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有哪间茶饮没有农药的

楼主: Schwinger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2015-04-23 16:13:50
※ 引述《ianlai (小赖)》之铭言:
: ※ 引述《spidina ()》之铭言:
: : 能不能推荐有哪间茶饮没有农药的
: : 喜欢喝茶的人总不会每天自己泡吧
: : 没有的话 至少在安全标准值内的茶店
: : 有没有这方面的八卦
: 可能要喝东方美人茶(椪风茶)
东方美人茶贵的不得了,最好的东方美人茶比赛茶都是10多万卖大陆的,来新竹念书
才知道东方美人茶这么好喝,我师兄常常带我去拜拜,顺便拿他泡的东方美人茶出来边谈
佛学边喝茶,真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啊
他说10多年他买的茶一朵花一斤才1500,现在因为茶叶都被大陆的土豪收刮走了
一朵花要托熟人买一斤还要3000! 还不一定有
: 这种茶理论上一定不会有农药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B1%E6%96%B9%E7%BE%8E%E4%BA%BA%E8%8C%B6
因为东方美人茶独特的熟果香和蜂蜜香气,来自小绿叶蝉的叮咬而产生,因而茶园若要
吸引小绿叶蝉群聚,那就绝对不能喷洒任何杀虫农药。
: 喷农药的话这种茶没办法做出来
: 台湾真是鬼岛 进口任何食品都不用检验的吗??
茶叶这种东西喔,坦白说基本上目前是无解,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买台湾之外的茶叶
还有大型连锁饮料店的茶叶最好不要买,反而是当地小型的饮料店比较安全,因为台湾的
茶叶无法供应这么多的市场,大型连锁饮料店一定都是外来茶,光是价格就差几十倍了
但是即使是台湾的茶叶,还是有农药残余之顾虑,但是茶叶不可能没有农药的,跟你吃
的蔬菜,差别在于毒性多寡,多喝开水解毒吧?
八卦是
小时候我们内地乡里就流传一句话,内地只能种茶叶,槟榔和梅子(当时没有高山蔬菜)
现在好像连梅子都很少,现在鱼池的红茶日治时代就有,台湾有些人认为红茶是低级茶种
后来是因为槟榔价格崩盘才改种红茶回去,鱼池那里适合种植红茶
推荐一下类似南投水里的优之茶这种认识茶农的店,因为他们店的茶都是认识的茶农买
的,绝对是安全的.主人天天喝好几杯,可惜我只能好几个月才去买一次
其实饮料店和茶叶的问题很久就应该要检验了,可惜台湾人是健忘的
http://ppt.cc/qanc
台湾茶的乌龙乱象 2010年10月
台湾人喝的是“正港”台湾茶吗?大陆观光客在台湾买的就一定是台湾茶吗?
答案仿佛越来越不肯定。
人说,茶黑黑,真正懂得识茶形、赏茶舞、闻茶香、观茶色、品茶味、读叶底的,
能有几人?
一位资深茶人则语出惊人地表示,台湾茶市一言以蔽之,就是“你骗我,我骗你”。
“乱才好,市场越乱越有赚头!”另一位不愿具名的茶行老板如是说。
年初,监察院针对市售茶叶原产地标示不实及农药残留检测宽松问题,对行政院卫生
署及农委会提出纠正。
纠正文指陈:进口茶与台湾茶无论混充比例如何,都一律标示“台湾”为原产地,显
然不合理;并质疑卫生署对于国外进口茶叶查验的规定,较台湾出口日本茶叶的报关规定
宽松,危害国内消费者权益。
一纸纠正函掀开了茶壶盖,众人窥探下,才知自己白白喝了数十年的台湾茶,却连它
是“农产品”或“加工产品”都搞不清楚,“台式茶”和“台湾茶”更暗藏玄机。这对消
费者固然不公平,对茶产业也非好事。
台湾找茶
台湾茶的产量原就稀少,再加上近十余年来冷冽清幽的“高山茶”当道,茶区往高山
发展,平地茶区逐渐缩减,因而整体茶树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逐年降低。以2009年来说,
栽植面积约1万5,322公顷(每公顷产量约1,128公斤),年产量只有1万6,780吨,其中产自
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正统高山茶更只有寥寥6,000吨。(见后页表)就全球茶叶年产量350
万吨(红茶、绿茶合计)来看,台湾茶只是九牛一毛,数量微乎其微,根本难与中国、印
度、肯尼亚、锡兰、印尼、越南等主要茶产区抗衡。
此外,过去30年来,国人的“人均茶叶消耗量”从0.2公斤成长为1.8公斤,一年总计
消耗4万1,400吨;而2009年台湾茶年产1万6,780吨,再扣除出口9,556吨(日本、欧美、
中国),“差额”高达约3万4,000吨,根本不够喝,还得靠进口来补不足。
台湾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根据海关进口资料统计,2009年台湾进口茶叶2万7,734吨,
其中多数为制作茶包、瓶装茶饮的红茶、绿茶等大宗茶(2万2,000吨),乌龙、普洱等
“特色茶”只占极少数(3,000吨)。在进口茶大军压境下,要买到“正港”台湾茶,不仅
要有熟人,还要碰运气,特别是这几年独占鼇头的台湾高山茶,更是没有门路的
“圈外人”难以“染指”的。
对台湾“假茶”泛滥向来感到痛心的玥饮轩感官新茶艺老板蓝振天指出,以中部山区
为主的高山茶来说,每年春、冬两季区区6,000吨产量,光是就近销往台中一地就不够,
何况还要外销或透过小三通、茶商携带出境等管道外流,以高价卖往大陆?
物以稀为贵,“抢茶”日趋白热化,有钱还不一定买得到。
蓝振天举例,海拔2,500公尺、有台湾“高山茶王”之称的大禹岭高山乌龙,现在一
台斤(600克)1万2,000元都抢不到,去年为了抢茶还闹到开枪打死人,由此可见台湾高
山乌龙“有行有市却无茶可卖”的窘境。
坐以待茶?
在需求远大于供给的情况下,越南茶、大陆茶混充台湾茶销售的疑云,多年来一直
甚嚣尘上。
去年底,媒体大篇幅报导指称,许多大卖场销售的自有品牌茶叶、茶包,以及知名
大厂的茶饮料,几乎都是从越南进口茶叶,在台湾加工制作,却以台湾茶的名义在市面
上贩售。
除了从越南进口由台商投资生产的越南乌龙茶外,在大陆生产、“档次”较高的“台
式乌龙茶”,尽管仍属禁止进口项目,却往往挟带在普洱茶里,或透过小三通、第三地转
运等模式回销台湾,数量也已相当可观。
据闻,部分本地茶农根本不用生产,只要“坐以待茶”,进口这类又便宜又源源不绝
的“台式乌龙茶”,直接在茶区拼配贩售,还美其名“自产、自制、自销”,就能大赚价
差。
台湾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总干事范德光指出,政府自从2001年开放中国普洱茶进口后
,数量从每月数百公斤节节高升,今年4月甚至暴冲到56万余公斤。
“普洱茶一向被称为‘臭普(台语)茶’,台湾人有这么爱喝吗?”范德光表示,其中的
玄机明眼人一望可知。
不过,关于被监察院纠举的“茶叶原产地标示不实”一事,制茶公会有话要说。
“放眼全世界,只有台湾将茶叶归类为农产品!”总干事范德光指出,茶叶不同于蔬果等
“生鲜”农产品,应属农业“加工”品。由于政策上的混淆,农会或茶商也一向不说“实
话”,才会产生执法上的困境。
而依照卫生署进口货物原产地的认定标准,只要在货品“加工制造”的过程中,完成
重要制程或附加价值率超过35%,其加工者所在地即可标示为“生产地”。
依此标准,如进口生茶(粗制茶)在台湾经过焙火、口味调整等加工,茶叶无论
“实质转变比例”或“附加价值率”均已超过35%,按规定本来就应该标示产地为
“台湾”。
现任公会顾问的前理事长黄正敏也以英国知名的“立顿”为例,其茶原料来自全球
十几个国家,那么产品包装上的“产地”应如何标示?大家都知道英国本地不产茶,但由
立顿英国厂加工出口的茶,包装上“产地标示”就大剌剌写着英国,也从来没有人质疑。
会“拼堆”才是专家?
媒体争相报导台湾茶掺杂进口茶贩售后,茶叶“拼堆”一事浮上台面,掀起了一场风
暴,消费者心里难免涌现一种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但熟知茶事的人都知晓,就像威士忌“混桶”或“混场”调合风味一样,茶叶拼配其
实早已行之有年,唯独消费者傻傻地不知其中的门道罢了。
“茶叶混堆本就是‘合法’的,”黄正敏再以英国立顿红茶为例,为维持一贯的、属于立
顿独有的风格和品质,立顿团队广泛蒐罗来自二十几个国家的红茶,不断进行混调,才找
出“最被消费者接受的风味”。
“拼配本来就是茶农的技术,”玥饮轩老板蓝振天也指出,真正懂茶的人才会“拼堆”。
他说,天候状况不同,采收的茶品质就不同,例如下过雨后采的茶比较“涩”,同一位茶
农,因掌控“杀青”(即以高温让茶叶中的酵素停止作用)时间点的差异,今天做出来的
茶也不会和昨天完全相同,自然需要藉拼配加以调和统一。
连台湾首屈一指的茶叶检验专家、南投县名间乡农会总干事蓝芳仁都说:
“会拼堆才是茶叶专家!”
根据他多年的比赛茶评审经验,虽然评审较倾向将“特等奖”颁给“单一茶场”茶农的产
品,以鼓励辛苦种茶、制茶的茶农,但他不讳言,茶商若将“香气好”的茶与“喉韵佳”
的茶“拼堆”在一起,“人定胜天”下,经常能在三、五千个样品中脱颖而出;近年,老
经验的茶农也开始学拼堆,茶商的工作已逐渐被茶农取代。
蓝芳仁指出,拼配有时还是必须的,如强调健康瘦身的市售瓶装茶“每朝健康绿茶”,曾
因被验出“茶单宁”(即茶多酚,具收敛、消炎、解毒、帮助消化等功能)不足,被要求
下架。事实上,台湾茶尽管香气浓郁,但春茶、冬茶因气候关系,茶单宁含量较少,在萎
凋、搅拌等发酵过程中又会氧化减少,要想达到所谓的健康效果,不拼配进口茶是很难“
过关”的。
高海拔迷思
拼配或许有其专业上的考量,但若纯因利益考量而故意“指鹿为马”、“张冠李戴”
,拿低价位的次等茶来鱼目混珠,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量不够才会作假茶,”蓝振天点出症结。
例如早期包种茶,以终年云雾缭绕的北县坪林价格最好,“那时1台斤就可以卖到
3,000元。”但价格再好,毕竟产量有限,茶季未到就已引来一堆茶商上山“划地”包场,
茶农自己手上留存的反倒有限。而同样是包种茶,邻近的石碇就只有1台斤五、六百元的
行情,于是坪林茶农转批石碇茶来混充“作假”,再以高价卖给来坪林游玩的观光客,不
明就里的游客,还以为自己以便宜的“产地价”买到好茶而沾沾自喜呢!
台湾人不仅迷信产地,也迷信海拔,以海拔来定茶的价位。同样地,茶黑黑,消费者
哪里看得出来眼前这杯茶的海拔高度?
“其实,海拔高度纯粹是一种迷思,”蓝芳仁指出,台湾海岛型气候再加上北回归线
穿越,种茶有无法取代的天然条件,但却不见得海拔越高,茶的品质就越好。
“日夜温差大才是重点,”他指出,最好的台湾茶生长在海拔高度1,500公尺、北回归线
附近、日夜温差达摄氏18度,如阿里山的石卓、竹崎等茶区;而当海拔高度达2,500公尺
时,基本上温度太低、光照不够,茶树连存活的养分都不足,哪有余力散发什么香气?
台湾茶?进口茶?
要如何鉴定“正港”台湾茶?问10个人,可能得到11种不同的答案。
因为大陆和越南生产的“台式乌龙茶”,说穿了都是10年前从台湾移去的,DNA自然
与台湾茶相同,农委会的官方说法则是:“目前茶叶原产地鉴定技术未臻成熟,仅能以外
观及官能品评方式,进行品质优劣的分级。”
桃园茶业改良场制茶课长陈国任则指出,不同于包裹成球形、面积小、不易碎的高山
乌龙茶,文山包种茶的条状茶形一压就碎,不利运输进口,比较没有进口茶混充台湾茶的
问题。目前市场上最难辨识的应该还是高山乌龙茶,由于进口的高山茶也都是台商经营的
,无论茶种、技术都与台湾茶“系出同门”,“就连行家都不一定能辨识,何况是消费者
!”
不过,近年走红的“东方美人茶”就逃不过专家的“法眼”。
陈国任指出,东方美人茶又名“白毫乌龙”,因有“小绿叶蝉”吮食及不能施药而闻
名,以新竹北埔峨嵋为最大产区。因为虫咬,东方美人茶有着特殊的蜂蜜香与熟果香,且
茶叶色泽鲜艳,白、黄、红、褐4色兼具,独树一格,是外来茶无法混充的。
即使如此,今年7月新竹茶区评鉴时,遭淘汰的外来茶比例仍高达37%,这当中还不
包括以本地茶与外来茶“拼堆”过关的,由此可见台湾外来茶比例之高。
“是真是假姑且不管,以品质论好坏,才是基本原则。”在务实、承认现实的前提下,陈
国任强调,只要品质好、风味佳,并且将产地比例“如实”标示出来,不以高价或广告辞
令欺瞒消费者,他们也就予以“默许”,不会刻意区分是否为“拼堆”茶。
“产地已经没办法辨识了!”茶叶进口检验、产地鉴定专家蓝芳仁指出,1995-1999年间
,越南、印尼、中国的台式乌龙茶刚种,“新欉有新味”,很容易从“山头气”辨认出
来;但经过4-5年间........
以下无法复制自行看www网页
作者: LJY99 (黑框眼镜)   2015-04-23 16:27:00
小型茶饮更危险!
作者: renfro928 (who will be the next)   2015-04-23 16:28:00
制茶工会是茶商角色,还有名间乡的大茶厂进口越南茶最多,进入台湾后混茶卖饮料业者。就这些既得利益者把市场搞这么糟糕。
作者: LJY99 (黑框眼镜)   2015-04-23 16:35:00
有认识的也不会说实情! 采收后每批送检,他们办不到太天真还是太傻?检验只是手段之一! 讲坦白这些茶农哪个有懂低残留概念你确定要来跟我谈茶!?商人就是商人! 别扯远,请拿出今年送检几次药残跟重金属还有施药期和采收期记录来看看……为了抢收,有遵循规范,跟药检保证吗不敢提出来? 就别嘴说东西多好,没残留啦
作者: gay7788 (批踢踢喵勃哑)   2015-04-23 16:52:00
自行送检有用台湾就普天同庆囉~~~~~推原PO
作者: LJY99 (黑框眼镜)   2015-04-23 16:56:00
检验数字会说话! 但嘴巴宣称的,每家都说自己的最好……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15-04-23 16:56:00
东方美人最大购买者都是台湾人一朵花很好买好不好
作者: LJY99 (黑框眼镜)   2015-04-23 17:01:00
然后你口中的不入流,却是台湾最欠缺的生产履历追踪追溯这样还敢说茶农素质很好!? 风险隐患管理都上不了台面不然这次怎么会爆出这么大的事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