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 文长~~~~"
各位版友大家好
因为我之前念书有碰到日治时期市场这块
所以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为什么日本人来到台湾以后要处理市场的问题?
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讨论:
1.税收不足
有看过台湾BAR的人都知道,日本在甲午战争战胜清朝取得台湾之后,
其实面临了财政严重的负担与统治台湾的治安困扰。当时能够替总督府筹
措财源的,除了大家都知道的鸦片与樟脑专卖之外,其实市场的税收也替
总督府赚了不少钱。在1905年总督府公布〈公共卫生费整理规则〉之后,
将市场也当作公共卫生的管理范畴,透过收买或者征收将从清代以来自由
经营的市场都收归公有,并交由当地的街庄来经营(如同现在的乡镇市)。
这是总督府要管理市场的第一个理由。
2.卫生&安全堪虑
虽然我们都知道日本殖民时期改善了台湾诸多的卫生环境与防治传染
病,但是我们对于清代台湾人的卫生习惯其实不是很了解。清代的台湾人
对于肉类的选购标准非常特别,他们认为只有爬满苍蝇的肉才是新鲜可口
的,此外对于屠宰之后的内脏血水都认异的弃置在地上,而猫、野、老鼠
在其间穿梭啃食也不以为意,当太阳照射在这些积满血水、内脏的地上,
那种味道我想是无法想像的,所以日本人来到台湾之后,根本就没有一个
可以使用的市场。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件事情,日本人无法使用台湾的市场
除了卫生习惯之外,另外就是没有他们喜欢与习惯的商品(日治初期日本
人的卫生习惯其实跟现代人相比还是有很大的落差)。
此外,清朝的市场多半在水路交会处、人群聚集处自然产生。所以庙
口、渡头、商业聚落,都自然的产生了很多市场。这些市场往往是地方上
的仕绅出面经营的,只是搭几个草棚、栅栏就营业了。经常发生刮风下雨
,甚至无端倒塌伤人的意外。所以基于卫生与安全的考量,总督府开始介
入市场。
3.交易的不公平
目前我们习惯的标价制度,其实在日治时期是很晚才出现的东西,甚
至日本国内许多地方也还没有彻底实行标价制。而台湾的市场对于讲价更
有一套专门的准则与方法,对台湾人来说这是消费文化,但是对日本人来
说这形同诈欺。尤其当时出现许多台湾菜贩卖给日本人高于台湾人数倍的
情形,不断的在报纸上被批露出来,使得政府必须介入改善这个情况。
从税收、卫生安全、交易公平来看,大概可以猜到日本会对台湾市场
的建筑、经营、屠宰、清洁下手。但是日本国内根本就没经营过公有市场
,所以总督府必须去参考过去政府官员考察国外市场的结果,将这些外国
市场的卫生、整齐、明亮的特色展现出来。当时制定的市场兴建规则相当
的严苛,例如护墙版必须有防水性、屋顶需使用不透水材质建材、场内通
道宽 3 米以上、厕所需距离卖场 6 米以上、必须具备排水道与清洗场等
等,而其中又以新起街市场(今西门市场)与大稻埕市场(今永乐市场)规模
最大。但是在市场的使用上,其实日本人与台湾人是区隔开来的,因为不
管饮食、消费习惯,双方有很大的差异,而总督府也对于日本人使用的市
场非常的照顾,在整建经费上尤其得到较多的补助,其中包含了现在台北
市的西门市场、南门市场、华山市场,都是日本人专用的市场。而台湾人
所使用的市场自然不如,例如今日的永乐市场、建成市场、松山市场。但
是,不管是台湾人或日本人使用的市场,在卫生检查上的要求却是相同的
。
其实日治时期市场的公营,对台湾人来说有利有弊,被抽取税金、严
格管理、限制营业时间等等,都是不利的因素。但是对于有保障的市场环
境、消费者能安心的卫生条件、警察的保护等,却也是相当有利的因素。
此外日本人对于"市场行为"(私下形成市集)取缔非常严格,日治初期又不
开放市场民营,所以在台北几乎都是公设市场的天下,与现在公有市场内
部零零落落,周边摊贩热闹滚滚完全不同。
而当时台湾人的市场内究竟卖得是什么?我们以松山市场(现今留存日
治兴建最古老且仍在营业的市场)来看看。
首先一定有冰!
因为当时并没有冰箱的科技,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叫冰来放在冰橱为食
品保鲜,所以当时有一句俗语"第一卖冰、第二作医生、第三开杂某间"因
为家家户户要用,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而市场的生鲜食品又更需要
冰块,所以制冰、卖冰是必须的。
其次一定要有肉
台湾人爱吃鸡肉、猪肉,在日治时期一般人家有拜拜才有猪肉吃,平
日顶多是吃吃鸡肉、鱼肉、贝类等等,这些鸡猪也都是在附近合格的公设
屠宰场经过兽医检查后盖印才可贩卖的。而鱼贝类在松山都是基隆河捞的XD
第三一定要有菜
虽然日治时期农业人口众多,但是菜贩的生意仍然兴旺,菜贩多半是挑
但在市场广场贩卖,能够承租的起摊位的人不多。
除此之外,日治时期台湾人的娱乐饮食多半是猪血汤、米粉汤、米苔目
、爱玉冰、仙草水等等。当然偶尔也是会奢侈吃个冰棒、糕点什么的。其实
看来,跟现在台湾人喜欢的东西差不了多少。至于课本里面讲到的咖啡厅、
西餐厅,那可是有钱人的消费。另外当时台北最顶级的餐厅是大稻埕的江山
楼,除了繁荣的街道之外,餐馆是不多的,但是提供劳动者饮食的摊贩却不
少。关于摊贩,日本人也没放过,后来也订了〈露店规则〉加以管理规范。
所以日本人会把公设市场盖得如此好的原因我分析如下:
1.夸耀日本殖民者的能力
2.改善饮食卫生与方便管理
3.让台湾商人愿意进驻
所以这些市场全部都是砖造建筑、有透气窗、具备公厕、专门洗涤场、上下
水道、砖造贩卖台、自来水,并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违规者轻则法款,重
则驱逐出市场。
至于为何战后台湾的公营市场开始逐渐凋零,其实市场的凋零与超级市
场的出现与上班族的增加有密切的关系。随着超市与便利商店的出现,一般
人消费的选择增加了,明亮便利宽敞的环境是市场所没有的,此外市场经营
时间的限制造成了这些上班族下班后只能前往私营的黄昏市场或超市等,公
营市场是较晚才加入晚市的竞争。至于为什么国民党执政时期对于市场建筑
不加以保护,卫生条件恶劣。我认为包含了市场管理者(县市市场管理局)的
态度,以及台湾人其实并不这么在乎卫不卫生有关系。至于市场建筑,说难
听一点,那些漂亮的神社就没少拆了,市场算什么?没有全部打掉只是因为
有用途,才不是什么市场漂亮不漂亮。
最后来点小知识
日治时期官方最早开始管理的市场,是高雄的凤山鱼菜市场
而全台湾保留最完整且仍然在经营的,是饶河街的松山市场
欢迎大家去看看松山市场
里面的横梁与建筑本体都是在1909与1931分两次建成的
感谢耐心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