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izumaru (8-BALL)
2015-04-06 23:02:52※ 引述《Hudba5566 (音乐5566)》之铭言:
: 这两三年台湾各地开了许多独立书店,成了许多文青交流地
: 例如:后门咖啡(台北)、水牛书局(台北)
: 小小书房(新北)、小间蔬菜(宜兰)、荒野梦二(桃园)、
: 水木书苑(新竹)、东海书苑(台中)、虎尾厝(云林)
: 洪雅书店(嘉义)、府城旧册(台南)、三余书店(高雄)、
: 晃晃书店(台东)
: 店内型态很多种,
: 咖啡、有机蔬菜、讲座、工作坊、文创品、展览
: 用“柑仔店”的概念在用心经营,和读者博感情,经验交流。
: 书价也至少9折,有些会卖二手书,
: 全都是精挑细选抓住读者胃口。
: 没想到这些店异军突起,杀出一片天,吸走连锁书店客群!
: 我还听说有些书先抢先在独立书店发行,只有那才买得到,
: 跟独立出版社联合对抗大鲸鱼的财大气粗和剥削。
: 有没有台湾独立书店正夯的八卦?
你写得真的很像叶佩雯,而且基本上好像都已经被你讲得差不多了,难怪骗不几个推啊。
基本上你这篇问挂应该这样问:
大家好、搭ㄍㄟ厚、台嘎猴,小妹我最近发现台湾开了很多独立书店喔,
请教各位葛格,开独立书店真的很独立吗?有谁可以介绍有趣的独立书店让小妹参考吗?
然后呢?这样的文章大概也是十推内,没回文吧。
因为根本就没多少人去逛独立书店啊!!(翻桌)
不过你很幸运,虽然没有钓出独立书店老板回你(好比说,荒野梦二的店长银快,
在ptt也有帐号),不过却钓出藏书界的竹野内丰来跟你聊聊。
其实“独立书店”是相对于“连锁书店”,指当地人经营的小书店。
仔细一想,这样的书店其实不少,小时候我们街头巷尾的书局就差不多是如此。
不过近年流行的“独立书店”,主要还是指有个性的、以卖书为主的书店。
近年来独立书店之所以崛起,当然与文化部“文化部推动实体书店发展补助要点”有关,
当然文化部该不该补助开书店又有争议,请君自行Goole,
不过对于书店变多,是我非常乐见的。
开书店最大的难题就是经营不下去,这几年来我看着许多书店开了,又倒了。
光在八卦板看看正面态度推/回你文的人有多少,
看看每一季就有人问一次实体书还有没有未来的八卦,你就可以想像开书店的困难。
开书店最大的竞争者是网络书店,由于小书店进货少,出版社往往不愿意卖书给小书店,
你可能会说有钱赚出版社还不赚啊?可是现实是出版社卖那几本书给小书店,
利润扣掉运费人工,再扣掉未来书卖不出去可能退书的运费人工,有可能真是没钱赚的。
所以现在有许多小书店用“团购”的方式向出版社进书,或承诺绝不退书等方式,
希望能让出版社心软,愿意“作善事”把书卖给小书店。真的,开书店很卑微的。
讲个八卦,先前就有一本专门介绍独立书店的专书,出版了之后你猜怎么著,
出版社居然不愿意把书卖给这本书里面介绍的小书店。
这举动不禁让人心寒,你出版社写这本书,究竟是纯粹为了赚钱?还是真的想扶持书店?
有些书店由于不愿意再跟网络书店这个巨兽硬碰硬
(有时网络书店的售价,甚至比小书店进书的成本价还高),因此把目标放在二手书上。
卖旧书虽然省去与出版社讨价还价以及与网络书店打硬仗的工夫,
然而旧书的来源、搬运、整理、标价等等,又比卖新书复杂得多。
总之,开独立书店,绝不能真的“独立”,
现在的策略大多走向联合小书店的力量力求突破。
但是,老板的内心要真的够“独立”才行。
顺带一提,由于近年来独立书店兴起,介绍独立书店的专书、旅游书也很多,
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独立书店观光客”。
这样的观光客,真的会拿着介绍独立书店的书或地图,到店里逛一圈,打卡,拍照,
在脸书留个“文字 在 午后阳光的书店 书柜缝隙间 跳 跃”之类的文青状态,
他们有时会买书,有时不会。这样的观光客多了,其实对书店也很困扰。
台南的草祭书店就是不堪其扰,才变成会员制。
不过有位旧书店老板说,“路人来久了,也会变成客人。”
独立书店的老板还是喜欢看着有许多客人涌进店里,默默看书的景象。
至于客人买不买书,倒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开店为了赚钱的话,那早就不该开书店了!
这样的人情味,才是独立书店的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