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李光耀与台湾 你该知道的几件事

楼主: tedpc (cpdet)   2015-03-23 11:37:11
下列这些事是统媒不会告诉你的
2009年10月28日李光耀警告美国,称其若不继续参与亚洲事务,平衡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实
力,将可能失去全球领导地位。
时年86岁的李光耀在美国-东盟商业理事会获颁终身成就奖仪式上说,如今中国已崛起为
亚洲无可匹敌的力量,美国应当维持亚洲地区的平衡。
“如果美国没有意识到亚太地区是未来的经济活动中心而失去了在这里的经济优势或是在
太平洋地区的领导力,它就会失去其世界范围的领导地位。”
他说,未来拥有了航空母舰的中国远洋海军“不仅限于阻止外国势力介入台海冲突”那么
简单,因此他告诫日本和印度等周边国家应当提高警惕。
对于今后的地区形势,李光耀认为无论日本还是印度都没有能力抗衡中国。从担任总理的
时候起他就一直主张;要想维持东亚的稳定,“必须保持日美中三方的平衡”。
李光耀在华盛顿演讲时明确指出,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大经济体和最终的市场,美元仍是主
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可是无论面对什么挑战,美国必须继续维持作为太平洋地区的超级强
国,以便保护其核心利益;如果不持续与亚太区域保持接触,其在世界的角色将被削弱。
由于李光耀的华裔身份,他的讲话也引发了中国网民的强烈不满。不少中国网民抱怨“把
他们当华人,他们却不把中国人当自己人”。也有网民说:“李光耀说出西方发达国家既
得利益者们的心里话,唯恐中国崛起对他们的既有利益造成损害
※ 引述《yuzukineko (闪亮三叔公)》之铭言:
: 1.媒体来源:
: 中央通讯社
: 2.完整新闻标题:
: 李光耀与台湾 你该知道的几件事
: 3.完整新闻内文:
: (中央社网站)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被誉为政治强人,他铁腕治国,纪律高效,跟台湾、
: 中国大陆都来往密切,与前总统蒋经国、中国大陆前领导人邓小平都有交情。穿梭于两岸
: 之间,李光耀与台湾多位总统的互动为何?他又如何看待中国与台湾之间的关系呢?
: 外交部指出李光耀与台湾关系密切,共访问台湾超过25次以上,可能是外国领导人访问中
: 华民国最高纪录。此外,萧万长、苏贞昌、谢长廷等台湾朝野政治人物皆与李光耀有所来
: 往。
: 李光耀与蒋经国
: 私交甚笃,促成台星军事合作
: 李光耀在昔日发表的回忆录曾写到台湾与新加坡关系,详述在新加坡从1960到1970年代刚
: 独立,最孤立无援时,蒋经国对新加坡慷慨伸出援手。
: 那时孤立的台湾渴望和新加坡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新加坡也不希望军事训练完全依赖以
: 色列,希望能在他处训练空军机师和海军军官,这项军事合作从1967年开始有初步讨论。
: 1973年李光耀首度访问台湾时,前总统蒋经国带他到空军基地,观看台湾空军紧急飞行示
: 范表演,李光耀在1974年2度访台时正式提出与台湾建立军事合作要求。
: 双方在1975年4月达成协议,新加坡武装部队在“星光演习”代号下到台湾进行军事交流
: 。新加坡在台湾训练步兵、炮兵、装甲部队和突击连队,受训军人被分配到全台湾各训练
: 同类部队的基地。
: 李光耀与蒋经国私交很好,1973年初访台湾后,每年平均来台湾一到二次,每次都会带着
: 内阁菁英一起来。他曾评价蒋经国“沉默冷静、想法务实”。
: 李光耀与李登辉
: 第一位出访新加坡的中华民国总统
: http://ppt.cc/~Vvo
: 李光耀访台期间也曾和李登辉多次碰面,李光耀在回忆录说,初次见面时,李登辉只是台
: 北市长,后来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两人偶尔会一起打高尔夫球。
: 李登辉成为第一任直选总统后隔年即出访新加坡,这是他上任后首次出国访问。李光耀也
: 尽一切应有的礼仪欢迎,然而根据《李光耀回忆录》,虽然当时新加坡尚未与中国大陆建
: 交,但他仍决定省去国家元首级的外交礼遇:没有国旗,没有军事检阅,没有国事访问的
: 仪式礼服,且统一以“来自台湾的李总统”称呼。
: http://ppt.cc/gvab
: 两人交往虽密切,但在两岸关系上却各有坚持,李登辉后期观念趋向“台湾独立”,而李
: 光耀的立场则一直是“一个中国”。
: 从陈水扁到马英九
: 李光耀再次释出善意
: http://ppt.cc/YypT
: 民进党执政时期,李光耀也曾两度抵台,与时任总统陈水扁会谈,不过也许是因为陈水扁
: 的台独立场,两人关系平平,2002年访台后到陈水扁任期结束,李光耀都没来到台湾。
: 马英九总统2008年率领国民党重新执政后,李光耀对马英九的两岸和平政策多次公开肯定
: 。2009年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上,李光耀以内阁资政身分表示,马总统所采取的两
: 岸缓解政策,与开放的措施,是正确方向;两岸签署经济架构协议(ECFA)后,台星经济
: 伙伴协议(ASTEP)迅速完成可行性研究并展开谈判。
: 新加坡除陆续对台湾释出善意外,李光耀更在2011年带着女儿访台,距离前一次访台已隔
: 了9年,让这趟私人行程具有高度性的政治性意义。
: http://ppt.cc/AvyA
: 李光耀与中国大陆
: 李光耀虽以反共产党起家,但他与中国大陆仍维持极好的关系,李光耀自1970年代后期开
: 始与中国大陆往来,他在1976年首次出访中国大陆,会晤毛泽东等领导人。
: 邓小平复出后,在1978年访问新加坡,这是新加坡建国以后,中国领导人的首次访问,此
: 后不久,中国大陆便展开改革开放政策,一路走到今天。
: 震惊国际的六四事件爆发后,李光耀对于邓小平的镇压决策表示支持与赞扬。2004年李光
: 耀在新加坡高度赞扬邓小平用暴力处理天安门事件,他直接引用邓小平当时的说法,“如
: 果杀20万学生可以使中国保持一百年稳定,我就杀。”
: 李光耀看台独与统一
: 李光耀与两岸政治人物往来密切,并多次斡旋穿梭,然而从新加坡政府实际行动与李光耀
: 本人的发言中,都能看出李光耀对两岸关系的终极态度。
: ●1971年10月25日,中国大陆取代台湾加入联合国
: 在联合国提出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时,新加坡是76个赞成国
: 家之一,而在将台湾驱逐出联合国的表决中,新加坡选择弃权。李光耀在回忆录中表示,
: 新加坡的政策是“一个中国”的立场不变,视中国统一为中国内政,必须由海峡两岸双方
: 自行解决。
: 1989年接受天下杂志专访时,李光耀也再次强调:“我没有责任去讨论中国(大陆)与台
: 湾的关系。”这是件极端敏感的事。而新加坡宣布的立场是只有一个中国。中国要如何再
: 统一,是要由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来决定。
: ●1993年两岸首度破冰,辜汪会谈在新加坡
: 李光耀多次居中斡旋推动两岸和解,最终促成1993年4月在新加坡举行的辜汪会谈,台湾
: 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和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最终签署四项具有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
: 和功能性的协议,为两岸和解跨出历史性的一步。官方授权民间机构交流的方式,也让关
: 系紧绷的两岸有了交流平台。
: ●1996年台海飞弹危机,李光耀如此表态
: 1995年5月22日李登辉总统到美国进行“非官方的、私人的访问”,是中华民国近17年来
: 最高层官员访美第一人。中国大陆3度展开军事演习表达抗议,两岸关系愈趋紧绷。
: 为了缓和局势,李光耀在1996年3月发出呼吁:“中国领袖说我是他们的老朋友,而我和
: 台湾却是更老的朋友。任何一方受到伤害,新加坡都会蒙受损失。如果双方都受到破坏,
: 新加坡的损失就加倍惨重。惟有‘中台’双方繁荣富强,相互合作以争取共荣,新加坡才
: 能从中受惠。”
: ●2006年天下杂志专访》李光耀:台湾命运不由一己决定
: 李光耀在2006年第3次接受天下杂志专访,表达他对台湾经济及两岸关系的看法。
: 他认为,台湾的经济表现之所以没达到应有的水准,自我设限是原因之一。他又指出,
: 1998年李登辉继任总统之后,台湾坚持不开放三通路线,增加了两岸人与货运往来的成本
: ,也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 关于未来台湾何去何从,李光耀这么说,在未来的五年、十年或是五十年,不论台湾是“
: 台湾”,还是“中华民国”,并无法由台湾一己决定,而是取决于中国的情况与美国的情
: 况。就像新加坡的命运将由国际局势来决定,台湾的生存也一样决定于国际局势。
: ●新书《李光耀观天下》断言大陆与台湾终将统一
: http://ppt.cc/cYby
: 2013年李光耀在新书《李光耀观天下》谈到他对两岸关系的看法。李光耀说,“台湾与大
: 陆的重新统一是时间的问题,这是任何国家无法阻挡的。”
: 因为两岸经济整合将让两岸走在一起,中国大陆就无须动用武力,大陆与台湾未来终将统
: 一。他认为,台湾的国际命运早在1943年开罗宣言时就已经决定,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
: 和英国首相邱吉尔同意蒋介石,将台湾归还给当时的中华民国。
: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503235001-1.aspx
作者: waijr (时差13HR)   2015-03-23 11:40:00
标准见人说人话...
作者: KobeEatShit (刘德鸿)   2015-03-23 11:41:00
这很正常阿...他本身就是个务实的人
作者: silencedance (靜舞)   2015-03-23 11:42:00
中国人真的想把全世界华人都当成中国人喔...
作者: Zsanou   2015-03-23 11:44:00
推统媒报一半怕伤到强国玻璃心 。
作者: jiunliege (jiun)   2015-03-23 11:46:00
中国人可以不要把华裔都当中国人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