸引了李鸿章
加上淮军炮队的德籍顾问李劢协正好期满回国
所以李鸿章就派了七名留学生到德国留学
不过同时期清政府也有派人到英法留学
这些留学生回国后,英国留学生服务于海军
而德国留学生则留在直隶淮军服务
以上是湘、淮军为什么多采用德制的原因和后续
还有请其他高人补充
参考资料:
1.余文堂,〈清末首届留德军事学生研究(1876-1882)〉
2.余文堂,〈清末德国对华军售的缘起-以克鲁伯钢铁公司( Krupp )为例〉
3.上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