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除历史和公民,你知道国文课纲也被调了吗

楼主: Gekiranger (獣拳は正义の拳)   2015-05-04 14:49:56
来源:重工鸣人堂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344/879856
除了历史和公民,你知道国文课纲也被调了吗?
国文课纲调了什么
去年年初开始,马政府一意孤行,坚持要推动一套几乎引起所有专业人士(包含学者、第
一线教师)反弹的高中历史、公民课纲“微调”,趁著十二年国教上路后,课纲必须立刻
跟上的时机点,想要强推这份毫无专业可言的课程纲要。
由于这份课纲的调性完全符应国民党典型的反民主性格,或删或改地去除了较进步的部分
,把许多开放给师生发挥、思考的部分钉死在戒严时代的史观上;内容上更无视三十年来
新的研究成果和出土材料,采取了陈旧的历史解释;加上程序上的黑箱,一年多来始终争
议不断。不,更准确地说,历史与公民课纲“微调”在民间基本上已经没有“争议”了,
谁对谁错其理甚明,只有政府还在继续装死而已。
但比较少人注意到的是,与此同时,国文课纲也被“微调”了。
在官方说法里,国文课纲只“微调”了两处。但是,对照若拿98课纲(以下简称“旧课纲
”)和“微调”之后的103课纲(以下简称“新课纲”)相比,政府很明显再次说谎。新
旧课纲主要有底下五个部分的差异:
一、教材当中文言文和白话文比例问题。
在旧课纲当中,文言文比例是累进制的是高一40%、高二45%、高三50%,各家教科书可保
留正负5%增减的空间。因为文言文对学生来说通常是比较困难、比较遥远而无切身关系的
作品,因此年级越低比例越低,基本还是顾及了由浅到深、由近及远的教学原理。
但在新课纲里,取消了各年级累进的精神,直接一笔规定总体文言文比例是45%-65%,没
有另订增减空间。也就是说,在旧课纲当中,文言文比例最多是45%、50%、55%;最低是
40%、45%、50%,白话文基本上还保留一半的空间。而在新课纲里文言文比例最低就是
45%,最高上限也猛然冲到65%。国文教材中向来弱势的白话文“保障名额”,会只剩下
35%。而在没有累进规定的情况下,学生可能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接触大量的文言文作品。
二、除了比例问题,文言文选材的内容也被调整了。
无论新旧课纲,最后都列了一份所谓的“编选参考”的清单,提供30到40篇文言文篇目。
实务上来说,虽然没有规定这些文章都要选,只是“建议”,但没有一家出版社敢独漏,
所有版本都会入选——因为大家默认考题会从这边出。在旧课纲里,编选参考清单有40篇
,其中台湾题材的有8篇;而在新课纲里,参考清单有30篇,其中台湾题材的剩下3篇。台
湾题材从20%掉到10%,前面条文保证的“应包含本土素材作品”完全是口惠而不实。
三、与国文相关的选修科目建议。
在旧课纲里,建议学校还可以开始其他与语文相关的选修科目:“国文教学除本科外,另
设选修科目:包括区域文学选读、小说选读、论孟选读、语文表达及应用。”但新课纲却
不知道为什么另外独立弄出“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一条,详细规定条件,但其他选修科目
却都没有提及。
新课纲将上述条文拆成如下两条:“(二)国文教学除必修课程外,另设中华文化基本教
材,以列为语文类选修为原则。该科目在三年选修课程中,每学期 1 学分,共 4 学分,
并以同一学年连续排课为原则。 (三)国文教学除以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为选修课程外,
另设选修科目:包括区域文学选读、小说选读、国学常识、语文表达及应用。”在实务上
,这么钜细弥遗的规定几乎是“强烈暗示”学校应该开设“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这个“选
修”科目,而其他选修科目真的就是“选修”,可开可不开。
这么详细的说法,也伤害到选修的精神和教师的专业自主判断——如果有教师觉得只需要
开设2学分可不可以呢?另外,“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在传统上也都是文言文(这点我也
觉得非常可以商榷,难道民国以后的思想史学者都没有选读的价值吗?),搭配上述文言
文比例的讨论,这几乎可以确定文言文比例最高可以冲破七成。
四、旧课纲的“核心能力”一节完全删除。
不管是新旧课纲,都强调国文科的目的是培养“本国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但两者的差
别是,旧课纲的第二个小节明订了关于“听说读写”的“核心能力”,在分别设定了三到
四个指标。虽然这些指标有些仍然略显含糊,但至少有比较进步的教育专业,知道必须透
过“核心能力指标”来确定该科目是否达成教学目标。但是,在新课纲中,这个小节完全
被删除了,一字解释都没有。这样一来,我们要用什么标准来确定是否教学成功?
五、最后,新课纲删除了旧课纲当中一条关于选文议题设定的描述。
旧课纲中有一条,说明国文课本选文应该尽量顾及的标准:“选文应语言晓畅、具文学性
,并顾及当代议题(如:海洋文化、性别平等、人权法治、生命教育、环保教育、永续发
展、多元文化等议题)。”而在新课纲当中,这条连“调”都没有“调”,直接删除了。
事实上,我认为这是新版课纲最不可原谅的部分。
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全世界的文学作品都致力于表达各种社会议题、透过文学的力量
与社会互动,不管是台湾还是中国都不例外。这也是为什么旧课纲将之纳入选文标准的原
因。不管站在统独立场的哪一边,凭什么可以忽视上述概念?这背后透露的是什么样的文
学想像?(文学不应该干政、只应该风花雪月,是吗?)如果说“海洋文化”是前政府设
定的文化政策方向,马政府不同意这个方针,那还犹有讨论空间,但你要凭什么理由告诉
我“性别平等、人权法治、生命教育、环保教育、永续发展、多元文化”这些议题不重要
,不必谈?
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国文课
老实说,跟历史课纲那种伤筋动骨的“调”法比起来,国文课纲还真的只是“微调”而已
。看似调整不多,但却都打在关键处。主要原因是……旧课纲本来就没有很进步,而少数
几个进步的地方(较高的白话文保障名额、较自由的选修设计、对当代议题的重视),通
通被新课纲打掉了。只改四处,却是一觉醒来就回到了戒严时代。——那个不但在政治上
比较不自由,连学术研究和知识水准都比较低落的时代。
所以,国文课纲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历史课纲的大幅“微调”那么危急,但只需小幅度修正
就能够满足国民党的需求,正代表这个科目沈屙与暮气之深,反而更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
。我认为正本清源,在于重新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文课。我在〈国文课应该要教
台语(及其他)的理由〉一文当中,就曾点出整个国文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意识”
,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教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教学是成功的、达到教学目标的。新课纲
开宗明义订下的课程目标有如下三条:
借由范文研习、课外阅读与写作练习,以增进本国语文听、说、读、写之能力。
借由各类文学作品之欣赏、思考与创作,以开拓生活视野,关怀生命意义,培养优美情操
,提升表达能力。
借由文化经典之研读,与当代环境对话,以理解中华文化与文明社会之基本价值,尊重多
元精神,启发文化反思能力。
先不争论那个硬要塞进去的关键字“中华”,我们就现实来考量一下,这目标有可能吗?
我们的国文课每周就四节课,每学期就十五周左右,你到底是要教语言能力(听说)、文
字能力(读写)、文学赏析能力、文学创作能力、日常生活的表达能力、生命教育、道德
教育(“优美情操”)、对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文化思考的能力……四节课,360小时
,你到底要教什么?怎么可能管这么大的范围?
我们要砍掉重练,这逻辑根本错了。我们必须把范围缩小,并且因应这个范围,重新调整
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我认为,以高中国文科的时数、以及其作为进入大学之前的预备学
术阶段这个地位来说,把标准放在日常生活能够实用的“听说读写”太低了,那应该是每
个人都必备的能力,在国民教育阶段(也就是国中)就应该养成。但要一次塞这么多东西
,也是过于超现实的幻想。
我认为比较合适的定位,应该是将国文科的目标放在“培养称职的文学读者”上面。我们
应该把学生教成好读者,而不是好作家,这一层认识会很大程度改变国文科的面貌。学生
的志向各异,而“作家”只是众多职业选择之一,就像我们不会以工程师、教师、医师、
政治人物为目标去教育学生一样,在以“通识”为原则的中学阶段,考量大多数学生未来
与文学的关系,将主要是以读者身份接触文学作品(而就算想成为作家的学生也必须是一
位读者),故培养文字读者才是更具有普遍正当性的,也保留了性向发展的弹性。
而什么是“称职的文学读者”呢?我暂且提出几个指标,还希望能有更多后续的补充:
学生应能对“文学”有基础的了解。所以,必须从广泛的阅读中,发现文学作品的共性。
比如说,理解“符合某种特征就是有诗意的”、“什么是好的文字”,这样抽象的价值判
断唯有从广泛阅读中才能归纳出来。
学生应是一个有弹性的、多元的阅读者,能够有能力和有意愿去接触各种陌生的作品,包
括不同的体裁、形式、手法、内容、议题、思想,不会因为作品的陌生而拒绝接触,这样
的阅读才能面对快速变动的世界,有自我更新的生产力。
学生应该要能够拥有自己的品味和判断。面对任何作品,他都能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
并且表达出原因。
综合以上,我认为在教法上,我们需要全面的革新。传统的背解释、背修辞对于培养上述
的能力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国文科的师资培育课程必须纳入真正的文本分析训练、和对
文学思潮的基本理解。而在考试制度上,也要压低选择题的影响力,尽可能透过申论题型
来磨练学生的思路和表达能力。在教材编选上,为了达到上述的目标,我们的课文应该满
足两个条件:(1)应该尽可能收录各种多元的作品,以让学生习惯面对其他文化的刺激
。(2)整体教材比例里,当代文学(白话文)应占大多数,并且当代文学当中的台湾文
学应占大多数,数量必须足以呈现台湾多元面貌。
也许会有人说,不是要多元吗?为什么要锁定在台湾上?因为在现实上,国文课本就是只
有76课的空间,“多元”必然有其极限(再怎么样也只能选76种作品),势必有所取舍。
而考虑到高中生对文学的认识尚浅,教学上仍应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接近高中生生活
的语言风格和题材背景来选取。
我在这里要正告许多致力于“去台湾化”的论者,在教材上优先选择台湾,不只是意识形
态上的考量,也是教育专业上的考量,这点在国文科和历史科都应该是一样的。所有具有
基本教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让学生学习新事物的重要步骤是“连结旧经验”,能够连结
的旧经验越多,学生的学习会越有效率。在教学上,教师也比较容易援引额外的补充教材
。——比如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类似风格的作品,或者邀请相关的评论者、学术研究者、甚
至是作家本人和学生座谈。
两者在教学效率上的差别,只要稍微想一下就很清楚了:目前为止台湾学生在国文科接触
的文言文比例始终不曾低于白话文,教学时数和学习心力的投入上,也是文言文高于白话
文,但如果我们进行人口普查,能够书写文言文的人多,还是能够书写白话文的人多?为
什么投入较多时间的区块,学习成就反而比较差?如果过往在教材、教学上被轻忽的白话
文都可以有较好的学习成果,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想必能真正提升全体国民的语文素养

此外,选择“台湾当代文学”也不会伤害到“多元”的诉求。因为事实上,台湾当代文学
的作品,多元程度远远超过现有的教科书。比如在旧课纲中,揭橥了“性别平等”作为选
择标准之一,实际执行程度却非常令人不满意——到目前为止,国文课本仍然没有任何一
篇同志文学或明确谈到同志的文学作品;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一篇女性主义作品。在
旧课纲中揭橥(然后新课纲删掉的)每一个关键字,都犹有更深化、收录更多元作品的空
间,比如谈到“人权法治”,大可以选录施明正描述政治犯如何被虐待的小说;谈到“环
保教育”或“永续发展”,历年也有非常多精彩的报导文学或非虚构作品可供选择。
最后,我认为大幅拉高教材中“台湾当代文学”的比例,并且因之革新教材教法和考试制
度,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那就是“拼文创”。如果我们真的打算将“文化创意”当作
下一个世代重要的获利来源,则整体国民的创造力必将决定我们的成败。
文学和其他纯知识性的学科不一样,它一开始就是一套弹性的价值判断体系,所有文学知
识的最终目标都是指向“创造新事物”,而如果我们能在中学生阶段就让学生习惯这种创
造性思维,无论之后他们会不会继续留在文学的领域当中——也许他会是电影导演、设计
工作者、舞台艺术、音乐创作者……各种创作性的后备人才——这都会是可以学习迁移的
经验。并不是只有文学能够建立这种创造性思维,但就目前的教育体制来说,文学是成本
最低、已有建制最完整的方法,可能性是最高的。国文科应当作为“教育”和“文化”场
域之间的一个枢纽,在这里,我们介绍了本国的重要作家,然学生尝鼎一脔,如有兴趣继
续探索,就可以轻易在书店和图书馆里面找到那些作家的其他作品,这才是一个正向的循
环系统。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国文教育和阅读市场完全脱节,后者完全跟不上前者,学生花大量的
精力去读当代读者已经不读、连在书店里都找不到作品、没有产业链可以衔接的那些文学
流派。把一代代年轻人困在遥远古旧的典籍中,却不让他们读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作品,终
至搞坏了阅读胃口,从此自绝于文学之外——这是国文科的课程目标吗?如果是,那这个
科目唯一的目标就是慢性自杀,亲手把文学给埋葬掉吧。
然后再对照这篇
http://udn.com/news/story/9/880167
那位偷渡改课纲的张大教授也有与会
所以国文科也被偷渡根本不意外啊
只能说 台湾最大邪恶组织KMT一定要在地球上彻底消失
作者: dan310546 (00)   2015-05-04 14:51:00
中华儒教基本教材
作者: zxxsd (巨巨小鸡鸡)   2015-05-04 14:52:00
作者: lturtsamuel (港都都教授)   2015-05-04 14:52:00
干 公民好忙
作者: Kay731 (K少)   2015-05-04 14:53:00
其实我觉得文言文那个还好说
作者: givar (....)   2015-05-04 14:53:00
老师呢?为何不串联?还是只有一些老师觉得有差?
作者: dearjohn (山本龙之介)   2015-05-04 14:55:00
国文~颗颗
作者: appoo (熊吉吉)   2015-05-04 14:55:00
马政府就是垃圾,烂招一堆正事不做
作者: ian90911 (xopowo)   2015-05-04 14:55:00
高调
作者: deepdish (Keep The Faith)   2015-05-04 14:56:00
文言文就给中文系大学生去学就好了 高中该多学法律常识
作者: O800092000 (漸升中醫診所)   2015-05-04 14:57:00
林背036 ya~!没害到大家 (先猜有人说036也一样啦
作者: GJ21 (GJJGGJJGGJJGGJJGGJJGGJJ)   2015-05-04 14:59:00
推~
作者: shihTWpeter (peterTW)   2015-05-04 15:00:00
作者: OoJudyoO (安康鱼)   2015-05-04 15:00:00
应该多给一些台湾文学 明明有很多台湾故事
作者: Formosan (天黑)   2015-05-04 15:00:00
作者: snbftmb (私心)   2015-05-04 15:02:00
文言文我一直觉得2~30%就差不多了。
作者: john50710 (孙胖)   2015-05-04 15:02:00
作者: GaussQQ (亮)   2015-05-04 15:03:00
历史课纲确实要争取,国文就随便啦,没差只是考试工具
作者: jimmy00520   2015-05-04 15:03:00
别在上文言文好吗? 感觉就是在洗脑一样
作者: crossmyheart (我发誓)   2015-05-04 15:06:00
高调
作者: TakeokaMiho (左手是影子)   2015-05-04 15:10:00
没差 国文根本没人鸟
作者: chemtcwu (chemtcwu)   2015-05-04 15:21:00
所以读理组就对了,我就不信kmt有本事微调微积分,理想
作者: fhsh115 (fhsh115)   2015-05-04 15:22:00
文言文我现在还是想不到要冲三小
作者: chemtcwu (chemtcwu)   2015-05-04 15:22:00
气体方程式以及动量守恒方程式
作者: serval623 (洛杉磯強姦人)   2015-05-04 15:22:00
知道能怎么办?自杀攻击吗?
作者: mkai (它口它口)   2015-05-04 15:30:00
高调
作者: louiswu (louis)   2015-05-04 15:31:00
有差?我高中国文老师从不教白话文都自读啊文言文真的出了考试外没什么用
作者: porfu (一个人)   2015-05-04 15:34:00
作者: eddie9301278   2015-05-04 15:36:00
马狗 还有什么贱招出一出吧
作者: cyclopesmk   2015-05-04 15:40:00
文言文拿来洗版蛮有用的啊
作者: shadow5402 (shadow5402)   2015-05-04 15:41:00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