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删
从我们这一代,考试与教育体制就开启了一连串的变革
国中基测初办
废除联考制
技职体系与一般大学体系之互通等等
但一路从学生身分到现在有机会兼课当老师,发现还是越来越糟糕。
我不是伟大的教育家,对教育学也不懂,但是我们从自己的经历发现了几个教育的大问题。
1.观念偏差:技职体系劣于一般体系
这是一直都存在的,但可能比我们想像的严重,就拿我曾教过的某市立国中来说,竟然有班导会硬性或诱导学生不要去选技职体系的学校.....。
让很多学子,在这种观念下,走了他不想走的路,成全的是部分老师跟父母的虚荣感。
2.宁愿拔草也不愿种花
有点抽象,简例来说,A生B生都很聪明,A生学测考了190分,B生考了180分
A生成绩单读来看是 国60 英60 数70
而B生成绩为 国90 英90 数0
这样的状况下,是不是B生的"专才"就被埋没了? (我绝对不会说我数学基测只考24分高职又被连当两年)
我们的教育强迫我们要跟别人一样,平头式发展,拉掉自己的特色。
高职曾经有个数学老师跟我说过,你连海龙公式都不会,跟垃圾没两样,一辈子悲哀。
好险我这个垃圾跑到资源回收桶里面找到生路了@@...
现在教育体制,就是在暗示我们,专注在不擅长的科目来拉高成绩(拔草),不用太发展你擅长的项目(种花)。
在我当老师的那段日子,我看到很多学生因此受挫,迷惘,失去自信....。
3.教育墙头草
还记得那时电子业夯到不行,随便一个学校都有电子电机机械等等相关科系,当然这也造就台湾电子奇蹟。
而现在餐饮科系又如雨后春笋般设立,一些招不到学生的科系,冠上"餐饮"两字都成为票房保证。
也许这种做法是因应产业变化趋势而生。但其实这就是种赌博,万一某领域产业突然失宠,台湾经济也要跟着陪葬。
当然,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是好事,但我觉得像针头策略般只集中一两个明星产业,是一种赌局。
资源过度集中,连带压缩其他产业(国家补助发展经费就是那么多,他多你就会少)
所以导致不受重视的产业,如传产类,人才,市场都出现断层,而获利不佳...。
为了获利只好压低成本(缺少足够人材开发与辟筑新市场)
除了压缩原料成本,22K也变成一个压低成本的手法...。
然后压缩到不能压缩,就出现黑心食品用品等以不正常获利的管道出现了....。
其次,常常会因为某个产业"好疑"有前景,许多新学校或新科系就会突然像春笋般冒出来。
间接引起滥系与滥校,就成为我们现在这样,大学录取率破100%的教育奇蹟....。
4.学识上假充足,心灵越趋空虚
学校授业,交授如何理性运算,逻辑运用。
但...却没有告诉学子,同情,同理,适当宣泄等感性领域。
告诉学子如何竞争,却忘了告诉他们希望才是成长的元素。
告诉学子要成为第一,却忘记告诉他们团队永远比单打独斗更有效率。
下课后顶着日暮,往补习班移动,补完习顶着星空往书桌移动。
他们,错过了黄昏的美,错过了月亮的指引,错过了星星的启发...。
缺乏灵魂的教育所训练出的军犬,我们怎忍心要他们改变这社会,承继我们得精神。
我们现今教育的弊病依然存在,少了名目上的考试,隐藏不了以成绩判定学生生死的事实。
证照考试充斥着补习所堆积出的专业与机械的心...。
很希望自己能带给学子坚韧与希望,虽然我只是渺小的存在,目前还没有大成就
但是我过往的路,仍尚可引导医些迷途的羊儿。
冀有能力的乡民与成功人事都能够发挥影响力,带给下一代希望,而不是长篇大论。
对我而言
教育,是用我们的影子,让他们可以找出光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