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面文化非常奇妙地把美国与日本联结了起来。
拉面可能是纽约现在最“潮”的平民美食,
我刚来纽约的时候,这边的日式拉面界,
差不多还是一风堂、鸟人、Momofuku这御三家垄断的局面,
其中一风堂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日本品牌,
鸟人(后来也并购了源自九州的品牌Hide-Chan )是日系老移民Bobby 宗像开的,
Momofuku则是美籍韩裔厨师David Chang 开的。
到此为止,拉面在纽约美食界的定位,
仍然是“民族食物”的成份多过于“流行美食”,
投入这行业的人,也通常是和日本有直接关系,或亚裔移民。
但是大概近两、三年,纽约的拉面店开始如同雨后春笋般成长,
受媒体瞩目的热度也急速拉升。
除了有日本人以“暖帘分け”的姿态直接进军美国
(像东村的味噌屋,老板是千叶县的味噌老店)以外,
更进一步的,已经开始有西方人跳入这个圈子里面。
而且这些踏入拉面圈的西方人,个个来头不小,
有的是本来就以美食记者或评论家为业的,
有的是因为工作或婚姻远渡日本,后来修业回国的,
有的是本来在米其林星级餐厅掌大厨,后来想自立门户者。
像近一段时间很有话题性的下东区的Ivan Ramen、布鲁克林的Ganso 与Dassara ,
在长岛城一炮而红的排队店Mu Ramen,都是这类有底子的人的杰作。
这种本来就有米其林主厨底子的创业家,
让纽约的拉面界进入一场空前的竞争与创意风潮。
这些人不但有扎实的厨艺,掌握食材来源,
心理面更懂得迎合西方人的口味,与美食媒体炒作之道。
作为世界两大重视汤头的菜系,很多法式料理的手法被融合到日式拉面里,
而且也推出了Wine Pairing(餐酒搭配),
这让“吃拉面”这件事整个拉高了不只一个档次。
久而久之,拉面在纽约,将不再侷限于“民族食物”的范畴,
而是成为一种各路英雄逞能斗才的创作平台了。
※ 引述《Howard61313 (船到桥头自然卷)》之铭言:
: 大阪拉面通 吃遍300间拉面店的纽约客 http://goo.gl/A5IBRF 朝日新闻 20150423
: 有位美国男性开了个英日语的部落格,并介绍许多关西的拉面店。拉面的口味因店家或地
: 区不同会产生相当大的差异,他深受其中奥妙所吸引,于是从4年前开始介绍了约300间店
: 。他充满干劲地说道:“希望可以帮到前来吃拉面的外国人和日本人。”
: 部落格的名称是“Friends In Ramen”,而网页最上头则写着“有纽约客舌头的浪速拉面
: ·程式工程师”的标语。
: “The noodles were curly and full of bounce(面条卷曲且富有弹性)”、“The soup
: was thin but fruity(汤头清淡但带有水果甜味)”。网页上,店家和菜单的照片旁罗列
: 著许多英文评论,同时也附上了日文翻译,像是“这里的拉面很适合喝完酒吃”、“拉面
: 通必去不可”。而这也显现出,作者似乎很熟门熟道。
: 写这些文章的人是居住在大阪浪速区、现年29岁的游戏开发公司程式工程师Benjamin
: Weber。他每周有2、3天会在下班后光临拉面店,并会把心得记录在部落格中。
: Weber出生于纽约,4岁时因父母买来送他的游戏软件而开始接触到日本文化。在沉迷于日
: 本游戏中时,他开始有了尝试自己制作的念头,于是在大学选择主修程式设计。毕业后虽
: 然进入了美国的游戏开发公司,但因为“想趁年轻时住在日本看看”,所以2年后便离职
: ,并在24岁那年搬到日本居住。
: 身为自由接案者的程式工程师,Weber一边着手移动电话的APP,一边尝遍都内各地的拉面
: 店。他不会因为只有一个人就不好意思踏进店里,而且每家店味道不同所以也不会腻。既
: 不会花太多钱,还可以在前往目标店家时顺便了解周遭环境,他认为这些都是拉面吸引人
: 的地方。
: Weber说道:“拉面的魅力在于,虽然只是料理的一种,味道和食材却十分多变。”汤头有
: 鱼类或鸡汤等丰富的口味,甚至会随着流行改变,其味道的多样化完全不输给纽约的著名
: 美食披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