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是内科主治医师,弟弟是实习医师
而我大学和研究所都是就读国立大学法律系
目前论文题目也和医疗法律相关
发这篇文没有要战的意思,两边学业和职业环境都接触过
先回卦好了
原PO问的是‘医师修法律学分考律师’VS‘律师考医学系’
先提出我自己的看法
这样犯了类比错误
我念法律系很讲求逻辑正确
不同的事物不能互相比较
正确的类比方式应该是‘医师念法律系考律师’VS‘律师念医学系考医师’
台湾现行制度对于法律专业人士的‘资格’认定很宽松
以至于非正科班出身的业余人士都可以靠修学分的方式取得律师国考资格
修法律学分班有多轻松? 不过夜间部MBA水准罢了
所以如果一个人头脑聪明也够努力
修完学分拼律师执照考试不困难
不用上什么课也不需要实习去补习班冲个2-3年就可以
反观律师如果要取得医师执照
必须先回头先拼高中学测和指考
再念6年医学系和1年实习才能考医师执照
哪位律师可以再浪费这7-8年的人生来搞这些?
所以才会出现一个假象
好像医师转律师很容易、律师转医师很困难
我们再来看看律师和医师取得执照人数(以102年为例)
律师 第二试(10月) 总到考人数 2684人 总录取人数 892人
医师 第二试(2月+7月) 总到考人数 2834人 总录取人数 1331人
各位可以看到律师录取率和录取人数都是少于医师的
请不要再说律师比较好考这样的事了
这只是不同制度造成的错觉和假象
有人会问这样的制度是好是坏?
个人认为是坏的
医学系这样严格的训练过程有助于医师素质提升
不会因为擅长考试或运气好就过关
反观法律系
很多半路出家的律师和司法官其实没有多深厚的法学涵养
如果只是办办民事小案是看不出什么毛病
如果用这些人来治国立法往往是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