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柯P找这家伙干什么?
这个人什么都敢说敢做,
19岁就去接了一个根本没能做的翻译,
弄得一大烂摊子让出版社去收,
他搞的网络事业也都没赚钱....
很会鬼扯一堆
http://vicsforum.blogspot.tw/2015/01/vic.html
2015年1月24日
新闻报导说,国民党认为自己之前选举惨败的一大原因,是在网络宣传上落后于对手。中
央社1月24日的报导写道:‘行政院长毛治国今天召集上百名各部会正副首长进行网络趋
势特训,由台北市长柯文哲的“网络军师”如戴季全及翟本乔担任讲师,毛治国赞这些讲
师在网络世界是“大神”级人物。’
这些“大神级”人物我都不熟悉,但我记得戴季全写过这篇〈革了翻译产业的命吧:洪兰
的错,错不在洪兰〉。因为当时看完非常不以为然,所以我一直没有忘记。
戴季全从他19岁时译第一本书说起,说他当年译得很用心,但结果很差,“要不是当时的
主编心岱找了姚若洁几乎重译,这本书根本上不了台面”,然后他盛赞“这本《爱因斯坦
的方程式》非常好看,都是姚若洁与心岱主编的功劳……当时的时报出版,拥有台湾最为
细腻、近乎苛求的编辑流程,能够用最好的品质从全世界带回最贴近原意的全世界知识”
。
文章写到这里,我们知道的是一名年轻不胜任的译者将一本书译坏了,主编找人大修,形
同重译,结果出了一本好看的书。戴先生认为出版社的编辑流程非常了不起,但读者未免
会想:出版社为什么会将这本书交给一名不适任的译者?在发译工作上是否有疏失?如果
能发给合格的译者,还需要这么辛苦找人大修、形同重译吗?如此善后虽然算是负责任,
但从发译开始的整个过程显然不够专业吧?
戴先生显然不认为出版社有什么问题,他紧接着就很帅气地说出他的结论:“我写这篇文
章,冒着违背主要声音(我不会把这种声音称之为主流舆论)的风险,我必须一字一字深
刻地说:洪 兰 的 错 , 错 不 在 洪 兰 。”
如此“深刻”的结论,到底有什么论据支持呢?戴先生文章余下篇幅,基本上是谈产业面
的问题,大意是翻译出版业产值很小,本钱有限,因此大家责怪出版社出了翻译品质低劣
的书也于事无补,他认为“最好还给译者版税,取代按字计费。否则一本十万字的书,一
个字 0.6 元翻译稿酬六万元,译者只能在一个月和三个月之间选择品质或收入低落,而
且收入还不会有成长性。”(最后两句意思不清,是想说译者收入微薄,所以如果追求品
质、慢工出细货就会收入低落吗?他提议给译者版税或许是出于好意,但是现在许多翻译
书一刷都卖不完,如果译者不收按字数计算的固定稿费,改为按销量收版税,收入很可能
更差吧?毕竟不是很多译者能译到畅销书啊。)
戴先生一再强调“只会找出错误,其实是一种根本上的错误”以及“洪兰的错,错不在洪
兰”,但读完他整篇文章,我实在不认为他能提出什么具说服力的论据去支持他的“深刻
”结论。
看完戴文,我强烈觉得这是一篇打高空的废文,真的很unhelpful。洪兰劣译的问题有它
特殊的地方,但我们实在不必扯那么远,只需要思考以下问题:洪兰翻译的那些书,出版
社拿支付洪兰的稿费,在台湾能找到胜任的译者,译出意思准确、文字流畅,基本上不需
要怎么修改的中文吗?我愿意郑重地说:绝 对 可 以 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故作深刻
,扯那么多废话呢?