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地理系 地质系 土木系 地球科学系有啥差?

楼主: nickstarwind (未来在手中)   2015-04-21 16:36:36
※ 引述《kmsh710627 (平兄)》之铭言:
: ※ 引述《heero0333 (hero)》之铭言:
: : 如标题
: : 地理系 地质系 地球科学系 土木系
: : 到底有啥差别
: : 是不是课程里面几个选修稍微换一下
: : 名字就变惹
: : 还是真的有差?????????
: : 地理系? 地质系?
: : 到底有啥差?
: : 还不都文组?
: : 还不都理组?
: : 有挂吗?
: 小弟地质鲁蛇
: 土木系 地质系 地理系的课都修过,略懂彼此的性质与差异
: 以下做个简单的介绍
: 土木系:工学院,包含大地、结构、交通、水利丶营管丶电辅
: 真正跟地质系关联最多的部分就是大地组,像我们常见的边坡挡土墙与地质改良都算,
: 其他的部分,就没什么关连了。
: 地质系:理学院,大部份的人对于地质系的了解就仅限于中学地科,但中学地科提到的只
: 是地质
: 的皮毛,非常的简单,实则不然,因为地质学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存在非常多物理、化学
: 、数学与生物的观念,相当的复杂;一般而言地质的研究领域可以分成传统地质(跑地质
: 调查,根据野外的资料来推测大地的历史)、地球物理(地震学、大地动力、重力等)、
: 地球化学(同位素分析、定年等)、构造地质(探讨大地构造的运动)、岩石矿物学、火
: 山学、石油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矿床学、古生物学等等,这些都是地质系
: 在研究的领域。简单来讲,就是深入了解地球就是了。
: 地理系:包含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主要是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像是人口变迁
: 、都市变迁等等,其研究包含了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范畴;而自然地理的部分,主
: 要是地形学,但是这领域同为地质系的研究领域,所以自然地理发展有限。
: 地球科学系:在台湾,其实就是地质系,像是成大地科、中央地科等,多以地质领域的研
: 究为主,而我们以前地科学的气象、天文等,在台湾多是大气系的领域。所以台湾各大专
: 院校的地科系,除了部分老师有在做天文大气等相关领域,要不然大部分都在做地质的研
: 究。
: 讲那么多,做个总结:
: 土木系大地组:利用工程的方法解决地质的问题。
: 地质系:探讨大地的历史,了解地球的特性,进而应用于人类的生活当中(能源、灾害等
: 等)。
: 地理系:探讨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 地球科学系:就是地质系。
: 台湾其实很可惜,矿产不丰富,所以地质的待遇远不及矿产丰富的国家,不过也不会太差
: 就是了,而且不用卖肝,还可以亲近大自然,欢迎有志之士一起加入地质的行列~
小弟地理鲁蚯蚓 念过师大/台大 修过地质/地理/城乡所(算一点土木领域?)
对于地震一事看法可参酌看下面几个研究面向就知道这三者研究典范不同
而各学科内的次领域也有不同的研究主题。
地质:
<花莲地质特性影响地震P/S波传导速率研究-以2015年4月四次波比较为例>
<地震规模能量释放与地层结构之交互作用>
地理:
人文: <花莲震灾救援行动组织发展-社会结构/能动的检视>
<震后花莲产业升级革新-以震后新兴OO产业为例>
自然: <重大自然事件下海岸迁异变化-以花莲地区五十年海岸线迁异>
<崩塌地形变迁因子比较研究-以震前震后之地形因素多变量权重分析>
技术: <卫星影像分析花莲震灾规模及重建区域之评估>
<地形高程模组(DTM)重构花莲地质敏感分布区>
土木:
<漫散振动理论应用桥梁防震结构评估研究>
<边坡工程材料耐震性评估>
结论:
其实各学科边界互渗,真的很难做出一个结论,尤其是各学科皆有本位主义
这领域是哪个科系做的好?
这个主题应该是什么背景的人在做?
在自然/社会科学界内 每个人心里都有定见 都有争论
自古文人相轻 到现代不论是是社会或自然领域都是如此
不过鲁蚯蚓我任微 只要研究有所成果 对人类知识范畴的边界 有所突破
像这样: O → 凸
只要是一点突破 都是很珍贵的 所以只要有所贡献 我都非常尊敬这些研究者
最后硬是要做个总结下面可参考
地质系:关注自然特征,以实证科学为主体,归结地球特性,了解地球。
地理系:以工具(地图、影像分析)/材料(访谈、统计资料)为主体
或以社会/经济/政治/各主义(女性/解构/自由化)等面向切入
将研究主题构建于这两者(工具/材料)的剖析归纳
多具有人类/社会/自然三者、或二或三的互动面貌。
土木系:细分多组,每组研究主题面向歧异甚大,以常见的两组概论
交通规划→略重规划设计,近来多重数据分析,ex车流量交通设计改进
部份领域如GIS或模组分析跟地理系技术分析可互通
大地结构→注重工程技术解决既有现存的问题
如材料应力分析、结构设计改善、建筑耐震评估等
感谢亚纶 赞叹亚纶 (地质与雨水研究专家)
让大家一起回顾学思历程 了解这些学科在研究典范上怎样不同的课程
(话说这应该是研究方法论内容了)
作者: milulite (miluli Te)   2015-04-21 16:40:00
作者: mvpdirk712 (Lumia 5566)   2015-04-21 16:40: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