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联合新闻网
2.完整新闻标题:
妈祖爱看辣妹? 传统阵头何去何从
联合报/施鸿基、袁志豪、苏士尧 制作
图/本报资料照片、摄影师周建芳提供
资料来源/台湾民俗文化研究室、林茂贤老师网站
2015.3.30
传统文化转变
台东天后宫元宵遶境近二年开始出现辣妹身影,游行时播放的音乐也不再是消灾祈
福的经文,而是小苹果等时下流行乐曲;辣妹性感的妆扮虽引发争议,却也吸引许
多过去对庙会活动没兴趣的人们,流行乐曲也让年轻一代现身参与。
然而,传统老一代人士不能接受;天后宫主委林有德认为遶境已经逐渐变质,遶境
目地本来是为地方祈福、消灾、解厄,如今有些参加的庙会、神坛却让它成为嘉年华
会游行,只剩下热闹,传统意义正在丧失。
今年元宵遶境16支优良阵头队伍今天出炉,上午在市公所礼堂颁奖,评选重点为传统
阵头表现及守秩序情况;优等得奖寺庙包括邢福一家、瑞和金母堂、宣灵堂、台东
龙仙救世殿、台东重阳宫、济世慈惠堂等。
谁还记得传统艺阵?
太子团
太子爷哪吒身负护驾的责任,神气活现的大眼睛加上深陷的酒涡,流露出孩子特有的
天真稚气,普受民众青睐,成为最受瞩目的阵头;也因为太子爷顽皮爱玩、活泼好
动,后来神偶成员又增设济公,帮忙约束看管。
据了解,电音三太子约在9年前起源于嘉义朴子、云林北港一带,当时神明大轿很早
就配合电音舞曲,而三太子阵头因为表演太传统,面临瓶颈;业者为求生存,把流行
的台客舞曲搭配三太子,没想到大受欢迎,更开创潮流。
艺阁
古色古香的传统式花车,车上由真人扮演各种神话、戏剧人物,并布置有花草树木
的亭台楼阁,借此呈现民间传说或小说戏曲之故事情节,可分为“装台阁”及“蜈
蚣阁”两种型态。
装台阁是在木座上装置楼台亭阁,由孩童扮演历史或戏剧人物,或坐、或立于台上;
蜈蚣阁则是以多个艺阁串联而成,行进时宛如蜈蚣行走,因此命名。
八家将
家将是指司法类神明的专属部将,负责保护主神并执行驱逐邪煞、缉拿恶鬼的任务,
其地位相当于人间警察;八家将、什家将、官将首一般都归类为家将,“八”是由八
位组成,“什”指人数众多,官将首则是三至五位即可成队。
八家将包括范、谢、甘、柳将军及春夏秋冬四神,其中范、谢二人是七爷、八爷,甘、
柳则是捕快,负责缉拿恶鬼;四季大神则是春、夏、秋、东四神,负责审问、烙烧、恐
吓恶鬼。
醒狮团
醒狮又名“广东狮”、“南狮”,流行于中国两广地区,俗称两广醒狮,据说发源于
广东佛山与鹤山地区,后来传入台湾;醒狮除了祈求祥瑞之外,更展现精湛的特技表
演,诸如踩梅花桩、过独木桥、过三山、空中舞狮等。
其中最特别、也是节目高潮的是“采青”表演,“青”阵是以蔬菜、橘子和红包摆成
一个阵形,舞狮者必须利用高超的智慧、精湛的武艺和熟练的技巧,配合步法舞得栩
栩如生,相互合作来破阵采青,表现好彩头的意涵。
宋江阵
台湾中南部民间常见的武术性阵头,大多分布于彰化以南,相传起源于《水浒传》中
宋江征讨方腊攻城的武阵,另外也有学者认为是源自明代的军事训练;组成人数通常
以三十六人、七十二人为主,有的甚至达一百零八人。
宋江阵演出时,成员手持各式兵器排成二列,由掌头旗者领队排成圆圈向宋江爷行
礼,之后做各种阵式表演,如:八卦阵、蜈蚣阵、黄蜂结巢、五花阵、攻城等,并
搭配单人或双人以不同武器对打,最后众人以举兵器欢呼收场。
车鼓阵
车鼓,又称“花鼓”,是长江一带的花鼓,流传到南方后,融合当地的音乐、民歌,
发展成故事表演性浓厚、又带有趣味的歌舞小戏,在明末清初时随移民传入台湾;
因表演充满活力、朝气蓬勃,自由且通俗化,故能普遍流传于民间。
车鼓的表演很自由,举凡庙埕广场、街道小巷,皆可演出;演出人数不固定,但至
少有丑、旦两个基本角色,两两相对、边唱边舞、眼神灵活、动作轻快,表演的戏
目有取材自民谣、传说,也有描写男女私情、规过劝善。
学者评论:文化可能断绝 vs. 方向民众决定
台东大学教授赖亮郡:全台湾庙会活动这几年变质较严重,可能与缺乏相关规范、年
轻人不了解庙会活动本质有关;遶境的意义是消灾祈福解厄,透过科仪、阵头重整宇
宙秩序、社会秩序,让一切秩序恢复平静。
但如今各地普遍可见钢管辣妹、劲歌热舞取代阵头,若再不从教育着手,将精神传承
下去,树立相关规范,设法保存固有宗教文化,再过一个世代,传统文化可能就要断绝。
会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二,一是阵头维持训练要较多时间和成本,宫庙有意愿投资
的不多,宁可找辣妹热舞;二是年轻人想法不爱受约束,喜欢以花俏、有噱头的方式
表现自己,因而让阵头越来越徒有华丽外观,缺乏内涵。
文史工作者姜柷山:民俗都是会改变的,时时都会掺进新元素,不能太过反对;既然
目的是要保佑民众平安,可由民众取舍,只要民众喜欢,神明应该也会喜欢。民俗文
化的传承,最后还是由大多数民众来决定方向。
民众意见
美发师(不具名)
辣妹、热舞当然不行,失去了以前尊敬神明的心;古礼有其意义,辣妹根本是人爱看,
和神明无关,不必打着神明名义当幌子来破坏传统。
家庭主妇邱清美
变化是时势所趋,难以阻止,像现在遶境放的音乐都是年轻人喜欢的热门歌曲,虽然
不一定赞同,但可以理解;个人是怀念过去的文化,不过都可以接受。
业务潘圣旻
支持新的作法,有趣又吸引目光,文化要能传承,就是要有变化、注入新生命;现在
加入新的歌曲、舞蹈表演元素,让遶境活动更加活跃。
3.完整新闻连结:
http://theme.udn.com/theme/story/6774/805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